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278067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工程课程设计(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木建筑学院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课程名称: 地 下 工 程 设计题目: 新河煤矿-760m暗斜井碎胀软岩支护设计 专业(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班级: 06 设 计 人: 王文远 指导教师: 乔卫国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09年 07 月 17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方向): 岩土工程 班级: 土木06-1 学 生 姓 名: 王文远 学号: 200601020326 一、 课程设计题目:新河煤矿-760m暗斜井碎胀软岩支护设计 二、 原始资料: 1、新河煤矿-760m暗斜井工程概况 2、地质条件 3、巷道破坏状况 三、 设计应解决下列主要问题: 1、巷道破坏机理分析 2、支护方案

2、选择 3、支护参数设计 四、 设计图纸: 1、巷道支护设计断面图 五、命题发出日期: 09.7.6 设计应完成日期: 09.7.17 设计指导人(签章): 系 主 任(签章): 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评语 指导教师(签章): 系 主 任(签章): 日期: 年 月 日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题目一)1 原始条件1.1 暗斜井工程概况新河煤矿-760水平暗斜井是由济南煤矿设计院设计。其中回风暗斜井全长851.83m,倾角250;轨道暗斜井全长960m,倾角220;胶带暗斜井全长996m,倾角210;-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设计断面均为直墙半圆拱形,支护方式为锚带网,其中锚杆直径为

3、18mm、长为2m的等强金属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金属网为直径4.5mm、网孔100mm100mm的冷拔丝焊结而成。 新河矿暗斜井断面图三条暗斜井均于2005年2月16日前后破土动工,现已掘进300m左右。其中回风和轨道暗斜井破坏最为严重,后经修复之后,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1.2 地质条件-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均位于坡刘庄保护煤柱内,其中向北邻近一采区,向东北邻近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当三条暗斜井即回风暗斜井、轨道暗斜井及胶带暗斜分别到达大约-430、-456和-512水平时,将穿越嘉祥支三大断层,该断层倾角300,落差在120m600m之间,预计断层附近断裂构造将较为

4、发育,也有可能伴生其它构造,另外,由于对嘉祥支三大断层勘探资料较少,对断层的赋水性、导水性、断层带的宽度、充填状况、胶结程度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查明,或者当工程快接近该断层时,用打超前钻孔的办法详细查明断层的赋存状况,以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前作好准备。总之,-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将绝大部分在3煤顶板岩层中掘进,预计到达-750m水平左右时可能穿过3煤并进入底板岩层中。1.3围岩状况分析-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所穿越的岩层从下往上为细砂岩、3煤、粉砂岩、中砂岩、泥岩、细砂岩、泥岩等等,而目前掘进实际揭露的顶底板及围岩却为泥质软岩,平均坚固性系数在3左右,其特征是易吸湿、易膨胀、易解体、易剥落以

5、及塑性流变性能大等特征,这是泥岩类中属于质量最差、最难控制的一类泥质软岩。根据现场实际观测、岩样初步实验及数码照片的仔细研究,得出了两点初步结论:(1)三条暗斜井目前已揭露的围岩属于标准的不良地层,其特点是:易吸湿、易膨胀、易解体、易剥落以及塑性流变大等特点,对该类围岩有效控制变形难。(2)三条暗斜井的围岩经过定量的划分,属于类围岩,该类围岩的力学特点是:不稳定、无自稳能力或自稳时间很短;其破坏方式为:易冒顶、易片帮、易底臌、并随时间的延续会发生较大的塑性流变变形。1.4 围岩破坏状况-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几乎是平行掘进,各条掘进进尺大约都在300m左右,比较这三条暗斜井围岩破坏状况可以发现

