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共2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29816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共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共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共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共2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加倍与一半”课题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是的重要概念和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对于学生进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加倍题的牢记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加倍题可以推算出许多与它相邻的加法题,掌握多种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除了要精心设计合理、鲜明的教学的情景之外,还必须通过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自主研究中体验概念。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2、与教学的基本思路,本节课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我先出示了面馆的照片,说:小丁丁和小胖来在家吃早点吃早点。(播放小丁和小胖的插图)妈妈给他们各准备了一笼(4个)这时,稍停片刻我继续说:小胖看到只有一笼小笼,不高兴地说:我不够,我的胃口比小丁大一倍,这时,我接着问学生:应该给小胖再添几个?学生迟疑了,于是,我提示了学生再添上这样的一笼(4个),继续问:现在,小胖吃几个?学生说:8个,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4+4=8,引出了加倍算式,于是,我马上进行总结:向这样两个相同的加数相加也就是“加倍”,然后,我马上让学生摆圆片操作加深对加倍的认识,并在操作练习中引出了“一半”。低年级学生

3、在学习中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喜欢有趣、生动、贴近其生活的情境,虽然,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向导,但课本中小胖吃小笼的情境过于简单,所以,我发展了教材中的内容,增加了学生喜爱的背景(面馆)和人物(小丁,小巧等),以及,在后面的巩固练习中,添加了在 一系列的情境练习,不但丰富了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场景,轻松地进行学习,同时增强了他们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提升了他们对数学的求知欲。 加倍和一半,特别是加倍,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即使有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接触过,但也只是个模糊的概念,所以建立加倍与一半的思维模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如何自然和谐的引入这个教学的

4、重点又将依赖到情境,因为它的生活意义大于数学意义,也只有将抽象的加倍和一半现象放在真实、形象、学生熟悉的生活故事中,才能变得简单、清晰,易于学生理解,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将书本上原先小胖吃小笼包的这个内容进行了扩展,加入了一定的背景,充实了故事的原因,比较完整的设计了小胖到学校门口的面馆吃早点的生活故事,同时,加倍与一半又是两个互逆的过程,在情境中,我添加了另一个人物:小丁作为一半的对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倍与一斑的关系。根据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应是教“活课程”,而不是教“死课本”。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成为可以开掘的沃土,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绝好材料。因此,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我就更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实践环节的开发丰富学生的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所以在学生初步体验新知之后,我又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动手操作实践,自我体会构建新知的机会。让学生拿出小圆片,来摆出相对应的加倍与一半。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现象中进一步体验了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赵俊华2008.12.3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