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防洪应急预案报审单防洪堤应急预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30487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防洪应急预案报审单防洪堤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防洪应急预案报审单防洪堤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防洪应急预案报审单防洪堤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防洪应急预案报审单防洪堤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防洪应急预案报审单防洪堤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防洪应急预案报审单防洪堤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防洪应急预案报审单防洪堤应急预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防洪应急预案报审单工程名称: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 合同编号:致:福建省永川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现报上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防洪应急预案请予审查和复。附件: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防洪应急预案承建单位:大溪镇观光一期及防洪堤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日 期: 年 月 日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同意 修改后再报(见附言) 不同意项目监理工程师:日 期: 年 月 日总监理工程师审定意见: 同意 修改后再报(见附言) 不同意监理部: 总监理工程师:日 期: 年 月 日注:一式四份,签认后返承包人一份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防洪应急预案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 2010年防洪渡汛应

2、急预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大溪镇防洪堤工程位于平和县大溪镇镇区,属诏安东溪支流一大溪流域。防洪堤工程全长2.15KM,其中左岸1.1Km,右岸1.05Km,保护人口1.1万,保护耕地面积0.13万亩。防洪堤建设总长2.15公里,总投资为645万元。为保障大溪镇区及周边村庄、耕地安全,配合镇区建设工作,建设大溪镇防洪工程十分必要。2、水文气象条件本工程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暖热湿润,年平均气温20.7,最热月(七月)平均为36.5,最冷月(一月)平均为9.3,大溪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mm,区域内平均降雨量的年际变幅为12002100mm。雨

3、量多数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的7080%;1012月份仅占全年的610%;13月份占全年的1316%,季风显著,台风流动频繁,台风发生在七月至九月,年平均23次。二、编制目的我单位承包的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根据施工工期安排,需在汛期进行正常施工作业,为了提高应对洪水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有效地组织开展防汛抗洪抢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水灾害对施工造成的影响,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各种施工物资、施工机械设备安全,保证汛期施工生产的有序进行,特制定防洪应急预案。三、编制依据及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有关法律及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按照“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

4、负责”的原则,贯彻执行领导负责制,防洪工作分级部门负责制,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负责制,全面调动全员力量投入防洪、抗洪工作,做到全面部署、保证重点,统一指挥、团结抗洪。汛期中的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施工场地内员工住宿及办公房屋为重点防护对象。四、安全渡汛保证措施1、组织保证措施为了防洪渡汛预案有条不紊地得到落实,防止发生洪灾时出现混乱局面,使抢救工作得到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各部门能积极配合,指挥得当,处置有方,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作业队防洪抢险工作领导小组。由项目部经理朱小荣任防洪抢险小组组长,安全员徐炎山任副组长,项目部部门负责人及作业队各工序负责人任组员。领导小组下设抢

5、救行动组、疏散引导组、通讯联络组、保障救护组、物资管理组、现场协调组。(1)、抢救行动组:由刘宝珍为组长、施工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发生洪灾时能迅速组织人员尽快赶赴现场,指挥民工进行各种物资、施工设备的转移工作。要求:务必做到召之即来,来则能战,冲得上,救得出。尽力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2)、疏散引导组:由技术室人员组成,由王良炳负责。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被困人员和各种施工设备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撤离洪灾现场,转移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并清点数目。同时为即将前来增援的抢险部门人员、车辆清除道路障碍、开辟通道,引导其进入有利地形。确保各种东西安全。(3)、通讯联络组:由管理组人员组成,由林

6、丽环负责。主要职责是:利用喇叭、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设备及时沟通联络,当好抢救领导小组的“眼睛”、“耳朵”。力争使其把人力、物力用在最关键的地方,确保抢救指挥机关通讯联络畅通,指挥正确及时。(4)、保障救护组:由后勤组人员组成,由陈武强负责,主要职责是:尽快组织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对伤员实施救护,根据实际情况通知上级部门增派车辆,将危重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5)、物资管理组:由材料室人员组成。由郭淑云负责。主要职责是:对各种抗洪物资储备管理。做好抗洪前的各种物资的采购工作,抗洪中负责对从现场抢救出的物品、各种施工设备进行妥善保管,对贵重和危险物品要派专人看管并逐件登记造册,以免重复损坏