6、,胶带暗斜井围岩破坏状况稍轻,回风暗斜井和轨道暗斜井破坏状况却极为严重,后经修复加固之后,目前仍处于极不稳定状态。目前暗斜井的破坏状况如图1图4所示。图1 760m水平回风暗斜井距掘进工作面5m处顶板破坏状况图2 760m水平回风暗斜井掘进工作面泥岩结构状况图3 760m水平回风暗斜井右帮围岩破坏状况图4 760m水平回风暗斜井底臌及侧帮破坏状况根据现场的实际考察和对图14的分析研究,暗斜井围岩的破坏状况具有以下特点:(1)爆破后,若支护不及时,顶板岩层便发生大面积的冒落,其冒落高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观测。图23为顶板岩层在及时支护的情况下,在不到几天的时间里,顶板便发生了严重变形,下沉量达半米之

7、多,同时还出现了喷层剥落及钢筋裸露等现象,并伴有35cm宽的顶板断裂缝隙,断缝深度有待测试。(2)两帮变形也极为严重,在没有及时支护的情况下,将出现大面积的塌落或滑塌。图4为及时支护之后两帮的变形和破坏情况,虽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整体滑塌现象,但却出现了向临空间的整体移动,使得两帮的相对移近量近一米,这样已严重影响了行人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3)底板变形破坏极为严重,即底臌量大,截止到目前为止,底板累计底臌量已达近一米,出现了道轨扭曲,行人台阶松动变位等现象。图5为最近卧底之后在不到几天的时间里所表现出现的破坏状况,可见底板变形仍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并随着时间的延续还在继续发展,其性质具有塑性流

8、变性。总之,-760m水平暗斜井无论是顶板、底板、还是两帮其矿压显现都极为严重,这种矿压显现将不同于一般的矿压显现,它还具有随着时间的延续而表现出来的塑性流变性。所以,针对这种特殊性质的矿压显现,必须采取一种特种支护体系,才能长期而有效的控制住暗斜井变形破坏。2 巷道破坏机理分析2.1岩体自身属性 211软弱破碎围岩的定义和力学属性 对于软弱围岩,一般来说通常可以分为地质软岩和工程软岩,地质软岩是指强度低、孔隙度大、胶结程度差、受构造面切割及风化影响显著或含有大量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松、散、软、弱岩层;工程软岩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地质软岩强调了软、弱、松、散的地质特点,

9、而工程软岩强调软岩强度和工程力荷载的对立统一,揭示了软岩的相对实质,即取决于工程力和岩体强度的相互关系。根据原始地应力条件的分析,新河煤矿地区的岩体其特征是易吸湿、易膨胀、易解体、易剥落以及塑性流变性能大等特征,这是泥岩类质量最差、最难控制应该属于地质软岩、V类围岩、塑性围岩。2.1.2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1)变形破坏方式多 变形破坏方式一般有顶底板下沉、坍塌、片帮和底鼓等,围岩表现出强的整体收敛和破坏,变形破坏方式既有结构面控制型,又有应力控制型,以应力控制型为主。(2)变形量大 拱顶下沉大于10cm,不到几天的时间下沉量达到0.5米,两帮挤入2080cm,相对移近量近一米,底鼓强烈累计底鼓

10、量已达近一米。(3)变形速度高 软弱破碎围岩初期收敛速度快,在使用施工常规的喷锚支护以后,围岩的收敛速度仍然很快,而且其变形收敛速度降低缓慢。(4)持续时间长 由于软弱破碎围岩具有强烈的流变性和低强度,巷道掘进后,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持续时间长,围岩变形破坏持续时间很长。(5)围岩破坏范围大 由于软弱破碎围岩的强度与地应力的比值很小,因而围岩的破坏范围大,特别是当支护不及时或支护不及时。(6)变形破坏位置不一 在巷道周边不同部位,变形破坏程度不同,这反映了软弱破碎围岩所处的地应力的强度因方向而异,而且岩体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变形破坏在方向上的差异性往往导致支护结构受力不均,在支护结构中产生巨大的弯矩,这对支护结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7)来压快 软弱破碎围岩变形收敛速度高,在很短时间内,围岩即与支护结构接触,产生压力。围岩与支护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