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278580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白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白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白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白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杨教案教学内容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

2、似之处。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学准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师准备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学(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二)、自学指导: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二、自学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课文主要写了什

3、么内容?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三、互学1、同桌互读、轮读生字词。2、互读课文,互相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出。(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

4、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四、展示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2、抽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五、测评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 第二课时一、导学回顾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一)学习目标。1.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2.摘录课文中含义

5、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二)自学指导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二、自学1、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互学1、同桌互说,讨论、交流重点的词句。2、小组内互相交流表达方法。四、展示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

6、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2)学生分角色朗读。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过

7、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8、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在心形图案上画一个“?”)出示课件: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

9、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4)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出示课件: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3.学生交流讨论。4.理解爸爸的心。五、测评1、 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2、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