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综合检测.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25653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综合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综合检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欧洲西部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12题。()驴1. 若图中P处突然发生原油泄漏,其主要扩散的方向是()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2. 原油泄漏对沿线受影响的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最可能是()A.木材加工工业B.化工工业C.采油工业D.海洋渔业K答案LB 2.DK解 析 第1题,石油泄漏后扩散的方向主要受洋流影响,图示地区位于欧 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原油泄漏后将向东北方向扩散。第2题,石油污 染对沿

2、线受影响的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是渔业部门。细颗粒物(PM2.5)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能源消费激增,城镇化建设造成的扬尘、煤炭燃烧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等导致了空 气中悬浮细颗粒物骤升。下图示意20002011年我国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移 动轨迹。据此完成34题。A.B.C.D. 生物柴油大多是就地取材,用棕桐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德国C.韩国D.马来西亚K答案24.C 25.DK解析 第24题,依题意,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 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利于环境质量好转,当然生产工艺好的企业收益 要大于排放量大的

3、企业。第25题,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主要的棕桐油 生产国。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自2018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禁止进口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以 及纺织废料、饥渣等4类、24种固体废物。作为全球最大的垃圾进口国,中国 的“洋垃圾”禁令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蝴蝶效应。洋垃圾主要通过海运大量流 入我国。其中以废旧电子产品为主。(1) 分析洋垃圾主要通过海运进入我国的原因。(3分)说明“洋垃圾”入境对我国产生的危害。(4分)(2) 分析我国减少“洋垃圾”入境可采取的措施。(4分)K答 案(1)洋垃圾数量多;海洋运输运量大,运费低;我国海

4、港众多。(2) “洋垃圾”堆放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洋垃圾”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产生 次生污染,加大环境压力;部分“洋垃圾”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危害人体健康; 回收加工再销售的“洋垃圾”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低价销售 的“洋垃圾”产品扰乱市场秩序等。(3) 加强海关管理,从源头上防范“洋垃圾”入境;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到 “洋垃圾”的危害;引导“洋垃圾”进口及加工企业转型;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管理治理的力度等。K解析11第(1)题,洋垃圾主要通过海运进入我国,与洋垃圾的数量以及海运 的特点有关,洋垃圾数量多、海洋运输运量大、运费低、我国海港众多,因此洋 垃圾进

5、入我国多采用海运方式。第(2)题,“洋垃圾”入境对我国产生的危害可 结合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来回答:如堆放占用土地资源;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 会污染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等,加大环境压力;会危害人体健康;产品 质量存在安全隐患,扰乱市场秩序等。第(3)题,减少“洋垃圾入境的措施可 结合环境管理手段,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 段等方面来分析;如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管理治理的 力度;采用经济手段,引导“洋垃圾进口及加工企业转型;加大宣传力度,使 企业和个人认识到洋垃圾的危害,主动拒绝购买“洋垃圾”。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亚洲象

6、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 地。但随着人类生活范围不断扩大,连片的原始森林被破坏,亚洲象和人类的生 存空间出现了重叠。目前我国亚洲象仅存250头左右,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 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下图示意我国亚洲象40年来分布范围的变化及该地经济 作物种植面积变化。我国亚洲象40年来分布范围变化图(1)描述我国亚洲象40年来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2分)(2)分析导致该地区亚洲象分布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4分)(3)请提出保护云南亚洲象的有效措施。(5分)K答案(1)亚洲象栖息地面积大幅缩小,且碎片化严重。(2)大规模采伐森林,改种经济林(橡胶林、茶园),导致栖

7、息地缩小;盗猎及人象 冲突逐渐升级等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修建道路(高速公路、 国道、省道),导致栖息地碎片化;水电站等工程建设将栖息地分割为生态孤岛, 隔绝种群交流。(3)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 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 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环 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 保护中获益。K解析 第题,结合图示信息,1975年亚洲象栖息地范围大并且连片分布; 与1975年相比,2014年亚洲象的分布