7、、丢失。(6)、现场协调组:由安质组人员组成,由郭克敏负责。主要任务是对现场的情况进行认真、科学的分析,根据抢救小组的指示,灵活调配,正确指挥抢救力量和器具的投放和使用。确保抢救工作忙而不乱,高效有序,以免因人为因素造成人员生命、财产损失。在汛期,建立专人值班制度,建立24小时不间断的值班,并做好值班记录,发现险情立即想指挥部汇报。值班人员安排见下表:星期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8:0020:00朱小荣林丽环王良炳林婷婷陈必源陈福汉林城艺20:008:00郭克敏刘宝珍黄建成陈武强朱镇湖曾国镇曾何亮2、思想保证措施(1)安全渡汛的宣传教育在汛前,首先认真做好思想教育和技术技

8、能的培训工作,组织全体职工认证进行安全渡汛知识的学习和防洪渡汛法规的教育,防止职工有麻痹大意的思想,使每一个职工在汛期时刻有高度的警惕性,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思想,达到提高每位职工均对安全渡汛的重要性的认识,做到发生险情时,召之速来,来之善战,战之必胜的素质过硬的抢险队伍。(2)安全渡汛技术交底根据不同工种,不同责任的特点,对所有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安全防护,安全撤离等基本技术知识的技术交底,采取各种形式技术培训和技术教育,是每个职工熟练掌握各自岗位的安全技术知识,掌握防汛抢险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要领。3、建立信息保证措施进入汛期以后,马上建立雨情、水清、风情的预报信息系统,做到有计划,有机构,有资

9、料的预报信息系统。时刻跟踪关注本区域范围的雨情、水清、风情、险情的信息收集,报告、整理工作,可通过中央气象台,气象网络系统、市气象站、水文站及现场的实地巡视观测资料采集的信息来做好预报工作。五、报警和接警处置在汛期,根据防汛指挥部及有关部门通知,做好防洪准备,全体员工要有高度的防洪意识,任何人发现洪灾事故苗头或已经发生洪灾时应及时通知项目经理部,或拨打110报警电话请求地方部门及时增援,以便尽快组织指挥、抢险。任何人员接警后立即报项目部经理或作业队长和其它领导小组成员。同时通知各专业组根据各自职责准备投入抢险工作。六、应急设备与物资保证1、抢险车辆:指挥车(三凌车)一辆,五十铃汽车一辆,推土机

10、一台,挖机一台,25t吊车一台。2、救生衣:30套3、抽水机:潜水泵6台4、抢险物资:砂石料1000m3、木料100 m3、草袋5000个、铅丝、油料、照明、电源等,要做好充分准备。七、汛期应急措施(1)汛期险情预测预报在汛期的台风,洪水到来之前,项目部防汛领导小组采取派人巡视工地的工棚、材料仓库、导流砼管和新筑堤身的情况。巡视中发现险情或预计险情即将发生时应立即报告项目部防汛领导小组。(2)险情处理的组织措施和方案当险情较小时,一般是哪个抢险队发现险情,哪个队伍自行组织处理,处理前应事先向项目部防汛领导小组汇报。当险情较大时,应由项目部防汛领导小组组织处理,处理前应先摸清险情的具体情况,然后

11、及时制定处理措施,然后火速实施,直到处理完成。当险情特大时候,项目部防汛领导负责人应立即向防洪堤指挥部汇报,由指挥部组织处理,项目部防汛领导小组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并无条件服从防汛指挥部的指挥。八、灾后的生产恢复措施灾后项目部立即组织人员普查实情,并将破坏的施工道路,损坏的设备进行修整,根据轻重缓急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修整方案和计划,确保灾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在恢复生产前,项目部重新在制定施工计划,并采用最佳的施工方案,把影响施工的时间补回来。项目部人员分为3部分同时进行,第一部分修整施工道路;第二部分维修或者添置损坏的设备;第三部分进行灾情的调查及计划的制定。同时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技力,确保灾后能迅速的恢复生产。九、附则本方案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本预案由作业队技术组负责编制,经项目部对本预案进行评审合格后批准予以实施。十一、防洪抢险小组成员名单防洪抢险领导组长:副组长: 1、抢救行动组:组员:2、疏散引导组:组员:3、通讯联络组:组员:4、人员救护组:组员:5、物资管理组:组员:6、现场协调组:组员:防洪应急预案审批表2010年4月1日工程 名称平和县大溪镇防洪堤工程 施工单位施工技术部意见:年 月 日质量安全部意见:年 月 日设备物资部意见:年 月 日总工意见:年 月 日审批单位(盖章)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