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与防汛的基本措施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288896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与防汛的基本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防雷与防汛的基本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防雷与防汛的基本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防雷与防汛的基本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防雷与防汛的基本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雷与防汛的基本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与防汛的基本措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河口市龙腾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防雷、防风、防汛基本措施编制: 审核: 批准: 梅河口市龙腾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6月27日第一部分 施工防雷技术措施1. 概述梅河口市方华茗苑一期二段住宅小区工程,目前处于属雷暴雨高发期间,且本工程位置处于开阔地之上,临近无高大建构筑物,更无防雷装置。因此,为了保护建筑物、设备及进场人员的安全,必须采取完整有效的防雷措施。2 编制依据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SDJ698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3 雷害的分类及防护根据不同的破坏机

2、理,雷这种特殊的自然放电现象表现为两种形式:直击雷和感应雷。直击雷是指带电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其破坏原理主要是机械破坏作用;“感应雷”没有直击雷那么猛烈,但它发生的机率远比直击雷高得多。因为直击雷只发生在雷云对地闪击时才会对地面造成灾害,而感应雷则不论雷云对地闪击,或者雷云对雷云之间闪击,都可能发生并造成灾害。此外,直击雷一次只能袭击一两个小范围的目标,而一次雷击可以在比较大范围内多个小局部同时发生感应雷过电压现象,并且这种感应高电压可以通过电力线、网络线等金属导线传输到很远,致使雷害范围扩大。因此,防雷已由以前的防直击雷为主发展到今天的综合防雷,这样才能做到全面而且有效

3、的防雷。 直击雷的防护采用楼顶安装避雷带、避雷针等,配合引下线、地网以保护建(构)筑物及建(构)筑物内人员的安全。感应雷的防护主要采用线路上安装雷击过电压保护器,即防雷器,配以线路屏蔽接地、等电位接地处理等综合运用,以保护设备的安全。4 主要防雷技术方案41 直击雷的防护一、利用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按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周连敷设一圈避雷带。二、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

4、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25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25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防雷的接地装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三、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并应符合下列的规定:(1)利用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根引下线所

5、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S1.89kc2(15)式中S钢筋表面积总和,m2 。(2)当在建筑物周边的无钢筋的闭合条形混凝土基础内敷设人工基础接地体时,接地体的规格尺寸不应小于表3的规定。表3 防雷建筑物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的规格尺寸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m)扁钢(mm)圆钢,根数X直径(mm)60/11040至604202840钢材表面积总和1.89 m2注:当长度相同、截面相同时,宜优先选用扁钢;采用多根圆钢时,其敷设净距不小于直径的2倍;利用闭合条形基础内的钢筋作接地体时可按本表校验。除主筋外,可计入箍筋的表面积。四、当土壤电阻率小于或等于3000m时,在防雷的接地装置同其

6、它接地装置和进出建筑物的管道相连的情况下,防雷的接地装置可不计及接地电阻值。42 感应雷的防护一、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 二、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三、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自接地

7、,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5 其他措施5.1 加强对员工防雷知识教育,在雷雨天气下,要做到二不要:不要靠近高处的金属物体;不要在大树下躲雨,以免造成意外的伤害。5.2 遇雷雨天气,应关闭所有电源。第二部分 工地防汛技术措施1. 概述梅河口市方华茗苑一期二段住宅小区工程,目前处于属雷暴雨高发期间,且本工程位置处于开阔地之上,海拔高程介于326.7 m -327.2m之间,属于新开发经济区,四周排水通畅,但土壤密实度高,透水性差,且表土吸水率高,遇水松软发粘。因此,本工程防汛的重点是:及时排出地表水,防止雨水对路基及施工场地的浸泡,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防汛应急响应预案,减少洪害损失;作好防汛期间

8、的应急及其协调工作,及汛期过后恢复生产等工作的管理。市内降水地下管网为泵送降水。因此,为了保护建筑物、设备及进场人员的安全,必须采取完整有效的防汛措施。编制依据2.梅河口市建设局统一部署,及相应的规定。3防汛组织措施3.1成立防汛小组组长:周强 (联系电话:)副组长:乔延军 方宪清 成员:于金鹏、肖刚、孙文奇、谭新3.2防汛小组职责负责处置防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准备防汛所需的资源,对突发和紧急事件组织人力、物力抢险。负责日常防汛信息联络、发布和突发/紧急事件的联络及协调工作。负责组织现场抢险队,按要求开展、布置防汛应急准备及其突发/紧急事件的处理。负责编制相应的防汛应急计划,经监理单位审核后,

