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童真童趣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28890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数学课堂充满童真童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数学课堂充满童真童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数学课堂充满童真童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数学课堂充满童真童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课也可以充满童真童趣 在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师:图上有几面五星红旗? 生1:两面。前面一面,反过来又是一面。 生2:一面。因为书上只画了一面旗。 本节课中,是想通过旗子的数量让学生说出1这个数。但是有些学生对形容旗子多少的数量词用“面”不是很理解,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说出了正面和反面,指出了2这个数。这让我有了些思考:有时我们认为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问题,但是小学生会有很多不同于成人的“新”的想法和做法。但是,孩子的每一点发现,都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也是他们创造的源泉,需要我们精心地呵护。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年级学生

2、来说,这个“主人”是稚气十足的儿童。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成人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成人化的生活情境,成人化的学习活动,成人化的课堂语言等,课堂成人化的入侵,是“主体”缺失的表现,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课堂教学低效的重要因素。儿童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童心是有待挖掘的重要的教学资源。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需要也很值得我们反复体察,细细品味。不断地读,就会不断地发现童心里深不见底的一面,也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感悟。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释放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在童心世界里自己寻找知识,应用知识。下面以教学为例,谈点看法。 一、在童话故事中,让学习变得趣味盎然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

3、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比一比”时,我利用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再创设情景:这天,三只小猪要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房子,让我们去现场看一看。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在故事中学会了“一样多”、“多一些”和“少一些”。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 二、在游戏活动中,让学习由枯燥变生动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

4、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以前的“比一比”和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1和3组成4;1和4组成5中,“1”和“3”是一组好朋友,“1”和“4”是一组好朋友。) 在数学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心理自由,心灵开放。也就是说教学应该建立在尊重和依靠学生的基础之上,不管学生有多小。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技能才会被激活,创造思维的火花才将会燃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