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28162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的小班:(1)学习按物体的一种特性进行分类。()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别进行5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性进行排序。(3)结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4)学习用一一相应的措施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同样多。(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某些常用的量词。()结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结识早、晚的时间概念,懂得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平常变化。()听懂教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

2、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成果。(9)乐意参与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材料;能在教师协助下学习按规定拿取、摆放操作材料。中班:(1)结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达物体的数量。(2)学习1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群数,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对的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3)学习0以内的序数。()结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5)学习按某一特性的肯定与否认进行分类;学习概况图形的两个特性;能按两个特性对同一类物体进行逐级分类。()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别进行6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则

3、排序。(7)能听清晰教师的话,能按规定进行活动,并学习按照规定检查自己的活动。(8)能安静地倾听教师和同伴的发言;学习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成果。()观测、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渐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增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1)能自己选择小组活动,即能根据各个小组的活动状况,拟定自己去哪组活动;在平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游戏活动。(11)能积极地、用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爱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注意和发现周边环境中物体的量的差别,物体的现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大班:()学习1以内的单数、双数、相邻数以

4、及结识零。(2)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3)学习0以内数的加减,结识加号、减号,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4)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性或特性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标记进行逐级分类。()初步感知集合的交集、并集关系及涉及关系。(6)能按物体量的差别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可逆性关系。(7)结识几种常用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性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8)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学习自然测

5、量。()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会向左向右方向运动。(10)能结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懂得年、月、星期的名称和顺序。(11)结识角、元、元、元、1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懂得它们值是不同的。(1)能听清晰若干操作活动的规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能按规则检查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并能参与较多小组的活动。(1)能清晰地讲述操作活动过程和成果。(14)能在教师的协助下归纳、概况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测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测、比较、类推、迁移等措施解决简朴的数学问题。(5)积极、积极地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学习有条理地摆放、整顿活动材料。(6)

6、能与同伴和谐地进行数学游戏,能采用轮流、合适等待、协商等措施协调与同伴的关系。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序号内容具体分解1数概念与运算1、0以内的数(基数、序数、数的实际意义、数量的比较与守恒、相邻数、单双数、零等)2、数数(唱数、手口一致点数、目测数、按群数等)3、书面数符号(数字的认读、书写与表征)4、数的组合与分解5、1以内数的加减运算2集合与模式1、集合(集合中元素多少的比较,集合的交、并、补、差关系和涉及关系,是形成数概念,进行数运算的基本。教学重要涉及区别1和许多、一一相应等)、模式(排序是模式的一种,也是模式的主线。模式不仅限于视觉的呈现,还涉及声音、动作等呈现方式)3分类与记录1、

7、分类(一维特性、一维以上的特性、层级分类等)2、记录(在分类基本上初步学会用简朴的记录对资料作出分析,能看懂和学习用实物图示、图表和数符号等记录方式表征记录成果)4、几何形体1、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立体图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3、形体之间的关系与等分5、量比较及自然测量1、比较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量的差别2、感知量的守恒、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3、自然测量(能运用自然物作为量具来测定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等)、空间和时间1、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2、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

8、、向下等3、辨别:上午、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星期、年月的名称及顺序4、结识时钟:长针、短针及其功用,结识整点和半点数概念幼儿数概念教育的规定:小班:会手口一致地点数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中班:1、会对的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2、学习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对的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3、感知和体验1以内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4、结识阿拉伯数字110。大班:1、会1以内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接数、倒着数的有关事例。2、感知和体验1以内相邻的3个数之间的等差关系。3、感知和体验10以内数除1以外,任何一种数都可以提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

9、仍是本来的数。4、感知和体验两个较小的数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会解答生活和游戏中简朴的加减应用题,理解加减的含义。结识加号、减号、等号,初步结识加减算式并懂得算式表达的含义。计数计数教学内容可分为:唱数、按物点数(按物取数、按数取物)、目测数、按群计数。注意点:、小班可以学习5以内唱数、中班1以内唱数、大班学习0以内唱数。2、按物点数涉及顺数和倒数,顺数和倒数又分为直线排列数和非直线排列数。3、小班能按数取物(5以内);中班能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10以内)4、目测数先于数数能力发展,可以在小、中、大班进行,但在目测数目上规定有所不同。5岁目测最大数是5。5、按群计数是以按物点数为基本的,是大