9、报公司备案。负责配备油布、雨具、应急照明用具和医药用品等必要的应急物资,汛期侵袭之前,配备车辆等候调用。3.3现场抢险队第一抢险队:队长:孙福仁 队员:李忠民、陈凤鸣、吴雪峰第二抢险队:队长:曹万宇队员:孙文奇、谭洪久、武凤有4、 主要防汛措施41 密切关注汛期的气象信息和汛情,遇紧急情况及早准备。42 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各类生产设施、辅助设施进行检查和加固。4.3 把有关内外部应急联络部门、成员的联系电话、联系方式汇总后,公布于众。4.4 安排人员值班,密切注意汛期动态,值班电话应予以公布。4.5 停止一切(除抗台防汛应急以外的)露天作业。4.6 发生意外事件,防汛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力、

10、物力进行抢险,应最大限度保护抢险人员安全。4.7 汛期过后,对临建设施、机械设备、电源线路、脚手架进行检查,排除存在的险情或隐患,组织恢复生产。4.8 结合消防、人员急救培训等进行防汛相关知识的演习/培训。4.9 #3运行检修公寓及食堂地势相对较低,因此要充分地考虑到每一种因素所可能带来的危险性或财产损失。在该施工现场周围布置良好的排水沟,配备4台以上水泵(泥浆)以防止雨水进入施工现场。4.10 准备好至少400条以上的麻袋,当雨水量很大且不能被水泵排出去的时候,用麻袋装上泥土堵住有可能被雨水淹没的地方,然后再增加水泵的数量尽快将雨水排出去。4.11 切实落好水、电、交通等各项保障措施,保证交

11、通畅通和工地的正常工作秩序。4.12 居住在工棚、临时设施、低、迎风破小房屋等的工人或处在易被易被洪水淹没的低矮房屋、高压电设施等附近的人员,要及时做好转移的一切准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或不安全因素的地方,人员要时刻警惕将尽量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5. 不同量级汛情防御方案5.1 汛情分类本工程防汛临界指标的确定按降雨强度确定。以1小时降雨为单位,防水临界指标确定为18.2mm,降雨量为P,汛情分类如下:P18.2mm,为灾害性汛情;24小时里暴雨强度等于大于200mm的汛情为特大暴雨汛情。5.2 一般汛情防御方案一般汛情是预报降雨量小于临界指标时的汛情。主要防御措施:接到汛情预报后,项目部各级防

12、汛组织迅速进入工作岗位,做好降雨、汛情监测信息的及时上传,做好防汛工作检查、巡查和抢险安排布置。5.3 临界汛情防御方案临界汛情是当预报降雨量接近于或等于临界指标时时的汛情。由上级防汛指挥部发布,进入临界汛情防御状态。主要防御措施:接到汛情预报后,项目部各级防汛组织迅速进入防汛抢险战备状态。各级领导迅速进入一线组织实施汛情防御与检查。雨情、汛情监测人员及时上报监测信息。及时调动部分防汛物资和抢险人员,做好防汛抢险准备。5.4 灾害性汛情防御方案灾害性汛情是当预报降雨量大于临界指标时时的汛情。由上级防汛指挥部发布抢险命令,项目部组织,防汛进入抢险状态。主要防御措施:项目部各级防汛组织迅速进入一线,积极组织做好防汛抢险工作部署,防汛抢险物料、器具及时运到抢险险段现场,并做好险段人员、财产转移、撤离的准备,做好水情、汛情的监测,及时向上级防汛指挥部上报信息,努力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和防汛抢险治安工作。5.5 特大暴雨汛情防御特大暴雨汛情是指24小时降雨量达到200mm以上的汛情。由上级防汛指挥部发布命令,项目部各级防汛组织进入全力抢险,局部撤离状态。6. 汛期后的重点工作:汛期过后,集中能调动的人力、物力进行恢复生产活动,排除残余雨水,整理因汛期影响而遭到损失的财物,进行财产整点登记工作,制定出可行的方案来将损失减小到最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