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缀的比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28512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词缀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英汉词缀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英汉词缀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汉词缀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词缀的比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英语词缀一样,汉语词缀也具有定位性。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2003)明确指 出:“词缀都是定位语素”。语言学家郭良夫先生认为词缀从结构上看是定位的不成词的成分, 确定语缀时还要看意义的虚实,意义虚的是语缀。如此种种,各位语言学家都异口同声地把 定位性确定为判断词缀的必要条件之一。(3)英汉语词缀的变化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语言发生着较大较快的变化,这种变化最明显地表现在词汇方面。 派生法作为语言中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在新词的产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一些随着新事物 的产生而产生的流行语,总是被人们广泛应用,有些发展为构词能力很强的词缀。如汉语词 缀“软”:软件、软盘、软科学、软指标;“硬”

2、:硬件、硬盘、硬科学、硬指标。流通网络 英语词缀“E”: E-cafe、E-commerce、E-consumer; 词缀“on-line”: on-line-help on-line-printer、 online-serveice。当然,新词缀在产生,过时的词缀也在消亡。如古汉语中的名词前缀“有、子、句”和 疑问代词前缀“伊”等。3.1.2英汉语词缀的特点对比(1)英汉语词缀的来源对比英语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在它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大量的外国词语、词缀 涌入英语,英语词缀大多来自希腊语、拉丁语和法语。汉语的发展虽然也经历了古代、近代 和现代三个阶段,但汉语主要是在中国国内发展的,而

3、且汉语词以意译为主,不会直接用其 它语言的书写形式,只会把它意译过来后加以运用。欧洲语言里的词缀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不仅有词根语素,也有词缀,如:-ism(主义),-ist(者),-y(学)等。含有这些词根和词缀的词 都是国产的,有的是日本利用汉语语素造出来又传入中国并使用开来的。不管是哪种情况, 语素材料总还是汉民族的。(2)英汉语词缀的数量对比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各种印欧语都有大量的词缀,派生是其主要的构词方式。英语中的 词大多是派生词。英语中常用前缀就有100多个。英语百科丛书收前缀约170个,后缀 约200个。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系那样 用词的

4、内部形态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复合是其主要的构词方式,汉语中的词大多是复合词。 丁声树等编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写道:汉语中类似词头的附加成分不很多。列举了 “第”、“打”。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也曾说过汉语的前缀只有“初”、“第”、“老”等几个。 当然,语言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类语缀的出现,汉语中又出现了“分、“准”、“总”等前 缀,但与英语前缀比起来,汉语前缀还是很少。汉语中的后缀比前缀多,但也不及英语后缀 数量之多。(3)英汉词缀语素是否成词对比英语词缀是他源性的,他源词缀只是在语素这个层次上借入的不成词成分。一种语言的 词缀被另一种语言借用,这种语言依次为输出词缀的语言和输入词缀的语言。输入

5、方的词缀 的性质显然不会与输出一方的完全相同。在输出词缀的语言中能成词的词缀语素借到输入词 缀的语言中以后也就变得不成词了。但并不是说英语中没有成词词缀,如able,只是数量很 少而已。汉语词缀是自源性的。汉语作为孤立语,缺乏内部形态变化,构词造句时只能借助于语 序和虚词。汉语中很多词缀都是成词语素。如介词、连词、助词后缀:-以(给以)、-得(觉得)、 -了(除了)、-则(否则)、-于(等于)、-地(猛地)、-着(接着)、-者(编者);量词后缀:-辆(车辆)、 -匹(马匹)、-口(人口)、-张(纸张)、-间(房间)、-本(书本)、-支(枪支)、-篇(诗篇)、-件(信件); 又如形态形容词后缀:

6、(笑)-么滋儿、(褶皱)-巴囊、(稀/费劲)-巴拉等及副词前缀:不-(不道德、 不法、不人道、不礼貌)等。(4)英汉语词缀意义的虚实对比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1980)早已指出:“西洋词头(prefixes)词尾(suffixes)的意义较实, 往往在实词上头再加上一种实义。”汉语真词缀的意义是虚化了的,如:-子(桌子)、-巴(尾 巴)、-家(孩子家)、-头(那头)等。准词缀的意义是比喻义或引申义,如:-棍指无赖、坏人(赌 棍、恶棍)、-迷指醉于某一事物的人(舞迷、球迷)等。3.1.3英汉语词缀语法功能的对比(1) 英汉语词缀有否改变词干意义的功能 英语词缀有改变词干意义的功能Quirk et

