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复习要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304195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工程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础工程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础工程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础工程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础工程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工程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工程复习要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地基基础的概念地基: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基础: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地基基础的分类地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基础:浅基础(小于5m),深基础(大于5m)第2章考试重点: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地基基础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甲、乙、丙甲级: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等要求高的建筑物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及民用建筑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次要的轻型建筑物浅基础的类型浅基础的类型: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型基础、箱型基础和壳体

2、基础等;根据基础所用材料的性能可分为无筋基础(刚性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持力层、下卧层、软弱土层持力层: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下卧层:持力层下的各土层软弱下卧层:把处于软塑、流塑状态的黏性土层,处于松散状态的砂土层、未经处理的填土和其他高压缩性土层影响基础埋深的条件1、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2、工程地质条件3、水文地质条件4、地基冻融条件5、场地环境条件注:基础应埋置于地表以下,其埋深不宜小于0.5m(岩石地基除外):基础顶面一般应至少低于设计地面0.1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得确定方法主要分为四类: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计算;由现场载荷试验的PS曲线确定;按规范提供的承载

3、力表确定;在土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参照邻近建筑物的工程经验确定;延伸:1、地基要有一定的强度安全储备,确保不出现失稳现象,即fp/k,式中aup为地基极限承载力,K为安全系数;2、地基沉降不应大于相应的允许值;u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规范表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式进行修正:ff,丫(b-3)+丫(d-0.5)aakbdm埋深d的确定d基础埋置深度,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形基础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内地面标高算起;当

4、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对于主裙楼一体的主体结构基础,可将裙楼荷载视为基础两侧的超载,当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两倍时,可将超载折算成土层厚度作为基础的附加埋深。地基变形的分类及建筑物控制变形特征地基变形按其特征可分为四种:沉降量独立基础中心点的沉降值或整幢建筑物基础的平均沉降值;沉降差相邻两个柱基的沉降量之差;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局部倾斜一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两皮一收、二一间隔收两皮一收:每砌两皮砖,即120mm,收进1/4砖长,即60mm;二一间隔收:从底层开始,先砌两皮砖,收进1/4砖长,再砌一皮砖,收进

5、1/4砖长,如此反复。减轻不均匀沉降的措施1、建筑措施;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及合理布置墙体;设置沉降缝;相邻建筑物基础间应有一定的净距;调整某些设计2、结构措施;减轻建筑物的自重;设置圈梁;设置基础梁(地梁);减小或调整基底附加压力;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欠敏感的结构方式;3、施工措施;遵照先重(高)后轻(低)的施工程式;注意堆载、沉桩和降水等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注意保护坑底土体;沉降缝VS伸缩缝沉降缝可兼作伸缩缝,而伸缩缝不能兼作沉降缝第4章考试重点:桩基和基桩的概念基桩: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柱形基础构件,其横截面尺寸比长度小得多桩基:桩与连接桩顶和承接上部结构的承台组成

6、的深基础桩的类型根据承台与地面相对位置的高低,桩基础可分为低承台桩基础和高承台桩基础挤土、部分挤土、非挤土桩(常见)挤土桩:实心的预制桩、下端封闭的管桩、木桩以及沉管灌注桩等打入桩,在锤击、振动贯入或压入过程中,都将桩位处的土大量排挤出,因而使桩周土层受到严重扰动,土的原状结构遭到破坏,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变化。部分挤土桩:开口的钢管桩、H型钢桩和开口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成桩过程中,都对桩周土体稍有挤土作用,但土的原状结构和工程性质变化不大。因此,由原状土测得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一般可用于估算部分挤土桩的承载力和沉降。非挤土桩:先钻孔后再打入的预制桩和钻(冲或挖)孔桩,在成桩过程中,都将与桩体积

7、相同的土体挖出,故设桩时桩周土不但没有受到排挤,相反可能因桩周土向桩孔内移动而产生应力松弛现象。桩的静载荷试验挤土桩在设置后须隔一段时间才开始载荷试验。这是由于打桩时土中产生的孔隙水压力有待消散,且土体因打桩扰动而降低的强度也有待随时间而部分恢复。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静载荷试验的桩数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注: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取决于两方面:1、桩身的材料强度;2、地层的支承力;群桩效应、群桩效应系数群桩效应: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土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力和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的同样独立单桩有显著差别。群桩效应系数:端承型群桩基础中