8、范围明显减少,不再成片连续分布,主要 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德宏;分布范围明显缩小;生存环境破碎,呈块 状。第(2)题,根据文字材料,连片的原始森林被破坏,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争抢 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具体是破坏原始森林,大规模种植橡胶、茶、玉米等作物, 使亚洲象的生存空间缩小;该地区人类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高速公路、 国道、省道)、水电站等将栖息地分割为生态孤岛,隔绝种群交流。盗猎及人象 冲突逐渐升级等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第(3)题,保护亚洲 象首先应该保护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具体做法是: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禁止 捕杀;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

9、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 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 地,保证其生存空间;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 态廊道,利于其活动。同时保护亚洲象要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管理,具体做法有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人人参与保护动物; 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 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 000年前,犀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 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

10、海。它每 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但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 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 253平方千米,创造5 000多亿元生态财富, 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 治沙史上的奇迹。材料二 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充足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 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 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1) 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4分)分析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指出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

11、的好处。(4分)K答 案(1)该地气候干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烈;地 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邻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人口迅速增加,人类不合 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导致荒漠化迅速 蔓延。(2) 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 害更加频繁;流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3) 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 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 展

12、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K解 析 第(1)题,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应从自然和人 为两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 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沙漠广布,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且邻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加剧蒸发;同时该地区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为 了增加粮食产量,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地表缺少植被的 保护,导致荒漠化迅速蔓延,最终演变成“死亡之海”。第(2)题,库布齐沙漠推 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第(3)题, 当地大力发展光优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应从

13、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角度找K答 案。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 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 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2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o (16分)通过监测研究表明,截至2019年,青藏高原淡水湖和盐湖随气候变化一致。专 家指出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化,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少好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 看这种变化会对高原生态系统、工农业、交通、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 响。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该地区地势高峻,冰川广布,湿地众多。 下图为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

14、图(站点抽样统计数据)。(1) 据图描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3分)有数据表明,近几十年以来青藏高原的升温速度增快,试从下垫面变化的角 度分析原因。(4分)(2) 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推测未来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5分)简述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运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4分)K答 案(1)气温总体升高;降水大部分地区增加;三江源地区和黄河上游地 区降水有所减少。(2) 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大量冰川融化,冰雪覆盖率降低,高原面对太 阳辐射的反射率显著下降,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气温升温速度增快。(3) 变化趋势:水量先增加,后减小。原因:由于三江源区域分布的河流以

15、冰川 融水补给为主,气候变暖会导致短时期内冰川融化加剧(或冻土解冻),河流水量 增加。后期由于降水减少,加上冰川融化加速,冰川面积变小,冰川融水补给减 少,河流流量减少。(4) 冻土融化,冻融频繁破坏路基稳定性;冻土融化和大量冰雪消融可能诱发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铁路运营。K解析 第(1)题,结合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从整体和 局部两个角度进行描述。从温度变化图可知,整体上气温呈升高的趋势;从降水 来看,青藏高原地区大部分降水增多,但是三江源地区和黄河上游的降水呈减少 的趋势。第(2)题,影响气温的下垫面因素主要是地形、洋流、植被、下垫面的 形态(水面、冰面)等,考

16、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利用该原理进行解释。结合青藏高 原冰川连绵、雪山广布的特征及在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的背景下可知,全球 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冰川的面积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作用降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释放出的地面长波辐射增强,近地面大气 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增多,进而导致气温升高。第(3)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不断融化,冻土解冻,加上该区域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从短期来看, 随着冰川的融化量和冻土解冻量迅速增加,进而导致河流的径流量增加,同时空 气中的水分增多,可能会增加降水,同样增加河流的径流量;但是从长期来看, 后期由于降水减少,冰川融化量减少,冻土解冻量也下降,导致河流的径流量减 少;因此,河流的径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第(4)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