10、班活动重点。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数的真正含义,其由易到难的活动内容是:基数、序数、相邻数、单双数、零等。教师开展这些教学时,需要与数词的教学融合。注意点:1、基数教学重要环绕三个重点: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2、序数教学要结合教具的排列变化,明确序列的起点和方向。3、相邻数教学可分如下环节进行:以唱数点数方式复习数字。引导幼儿观测相邻数的图片。让幼儿明确数字的顺序。同步要注意设立游戏情境,解决实际问题。4、单双数一般是大班教研内容,重要掌握10以内的单双数,要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5、0的教育除了联系生活外,还应准备丰富的教具和实物,以让幼儿掌握0在不同场合的实际含义。数字认读

11、与书写数字认读是指掌握结识0以内的数字,并能用数字表达0以内物体的数量。认读多安排在中班,书写则放在大班进行,重要让幼儿掌握握笔姿势和写字的规范。注意点:1、要多种形式结合,学习数字的认读。当幼儿熟悉字形后,可采用卡片练习做配对游戏。2、数字书写时间不适宜过长,写字的常规和写字的姿势培养比写得好不好更重要。数的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构成一般在大班进行。目的是:理解和掌握1以内数的构成,懂得总数比提成的两个部分数大,部分数比本来的数小;理解数构成中的互补、互换规律。2、学习数的构成,课通过数实物、推理、理解后的记诵三个途径学习。需结合多种方式,让幼儿充足操作体验,忌死记硬背。教师要归纳规律,提

12、高概念。数运算1、数运算重要指0以内数加减运算,重要涉及:学习实物加减、口述应用题和列式运算等。2、口述应用题和纯正用数字和符号构成的加减题区别在于,应用题寓加减问题于情境中。、列式运算内容:辨认符号“+”及含义;多种形式(根据实物演示列式、看图列式、根据口述应用题列式)呈现列式;得数为0的列式运算加法互换律(+b=b+a)数运算设计要点:1、结合生活中实例,体验加减法含义。2、迁移操作活动的经验,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含义。3、通过多样化交流讨论,为表象运算做准备。口述应用题设计要点:1、渗入生活情景,唤起幼儿经验、应用题难度要合适,语义构造有变化。3、教师口述应用题和幼儿编应用题相结合。、关注集

13、体的交流讨论,提示小朋友的精确体现。列式运算的设计要点:1、结合生动情景,将具体转化为抽象。、运用多种方式,掌握符号及其含义。3、兼顾不同水平,充足操作和练习。4、注重师幼互动,关注集体讨论。集合与模式集合概念发展特点:泛化笼统的知觉阶段(3岁前)感知有限集合(3岁后来空间封闭式集合数图比直线式排列感知容易)感知集合元素数量阶段(数数、一一相应、视觉性提示)感知集合涉及关系(集合之间存在涉及关系和相等关系)集合教学的不同年龄段规定:小班:1、懂得自己和自己有关物体的归属,体验物体的相似属性。2、体验1和许多及其关系3、能按物体的一种特性做集合。4、能用一一相应的措施做等量集合。5、会比较两个集

14、合元素的多、少和同样多。中班:1、能按类的观念做等价集合。2、能概况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性并能按两个特性做集合。3、能按物体两个以上特性或特性做集合和排列。大班:1、对集合做层级分类,体验集与子集的涉及关系。2、能将物体集合进行多重分类。集合教学的设计要点:1、渗入生活情景,设立问题背景2、调动游戏手段,感知巩固概念3、调动多种形式,加强操作体验(可运用求同操作按标记求同、用排除法的措施进行操作练习。)4、学习对的比较,体验多种比较(相应比较的三种类型:重叠比较、并放比较、联线比较)模式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排序是模式的一种,也是模式的主线。模式不仅限于视觉的呈现,还涉及声音、动作等呈现方式。模

15、式特性反复性(如ABBAB或1,2,,5,8)和可预测性模式类型反复性类型(如AB,BC,B)和发展型类型(如“,bb,abb,abbbb)还可分为实物模式和符号模式模式教学设计要点:1、合理、巧妙运用生活情景和故事情景2、有序体现模式能力发展的渐进规定3、关注多样化的模式表征分类与记录分类活动有:按外部特性分类、按内部属性分类、按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一般用肯定或否认标记来代表)分类、两个特性或两个以上特性分类、层级分类(合适中班末进行)、多重角度分类(合适大班)分类教学内容重要由三个方面:、学习按物体的一维特性分类2、学习按层级分类3、学习按二维(以上)特性分类分类活动设计要点:1、充足运用自然资源和平常生活情境2、提供多种形式和材料的操作记录:记录教学内容有:1、通过资料的收集、整顿过程,在分类的基本上初步学会简朴的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