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阅读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30098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阅读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阅读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著导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基础知识(1)关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凯勒后来成为卓越

2、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2)行文思路:假如给她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要做看些什么呢?白 天夜 晚第一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回忆这一天第二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看戏第三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世界看喜剧接下来我们可以探索作者在仅有的三天时间内,为什么是选择看这一些东西而不是另外的一些东西。我们可以明确,这中间主要体现了作者这样一些思想感情:首先,海伦凯勒亲身

3、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盲人而受到的周围人的爱,特别是麦西夫人对自己的关心的培养,以及在麦西夫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间的真情,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人类的同情心,因此海伦凯勒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表现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这说明她是何等的善良。其次,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分别揭示人类物质方面的成就和精神财富的进步,海伦凯勒之所以要看这些地方,是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要历史,通过这些来探索人类的灵魂,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海伦凯勒积极进取的精神。再次,海伦凯勒关心日常世界,希望在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从观察中去了解他们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海伦凯勒

4、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了她的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2鉴赏重点这一篇文章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思想感情。首先是对世人的规劝,作者在文章中要告诉我们的是,虽然大多数人有正常的天赋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而是在懒怠中虚度光阴,因此作者规劝人们要像明天就会变成瞎子一样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的人。其次是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者虽然身有残疾,但品性、人格却是美好的,作者虽然面对种种在他人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但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

5、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同时,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作者身处黑暗中,渴望与人类交流,并得到世人的厚爱,也想借此文表达对世人的博爱襟怀。从一个残疾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天性。再说丰富的想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的内容完全是作者通过假设想象出现的,事实上作者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中,对声音、色彩无记忆,无感觉,她全凭触觉来感知世界,感知的范围窄小得很,对活生生的感性世界的了解少得很。作者先提出假设,然后安排三天的活动。而所谓的活动,也纯属虚构,但作者偏爱虚构她不能看到的或听到的那些场景和事情,例如,作者并不知道太阳的光辉是怎么回事,却多次写到。其实,从丰富的

6、想象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作者一颗火热的心:一生都急欲打开视听感觉的窗口;也想现身说法,对世人提出劝告。最后说说朴素、真挚的语言。这篇文章大量采用白描手法,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与热切、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这种发自内心的召唤,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从审美角度看,本文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朴素美。阅读难点是对本文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和情真意切的语言表达的鉴赏。鉴赏本文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和情真意切的语言表达,可以选择几段有代表性的文字来进行分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作家总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选定技巧,而后斟酌语言文字的,一段成功的文字常常是综合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巧,并且包含着作者的真情实

7、感。所以对有代表性的文段采用综合分析的方式,更有助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例如,假如给海伦凯勒三天光明,她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海伦凯勒这样“打量”麦西夫人,为的是永远记住她并认识她的温和、耐心和性格力量,这充分表现了海伦凯勒对麦西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再如,作者想象第三天纽约观光的情景,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是她对人类心灵的力量和聪明的赞叹,对纽约城的赞美。文中有如下一段文字,“对于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以便能深刻探索和进一步了解人们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我的心里充

8、满了对人和物的憧憬,我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东西,力求捕捉和把握所目击的每一件事物。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在这里,在作者想象中的仅有的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并没有回避生活中的阴暗的一面和生活中的矛盾,而是勇于面对现实,表现出其博爱胸怀和了解现实生活的愿望,也可以视为作者对她所有读者的规劝。练习一1、作为一个盲人,海伦凯勒为什么要假设自己能够得到三天光明,并以此来展开想象?答:作者想以此来证明拥有光明的幸福,并劝告人们珍惜这种幸福。2、作者是如何来安排仅

9、有的三天光明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答:第一天,端详周围关心过她的人,了解生活的环境;第二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关心戏剧、电影等文化情况;第三天,周游纽约城区。这样安排三天活动的目的是全面考察人类的生活,涉及自己的感情生活、人类的文化历史、自然风光以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作者试图通过自己假设的三天生活劝诫人们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练习二当夜幕降临,我能看到人造光明,而体验到双重的喜悦。这是人类的天才在大自然规定为黑夜的时候,为扩大自己的视力而发明创造的。 文中划线的“双重的喜悦”指的是哪双重喜悦?答;第一重喜悦是能见到光明 第二重喜悦是在黑夜里能见到人造光明练习三就这么着,在我看

10、见东西的第二天,我要设法通过艺术去探索人类的灵魂。我从手的触摸里了解的东西,现在可以用眼睛来看了。整个宏伟的绘画世界将向我敞开,从带有宁静的宗教虔诚的意大利原始艺术一直到具有狂热想象的现代派艺术。我要细细观察拉斐尔、列奥纳多达芬奇、提香、伦勃朗的油画,也想让眼睛享受一下艾尔格里柯的奥秘,并从柯罗的风景画里捕捉到新的想象。啊,这么多世纪以来的艺术为你们有视力的人提供了如此绚丽的美和如此深广的意义!凭着对这艺术圣殿的短暂访问,我将无法把那向你们敞开的伟大艺术世界每个细部都看清楚,我只能得到一个表面的印象。艺术家们告诉我,任何人如果想要正确地和深刻地评价艺术,就必须训练自己的眼睛,他得从品评线条、构

11、图、形式和色彩的经验中去学习。如果我的眼睛管用的话,我将会多么愉快地去着手这件令人心醉的研究工作!然而有人告诉我,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我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勉强离开大都会博物馆,离开那藏着发掘美的钥匙的所在那是一种被忽略了的美啊。然而有视力的人并不需要从大都会博物馆里去找到发掘美的钥匙。它在较小的博物馆里,甚至在那些小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本里也能找到。而我,在想象中能看见东西的有限时间里,将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发掘美的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最伟全的宝库。1、根据第一段内容,说说海伦凯勒在假设有光明的第二天要用很多的时间

12、参观大都会博物馆的目的是什么。答:目的是设法通过艺术去探索人类的灵魂。(回答不超过15个字) 2、作者把所有的美术作品称为“宏伟的绘画世界”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细细观察”、“让眼睛享受”、“捕捉”这些词语表现了作者对美术作品的爱好达到什么程度?(每处限用2个字)答:表达了作者惊喜的感情以及对美术作品的爱好达到着迷的程度。3、第二段中“训练自己的眼睛”和“眼睛管用”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答:“训练自己的眼睛”的意思是从品评线条、构图、形式和色彩的经验中去学习正确、深刻地评价艺术。 “眼睛管用”的意思是能够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深刻地评价艺术。4、最后一段“发掘美的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最伟大的

13、宝库”一句中“发掘美的钥匙”和“最伟大的宝库”在文中分别指的是什么?答:“发掘美的钥匙”在文中指的是艺术(限用两个字) “最伟大的宝库”在文中指的是美(限用一个字)练习四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

14、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我多么希望看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

15、让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这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美)海伦凯勒1、第中划线词语“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这”指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 。“这样”指一旦失去了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 2、作者在第段中说“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每一天”应该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