8、各根单桩的工作性状接近于独立单桩,群桩基础承载力等于各根单桩承载力之和,群桩效应系数耳=1;摩擦型群桩基础的荷载-沉降曲线属缓变型,群桩效率系数可能小于,也可能大于1。产生负摩阻力的原因位于桩周欠固结的软黏土或新填土在重力作用产生固结;大面积堆载使桩周土层压密;在正常固结或弱超固结的软黏土地区,由于地下水位全面降低(例如长期抽地下水),致使有效应力增加,因而引起大面积沉降;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后产生湿陷;地面因打桩时有空隙水压力剧增而隆起、其后孔压消散而固结下沉等。桩端入土深度第5章考试重点:地基处理的概念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建筑物对地基强度与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时,常采取各种地基加固、补强等类

9、技术措施,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以满足工程要求。这些措施统称为地基处理。常见地基处理方法1.碾压与夯实法2. 换土垫层法3. 排水固结法4. 振密挤密法5. 置换及拌入法6. 加筋法7. 其他垫层法的概念当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土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设计荷载或变形要求时,常在地基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或者把表面部分软弱图层挖去,置换成强度较大的砂石素土等,处理地基表层,这类方法称为垫层法。排水固结法的关键技术问题(1)足够的预压荷载;(2)良好的排水固结条件和充分的排水固结时间。深层水泥搅拌法概念深层水泥搅拌法:利用水泥(或石灰)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把地基土与水泥

10、(或其他固化剂)强行搅拌,固化后形成具有水稳定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制成桩体、块体和墙体等类加工固体,并与地基土共同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改善地基变形特性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第6章考试重点:土工合成材料的分类按制造的工艺和工程性能,土工合成材料产品可分为如下几类:土工织物;土工格栅;土工网格;土工膜;土工复合材料;其他如土工膜袋、土工格室、土工席垫、加筋条带等。土工合成材料的主要功能滤层作用;排水作用;加筋作用;隔离作用;防护作用;防渗、隔水和封闭第7章考试重点:挡土墙的类型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板桩式重力式挡土墙的土压力仰斜墙主动土压力很小,俯斜墙主动土压力最大,垂直墙主动土压力处于仰斜和

11、俯斜两者之间,因此仰斜墙较为合理,墙身截面设计较为经济,应优先考虑应用。第8章考试重点:围护结构的概念和应满足要求(1)保证基坑周围未开挖土体的稳定,满足地下结构施工有足够空间的要求,这就要求围护结构要起挡土的作用;(2)保证基坑周围相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不受损害,这就要求围护结构起控制土体变形的作用;(3)保证施工作业面在地下水位以上。悬臂式围护结构的概念指没有支撑和锚固的板桩墙、排桩墙和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水土合算、水土分算对于渗透性较强的土,例如,砂性土和粉土,一般采用土、水分算;对于渗透性较弱的土,如黏土,可以采用土、水合算的方法。主要公式:f=M,bM,d

12、Me(不需再通过宽度和深度验算)abdmckR=qA+u工qlapappsiai式中Ra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q-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由当地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算pasia得;A-桩底横截面面积;pu桩身周边长度;pGx,ExKt=0azf1.6Ezaxf2-2某条形也础底宽为b=m,ti|!J=L2m地幕土为粘土内摩18角赫准值耳二骑粘聚力标殖们“二I朮力.地卜水付5基底平齐*L旳仃效重度/=IOlcN/mJ,肚庇以上土的重Jxtrtti=i8,3kN/m试确定地狂承载力fttil.fflc17x(2.2-0J)”93.9kPa0”叶匸55.4+37.二91.kPa=93kP

13、址可M)#4-2杲场K从天然地血起往卜的土以分们址:粉质粘土呼度厶二加Iqsn=24kPa;粉土,厚度厚度/.=6rti+4Jlfl=20kPa;中密的巾砂,尬=30嵌,=2600kPa.规采用戯面边长为350mmX350mm的预制桩,承台底面在天掘地面下10弘桩端谨入中密中砂的深度为10m,试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答: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出二qj严工讪=2600x0.352+4x0,35x(24x2+20x6+3Qxl)=5955kN某五层砖石混合结构的住宅建筑,墙下为条形基础,宽B=1.2m,埋深D=lm,上f部建筑物作用于基础上的荷载F=150Kn/m。地基土表层为粉质粘土,厚h=1m,1重度=17.8kN/ne;第二层为淤泥质粘土,厚15m,重度,二17.5kN/m3,含1sat水率e二55%;第三层为密实砂砾石,地下水距地表面为lm。因地基土比较软弱,不能承受上部建筑荷载,试设计砂垫层的厚度和宽度。#解:(2)设砂垫层厚度为仙150+1.2x1k20L2=145规內一)=匚(145-I7:gxl)b+2ztan81,2+2xL6xtan30=50.kPaz/=l.6/1.2=L33r,=17x1+(17,5-10)xL6-29.8a:=入+加肿(4-印=弭+1乂门恥iT(mo)xi2.0=74.1iPr,+fr”=79卩m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