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259241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5-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355-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355-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355-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355-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55-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5-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教育理论备考试题库参照答案教育学部分一 单选题(每题一分)1. B2. A 3. B 4. 5. A6. D 7. 8. B 9. A 10. D 11. 12. B13. B14. C 15. C16. D17. 18. D19. 20. A21. A22. B23. 24. B25. A26. D27. C28. B29. A30. A31. C32. B33. 34. 35. B36. C37. B38. B39. 40. 41. B42. D43. 44. B45. D46. A47. C48. A49. D50. 51. C52. 53.

2、 C54. D55. 56. B57. B58. B59. D60. B二 填空题(每空1分) 1. 结识 2. 教会3. 体育课4. 教书育人5. 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6. 德育内容7. 形成性8. 教学的教育性9. 理解和研究学生10. 启发式11. 教育过程12. 因材施教13. 崇文馆14. 基本技能技巧15. 课外辅导16. 操行评估17. 生物来源18. 马卡连柯19. 组织培养班集体20. 单一课21. 理解学生,设计教法(可互换)22.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可互换)23. 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可互换)24. 单一课,综合课(可互换)25.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可互换)26. 升学

3、,就业(可互换)27. 参观法,演示法(可互换)28. 美国,孟禄29. 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可互换)30. 速度,学校构造(可互换)31. 教育规律32. 教育33. 素质教育34. 知识素养35. 教学措施36. 班级授课制37. 实践38. 陶冶教育39. 文化40. 级别制记分法41. 教育42. 蔡元培43. 壬子癸丑学制44. 学生45. 教材46. 学龄晚47. 复式教学48. 探究学习49. 重要矛盾50. 圆周式三 简答题(每题6分) 1(每个要点.5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劳动是整个社会劳动的构成部分,属于特殊劳动范畴,它的成果不是一般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是社会需要的人才。(2分) 教师劳动的特点有:(1)复杂性、发明性;(2)持续性、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每个特点.5分) (每个要点2分)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的为根据,制定科学的评价原则,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予

5、以价值上的判断。(2分) 其意义:有助于考察和鉴别教学状况,加深对教学现状的结识;有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改善教学工作;有助于鼓励、调动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可以使教师明确改善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每个要点1分) 5.(每个要点1分) 说服教育法、楷模示范法、实际锻炼法、陶冶教育法、指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 6. (每个要点1.分)()教育构造必须适应经济构造和社会构造,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7. 简述中小学教师应当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

6、)广博的文化基本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的能力素养:()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2)语言体现能力;(3)自我调控能力和创新能力。8. 国内中小学德育内容涉及哪些重要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2)抱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自觉纪律教育;(6)民主与法制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道德教育9. 一堂好课的原则是什么?第一、教学目的明确具体;第二、教学内容对的无误;第三、教学措施选择恰当;第四、课的构造安排合理;第五、板书有序;第六、教学效果明显。10. 教育应如何适应小朋友身心发展的特点?(1)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增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7、; (2)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措施上应有所不同;(3)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措施上相应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4)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不均衡性,加强身心发展的核心期教育;(5)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别性,做到因材施教。(6) 在人的毕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是最佳受教育的时期11. 简述国内中小学应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1) 科学性和教育性统一的原则;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 启发性原则;(4) 直观性原则;(5) 循序渐进原则; (6) 因材施教原则;(7) 巩固性原则。12. 班主任工作的

8、重要措施有哪些? (1)全面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筹划和总结。13. 简述教育学和教育科学的关系。 教育科学已经形成一种包具有许多分支教育学科的庞大的体系,每一具体学科均有一特定的具体研究领域,其中涉及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学论等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学科。14.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具有哪些方面的能力素养?a) 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2分)b) 语言体现能力。(分)c) 组织管理能力。(1分)d) 自我调控能力。(1分)15. 简述中小学开展课

9、外校外活动的规定。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2分)第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富于吸引力。(2分)第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性,并与教师的指引相结合。(分)16. 广义的教育是指什么?狭义的教育是指什么?在社会中但凡有目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这是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规定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狭义教育有时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17. 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养目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原则,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总的规定。培养目的一般指教育

10、目的在各级教育机构的具体化。18. 国内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措施可以分为哪几大类别?()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措施;(分)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措施;(1分)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措施;(1分) ()以引导探究活动为主的措施;(1分)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措施;(1分)四 论述题(每题1分)1.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对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并且有筹划、有环节、系统连贯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分) 贯彻这一原则的规定是:(每个要点2分)(1)要统一学校内部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要保持德育工作的常常化和制度

11、化。 案例(略)(3分)2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主线目的的教育。(2分) 马克思觉得:社会分工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而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则向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规定和社会需要,同步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本和也许。全面发展一方面是劳动能力(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同步也涉及逐渐发展的个性自由。国内正是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基本上,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主线目的的素质教育。(4分)素质教育的意义:(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

12、育的具体贯彻。(每个要点分) 3. (一)教育与生产力互相制约:一方面是生产力制约教育:(1) 生产力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本;(2)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3)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反过来,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 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2) 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 (二) 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互相制约: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 表目前教育目的上;(2) 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3) 决定了受教育的权力。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1) 重要是通过培养具有一定的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某一社会的政

13、治经济制度; (2) 学校教育还可以通过在校师生向社会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制造社会舆论,起着巩固既有政治经济制度,维护生产关系的作用。4 为什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1) 学生思想品德是由“四要素”构成的,陈述“四要素”的界说:其中知是基本,情是内在动力,意起调节作用,行是成果。“四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渗入,缺一不可的。(2) 在德育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来进行,另一方面由于“四要素”发展的不平衡,也可以采用多种开端的措施来进行,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5(1) 该原则的含义:在德育工作中,

14、教育者必须从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出发,同步提出严格规定,使学生从教育者合理的规定中受到鼓舞与鞭策,从而形成教育者所规定的品德。(分)(2) 贯彻规定:(1)教师要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信任、尊重自己的学生。(3分) (2)根据德育任务和目的,对学生提出严格规定,必须做到对的、合适、明确、具体、有序且有恒。(分)(3) 结合实际(分)6 论述要点,合适展开。(1)必须具有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目前善于制定教学筹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有语言体现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体现力;(3)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表目前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平常工作进行良好的组织管理等方面;(4)具有自我调控能力,对于浮现的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