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三明医改调研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25774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部三明医改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财政部三明医改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财政部三明医改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财政部三明医改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财政部三明医改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部三明医改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部三明医改调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部三明医改调研:三医联动共赢 仍存孤岛隐忧2021年3月,健康界曾刊登?如何理顺院长医生鼓励机制?透视三明医改?一文,梳理了福建省三明医改模式。近日,财政部官方网站刊登了社会保障司对三明市医改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认为,三明公立医院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三方共赢的效果,首先在于下决心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坚持了“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创新措施涉及管理机构、人事薪酬、药品、医疗、考核、监管等方方面面。其次是敢于向改革要红利、突出关键环节。抓住了药品回扣这一关键问题,下决心斩断“以药养医利益链,下决心保障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合理待遇,这一“斩一“保,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创造了改

2、革红利。 报告也同时指出,由于局部改革措施是三明市“单兵突进,省内国内其他地区还没有同步进行,导致三明市公立医院也面临陷入“改革孤岛的压力。 福建省三明市既不是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也不是311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但是该市自2021年2月自行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短短一年多时间,不仅将医保基金扭亏为盈,还创造了诸多全省乃至全国的“率先措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好评如潮。2021年底,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带队组成调研组,赴福建省重点就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为什么改:被逼出来的改革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的西北部,面积2.29万平方公里,人口274万,所辖12个县

3、市、区全部是原中央苏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市。经济开展相对滞后,财政比拟困难,202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4亿元,在全省市级财力排名靠后,12个县市、区中有10个是省级困难转移支付县。近年来,这个曾经的老工业基地由于退休人员多抚养比2021年达1:1.9,远高于全国1:3的平均水平、企业效益差,职工医保基金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2021年以来开始收不抵支,2021年基金缺口高达7552.59万元,欠付全市22家公立医院医药费累计达1748.64万元。迫于这一严峻形势,加之近年来三明市医疗系统陆续发生多起药品腐败案件,三明市委、市政府从2021年2月开始在全市22

4、家公立医院全面推进综合改革。 二、怎么改:“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三明市委、市政府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医院配合、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提出了坚持“三个依靠、促进“三个回归的改革原那么。“三个依靠即:公立医疗机构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软件和日常管理依靠医院自身,降低医疗本钱和提高运行效率依靠体制机制创新。“三个回归即: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一年多时间里,三明市先后印发了4个市委市政府会议纪要,32个文件,其中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13个,在公立医院收入分配机制、补偿机制、药品招标采购、医院管理、绩效考核以及医疗资源布局等方面打出一套“医疗、医

5、保、医药三医联动的组合拳,其中“十一项措施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率先。如在全国率先推行医院院常年薪制和医师技师年薪制;率先在全国实施重点药品监控,遏制药品浪费;率先试行由医疗机构自行采购低于统一采购价10%的药品;率先整合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率先实行新农合全市统筹等等。 一多措并举,增强医疗体系的内生动力 一是完善补偿机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三明市按照“建设靠政府、运行靠效劳的思路,明确了公立医院“三个依靠的补偿原那么,即公立医疗机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软件和日常管理依靠医院自身,降低医疗本钱和提高运行效率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在全市22家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因此减少的收入

6、,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效劳价格由医保付费补偿、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消化、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进行补偿。其中调整了80项医疗收费价格补偿87%左右,通过医院加强精细化管理降低效劳本钱自行消化3%左右,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补偿10%,但其增加的财政投入并不与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直接挂钩,而是用于加大公立医院硬件投入,落实政府关于公立医疗机构根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等投入责任。2021年三明市各级财政共计安排22家公立医院开展建设资金9852万元,比上年增加5525万元,增长127.7%。 二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市22家公立医院实行院常年薪制,年薪水平30万元,由

7、财政全额负担,强化院长代表政府履行医院管理责任。率先对全市22家公立医院在职聘用临床医师类、技师类医务人员,按照级别和岗位,实行四个等级的年薪制,住院医师年薪最高7万元,主治医师年薪最高12万元,副主任医师年薪最高18万元,主任医师年薪最高25万元,每一级别内再设假设干档次,具体由医院自行确定。医技人员年薪所需资金由医院负担,使医务人员收入走向阳光化、合法化。医技人员绩效年薪考核与岗位工作量、医德医风和社会评议相挂钩,科室业务收入不得列入绩效年薪考评内容。同时,为了防止医院滥发薪酬,盲目追求高收入,三明市对公立医院工资予以控制总额。核定工资总额与医院的业务量挂钩,表达绩效;另一方面,与院长的考

8、核结果挂钩,使院长一人的考核责任变成全院员工的共同责任,促使全体员工都主动关心、自觉参与到医院管理上来。 三是率先开展绩效考核,强化医院管理。为有效评价院长工作,三明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公立医院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5大类34项的考评指标,采取定性与定量、年度与日常考核相结合方式,从医院效劳评价、办医方向、平安建设、医院管理、医院开展等方面对院长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院常年薪发放挂钩,促使院长切实履行职责,主动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加强对医院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效劳能力,抓好医疗效劳质量,确保医疗平安,保证医院持续健康开展。医院内部也制定了量化考核指标,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并与其薪酬挂钩。

