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海事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28392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上海海事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上海海事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上海海事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上海海事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上海海事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上海海事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上海海事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每一题300字500字)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3、多学科的交叉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4、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异化和对自然异化?5、如何保证科技在社会中健康、持续的运行?6、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7、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它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8、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意义?9、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想法。10、试论人类解决全球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途径。11、从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说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评价科学精神及其科学

2、技术的影响和作用?12、观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并述一、两位杰出科学家具体事例加以说明。13、全球化形式下的中国科技发展对策研究。14、论科学伦理和技术伦理的重要性。15,通过生物克隆技术的研究如何理解科学家的道德约束?16,试述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1、 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对生态自然观的实践。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依据和思想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生态自然

3、观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它把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看成是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充分肯定人与自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倡导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促进生物圈的稳定与繁荣的基础上改造和利用自然,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建设生态文明是实践生态自然观的深化与完善。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自然观与我国环境现状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基于生态自然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自然

4、的价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自然,才能维护和促进地球这个生命共同体的长久稳定与繁荣,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 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技术

5、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3、 多学科的交叉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所谓多学科交叉方法,就是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考本学科的问题和对象,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多学科融贯方法就是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移植和学科交叉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

6、行移植与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多学科融合或通过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当代各门科学之间的交叉型越来越大,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往往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带来创新。学科交叉成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4、 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异化和对自然异化?科学技术不仅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时,也带来了人的精神匮乏,个性丧失,创造力衰退,自然坏境恶化,资源枯竭等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不该成为悲观主义者口里“限制发展”的理由,限制发展不仅不会为人类提供苟延残喘的机会,

7、而且会导致人类的倒退。)科技异化实质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一种必然结果。由于劳动是人的最根本最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方式劳动的异化必然带来人的其他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科学技术也不例外。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科技对人类异化和对自然异化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各个因素中,哪些是关键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哪些则是次之。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科学技术的影响,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不能使技术凌驾于人之上。其次,我们需明白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异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经阶段,我们唯有肯定它的存在,并且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它所带来的影响

8、。至此,我们可以认为造成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生产关系,而不是科学技术本身,异化是由私有制和强制性的社会分工引起的,只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全面发展,才能消除异化。5、 如何保证科技在社会中健康、持续的运行?为了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必须从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与国家政策三个方面予以保证。从政策、法规与组织机构,制度化诸方面予以保证,包括建立保障研发活动社会运行的机制,建立保障科学技术发展的决策机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体制。一、建立保障研发活动社会运行的机制。国家创新系统还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臵系统。对科研机构、大学与企业的资源配臵发挥调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保障国家研发能力、衡量国家

9、创新系统力度一般有如下指标总资金、GDP增长率、GNP 增长率、国家财政总支出等。二、建立保障科学技术发展的决策机构。第一,战略方针制定。第二,政策法规引导。第三,产业升级调整。第四,研究开发投人。第五,区域示范探索。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体制,包括科学奖励制度,技术专利制度,科技中介服务体系。6、 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目前,科学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不可否认,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变,生活质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然而,华丽的物质享受背后却潜伏着危机,人们为追逐纯粹的高速发展,忽视大自然的规律、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前提与核心,这使得科技领域中充满了铜臭味,使得科技工作

10、者的道德素质低下,甚至常常做出有悖道德底线的举动。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上。从社会角度来看,生存在社会当中的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责任,科技工作者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必须承担。 并且科技工作者能比一般人更早、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某一科技活动可能带给人类的危险,他们的能力决定了他们首先应该承担“预见”的伦理责任。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是新时期背景下对所有工作在科技前沿上的理论和实践者的行为所提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尤其是进行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技术工作者,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

11、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7、 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它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它体现了当代科学技术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特征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创新精神、创新人才、创新投入、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产出等。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质是依靠国家的社会管理功能,对国内外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断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首要和有效路径,其作法是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增加创新产

12、出、加强自主创新等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而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社会化和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五个部分构成。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8、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意义?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学技术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是联系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沟通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

13、传播和应用,整合科学知识生产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并因此决定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政府、企业、大学与研究院所和中介机构之间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而相互作用,并将创新作为关键驱动力的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

14、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建设。9、 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想法。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

15、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但这条道路也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

16、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10、试论人类解决全球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途径。所谓全球问题,是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诸如:战争与和平、南北关系、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信仰危机等。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问题解决的前提。求和平,谋发展,促和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基本途径:一、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上述的全球问题,目前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科技成果,可供人类作为控制和解决的手段。二、开展国际的或全球性的合作。开展国际合作、实现力量联合的第一步,应当是在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建立完全新型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根本改变以往不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三、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