7、 al,(1985)这样写道:“The primary function of prefixes is to effect a semantic modification of the base, and the chief function of suffixes to change the word class of the base, although suffixes have only a small semantic role.”因此,各派语言学家常把前缀分为表示否定 意义的前缀、表示数目和数量的前缀、表示时间空间程度的前缀和其它表示特殊意义的前缀; 后缀虽然没有像前缀这样意义上的

8、明确分类,但不同的后缀确实具有不同的意义,如:-ee 表示动作承受者,-er指人或器物,-hood表示年纪、状况或亲属关系,-ment指行为、行为 结果、具体事物或工具等。 汉语词缀没有改变词干意义的功能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2003)曾说过:“真正的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 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语言学家马庆株(1998)也曾说过:“真词缀、 准词缀作为词缀都有定位性,与词根只有位置关系。”例如“大雪天,大雨天”可能只下了 小雪、小雨,无法说“大”有修饰作用;“会计师”中“会计”与“师”也说不出意义上它 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英汉语词缀标示词性的功能对比 英

9、语后缀有标示词性的功能英语的后缀有改变词性的功能,语言学家们常把英语后缀分类为名词后缀,如:-age, -dom, -hood, -ity, -ist, -graph, -graphy等;动词后缀,如:ate, en, ify, ize等;形容词后缀,如: -able, -ible, -al, -ant, -ary, -ed等,以及副词后缀,如:-ly, -wards, -wise, -ways, -fold等。久而 久之,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形成了一种印象,什么样的后缀标示着什么样的词性。 汉语词缀也有标示词性的功能马庆株先生(1998)曾写道:词缀的语义特征具有范畴义,除了由虚词发展而来的词缀

10、, 其余词缀的意义都不是该语素的本义或基本义,而只能是后起的引申义。部分词缀有不同的 作用,多半可以再分化为几个词缀语素,这样,就大多数而言,每个词缀构成的一组词的词 性是一致的。3.2英汉词尾之对比词尾(ending)是位于词根后面词形变化的标志,一般用来表示语法意义,词根后如有后 缀,则词尾位于后缀之后,如paintings 一词中的“s”,孩子们中的“们”。汉语中的词尾与 英语中的词尾区别在于:汉语中的时态助词如果只能附加在词上不能附加在词组上,叫词尾; 如果时态助词能附加在词上,又能附加在词组上,就不能叫词尾,而只能叫时态助词。“着”、 “了”、“过”这三个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上的时候,就

11、成了这个词的辅助成分,如“吃的东西”、 “吃着饭”。它们近似词尾,然而不同于英语的词尾,因为还可以附着在词组上,这时候它 们只能被看作是时态助词。如:“吃草的动物”、“打扫干净了三间屋子”、“可惜曲方先生在 比赛时摔坏了腰”、“我一下子被推进了云里雾中,苏老头讲的一切会是假的? ”。后边又如: “小莲子不理金泉了,一个人在前面急匆匆地走着”;“高高的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她活 了七十八,没去过一趟县城,不是照样活着吗?” “她死了,他还爱着她”。以上“着”尽管 各自语法意义不同,但用法一致,直接附在动词之后。在英语中,词尾变化主要包括:单数第三人称变化,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动词词尾 变化,

12、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词尾变化等。如表示现在进行时的词尾ing ;形容词、副词比 较级与最高级词尾变化是er,est(不包含多音节词及特殊情况),例如:longlongerlongest, freefreerfreest 等。在汉语中还有一种情况:“着、呢”附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如:会正开着呢。雨还下着呢。门关着呢。后缀“儿”可以看作是起语法作用的词尾,如白 面儿、劲儿、小人儿、明儿、尖头儿、信儿、高高儿、大大儿、好好儿、慢慢儿等。综上所述,尽管英语、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英语是形态语言 但从两种语言中语素的比较来看,我们在英语教学或者对外汉语教学中,可根据两种语 言的相同和差异之处进行对比教学,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 进教与学。参考文献R. Quirk et al.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New York: Longman, 1985何兆熊、梅德明.现代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王力.汉语音韵.北京:中华书局,19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