9、此外,三明市积极推进社会资本办医,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批准了闽中眼科医院、大田东南医院、尤溪手外科医院等15家民营专科医院工程。明确要求各家公立医院开设便民门诊。为鼓励患者使用中药和实行中医治疗,率先对所有医保对象使用目录内的中药费用不含中成药实行全额报销。针对中医特长专门设立单病种付费政策,引导患者、鼓励医院多采取中医治疗,促进中医药开展。 二外加推力,深化医保体系改革 一是率先统一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结合2021年国务院医改工作安排关于“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管理职责的要求,三明市于2021年6月将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等三类医保经办机构整合成“医疗保障基

10、金管理中心,由中心统一与医院结算,由此解决长期以来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由人社和卫生部门分别经办造成的重复参保、政策执行不一致、管理本钱较高、资金使用效益低等问题。各县市、区相应成立分支机构,中心隶属于市政府,暂由财政代管主要考虑国家层面尚未整合管理职责。 二是率先实行三类医保基金全市统筹。三明市自2021年起对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各类基金自求平衡。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大数效应,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更重要的是,基金全市统筹便于统一三项医保政策,从而为制定和实施统一的医院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创造条件。 三是提高医保保障水平。三明市提高医保补偿标准

11、,统一城乡居民报销政策,根本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统一提高到8万,大病保险统一提高到22万,最高可补偿30万元,再加上医疗救助,最高可补偿33万元,因病返贫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同时实行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内用药目录一体化,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不一致问题。2021年三明市新农合住院人次数24.35万人次,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从2021年的21%下降到2021年的3.52%,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从2021年的48.82%提高到2021年62.09%,人均报销费用从2021年的1411元提高到2021年的1758元。 四是实行门诊统筹报销制度。从2021年起,三明市实施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制度,通过门

12、诊费用报销,引导参保人员在门诊就医常见病、多发病,减少“挂床现象,降低住院率。三明市2021年入院人次数比2021年下降3.05%福建省平均增长11.86%,出院人次数下降3.26%福建省平均增长11.97%,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下降2.04%全省平均增长2.14%。 五是医保报销向基层倾斜。按照“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到三级的思路,三明市从医保报销政策上积极引导群众合理就医。如参加新农合人员住院,在一级医院最高报销比例可达95%,二级医院最高报销比例85%,三级医院最高报销比例70%。到同一家医院就诊,找职称高的医生就诊,自付费用相应高。如住院医师门诊诊察费每人次10元,基金报销8元

13、,自费2元;主任医师门诊诊察费每人次25元,基金报销8元,自费17元,自费额是前者的8.5倍。 六是推进单病种付费改革。从2021年以来全市医疗机构病例中,筛选了30个病种,从2013年4月1日起在22家县级以上医院试行单病种付费,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又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和促进病人向基层医疗机构转移。 三加强药品采购和使用管理,降低虚高药价 一是率先标准药品和耗材采购机制,降低采购价格。三明市认为,目前药品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是流通环节过多和回扣问题严重,有人总结“药品不像药,倒是像股票;工厂到医院,倒了太多道;管用的廉价药病人用不到,医生开啥药关键看钞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并不能有效解决

14、药品价格虚高和医生收回扣的利益驱动开“大处方、“高价药的问题。为此,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三明市积极改革标准药品和耗材采购机制,按照“为用而购、去除灰色、价格真实的原那么,严格实行“一品两规一种药品只能有两个规格、“两票制药品从生产企业到医院过程中只允许开两次增值税发票,一次为生产企业到配送企业,一次为配送企业到医院和“药品采购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对采购药品的质量和价格把关。根据各家医院上报所需药品品种的通用名确定统一的药品采购目录,个别病种需用药超出采购目录的共1565个品种,实行备案采购。同时实行药品价格动态调节机制,随市场行情变化,如有价格更合理的企业,将适时对供货企业进行调整。允许医疗机

15、构自行采购低于统一采购价格10%的药品。通过以上措施,挤压了以往药品和耗材流通环节长产生的价格水分,促进了药品价格回归合理,从源头上治理药品“回扣等问题。 二是率先实施重点药品监控机制,遏制商业贿赂。三明市在省统一采购药品目录中选取129个品规主要是辅助性、营养性、高回扣药品,建立全市重点跟踪监控品规厂家目录,并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对发现有回扣行为的药品生产企业以及承当配送任务的经营企业,列入商业贿赂不良记录企业黑名单,取消该生产企业在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的供货资格,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1-3年内停止从该经营企业进货,从源头上遏制药品生产企业医药代表向医务人员行贿行为的发生。 三是标准医疗行为

16、,抑制过度医疗。一方面严格控制“大处方,严格控制人均次门诊费用和住院患者医药费用,分别对各医院门诊人次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进行控制。严格控制医师处方权限,明确普通门诊一次处方的限量,防止医生为拿回扣而开“大处方。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每月必须将抗菌药物用药量前10名的品规及其开具医生在院务公开栏公布,对连续三个月排名在前三名的抗菌药物给予暂停使用处理,对责任医生进行诫勉谈话。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大检查,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控制在70%以上,三级医院控制在75%以上,三级医院全年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控制在5.5%以内,二级医院控制在3.5%以内。建立医务人员平安预防制度,对接受行贿回扣的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