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对人类休闲生活的影响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25230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技术对人类休闲生活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算机技术对人类休闲生活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算机技术对人类休闲生活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计算机技术对人类休闲生活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计算机技术对人类休闲生活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技术对人类休闲生活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技术对人类休闲生活的影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当代科技革命和马克思计算机技术对人类休闲生活的影响任课教师:蔡文学教授2010 年 10 月计算机技术对人类休闲生活的影响摘要: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互联联网上。20 世纪大众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网络化 的历程,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高度一体化的信息交流方式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快捷与自由,开放与互动; 但计算机技术带给我们的种种优势的同时也让一些人违背了理性,利用网络技术牟取暴利,超越了法制的界 限而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极大危害。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构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网络社会 结构,发展具有人性化的新技术;建构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构具有现代网络精神的

2、网络伦理,培养健 康,全面的网络人格等等。技术的进步给了人们以更大的信息支配能力,也要求人们更严格地控制自己的 行为。要建立一个”干净“的网络络,需要法律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也需要网络中的每个人的自律和自 重。因此,网络的未来应朝着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个性与共性之间分散而有张力的互动形态发展,从 而实现个人自由发发展与社会共合体健康发展的双重目标。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人类 休闲生活 影响一、计算机技术概述计算机于1946 年问世,有人说是由于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我们认为计算 机产生的根本动力是人们为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是为了把人的大脑延伸,让人 的潜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正如汽车的发明是使人的

3、双腿延伸一样,计算机的发明 事实上是对人脑智力的继承和延伸。近10年来,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深入到社会 的各个领域,如管理、办公自动化等。由于计算机的日益向智能化发展,于是人 们干脆把微型计算机称之为“电脑”了。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电脑”、“网络”等词已经让我们不再感到 陌生,随着 E 时代的来,新的理念和结构也在不断的形成和完善,网络给人类的 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发展产生了 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甚至于一些学者们认为计算机网络的新发展将会引起一场 新的科学革命。但是,当我们看到网络带给我们利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消 极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

4、思。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网络与电信等其他社会服务的结合,它能提供的服务 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网络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它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 日常生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虚拟社会,由技术世界发展为公众世界。网络改变 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通过Internet,人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查询到 自己需要的信息,可以和远隔重洋的亲朋好友互通音讯,可以和未曾谋面的陌生 人交流情感,可以坐在家中接受全球各地医学专家的会诊,可以实现网上购物、 网上婚礼、网上营销、网上政府。凡此种种,都是人们过去所不能想象的。信息 化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高度一体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使人们明显感觉到这种新的 方式带给人类生活带来

5、的快捷与自由,开放与互动;同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也有一些人利用网络牟取暴利,违背了理性,超越了法制的界限而给社会和个人 带来极大危害。二、计算机技术的特性分析1、快捷性当网络能应用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时,自然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 从最初的语言信息的传递到后来的文字以及文字的记载等不同的信息交换方式 直至今日的网络信息传递,人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计算机技术这种新的技术对人 类社会影响的力量之强、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人们无论在何时何 地,总能享受到它带给我们的快捷 ,让在地球不同角落的人们在最短的时间之内 就能接收到相同的消息,这种快捷是以前任何一种信交流方式所不能做到的。这

6、 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不仅仅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更能使信息的发布者与接收者 进得密切的互动,以更加快捷的信息交流方式服务于人类。2、自由性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个人自由提供了手段和工具,它可以让不同身 份,不同地位的人平等地享有发表自己言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的权利,网 络中的这种自由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的那种陈规,在网上人们可以不必在意对方的 职位,年龄,文化层次,享有同等的权利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因此,网络 的这种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等特性充分体现了网络的自由性。 同时,网络的这种自由性也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传统界限,降低了技术应用的门 槛儿,大大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科学

7、文化素质,在现实中的社会平等方面也起 到了推动作用。3、开放性开放性与共享性也是一脉相承的,网络在现实发展中始终也遵循着开放与共 享的精神,比如我们使用计算机时必不可少的软件就可以看出网络的共享性给开 放性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在网络上信息的知识产权的概念也变得模糊了,你 很难分辨出信息的发布者有无出版的知识产权,而那种完全封闭性的方式又难以 做到信息的共享,所以就使得网络具有开放性。4、互动性网络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提供前所未有的工具,使人们能以多对多 的方式进行沟通,打破了那种传统文化中的单向的传播方式,信息的发出者还可 以是接收者,人们即可是做为参与者,也可是作为制作者,具有双重性

8、,这种互 动性可以积极地调动起人们的参与的欲望,实现一些在现实中受于限制而不能参 与进来的交流。5、创新性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是如此。不断创新是网 络之所以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本,这种创新性也让我们不断地接收新的观 念,学习新的技术,从而引导我们更好地去发展我们社会。三、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沉迷网络。正是因为网络空间的这种虚拟性,让人们过于的在这个空间里放纵自己,沉 迷于这样的虚拟世界,之所以造成人们过于沉迷于网络,我们可以从弗洛依德的 心理分析学中得到解释。他认为人格有三重,即“超我”“自我”和“本我”, “超我”是按照社会的伦理规范所形成的“我”;而

9、“本我”是按照自我快乐的 原则来行为的;“自我”介于两者之间。他认为文明越发展,可能对人越压抑, 就是用“超我”的人格特征来压抑“本我”的人格特征,表现为“自我”的人格。 虚拟的世界给了人们以表现“本我”人格的机会,虚拟的环境是人自由地表现“本 我”的一种状态。也可是这样从这样的角度考虑,人们往往在现实中解决不了的 问题喜欢跑到幻想中去解决,比如电脑游戏,它给人一种逃避现实性的途径,在 游戏中扮演一个自己从未体验过的角色或者是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从而使人们过于沉迷于游戏,沉迷于网络,而造成了现实中的一些危害甚至于个 人的学业,财产和生命;2、网络道德失控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个人的隐私安

10、全得不到根本的保障,有关报道曾经指出, 美国政府监控着全球 90%以上的电子邮件及电子商务信息,无论其目的如何,都 不能不让人感到恐惧,“在方兴未艾的监视机器面前,我们面对的并不是一个中 性的技术发展过程,而是实用主义哲学家终于通过计算机而实现的一种社会模 式,它没有阴影,没有秘密,没有神话,它是利用0 和 1 这两个数字的代码的组 合的赤裸裸的数据。”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形式主要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 道德活动范围受物理空间限制。因此,传统道德规范与责任的确立首先受主体的 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经济利益等因素制约,道德交往的范围与职业、性别、年 龄密切相关。同时,道德评价标准和环境也相对稳定,

11、人们依据一定的文化传统 来做出判断,评价标准不可避免地带有民族性、时代性。而网络化的交往,则超 越了一般意义的时空限制。可以说,只要愿意,网络可以将全球不同角落的每一 个人都“网”在其中。而且,网络化的交往是“虚拟”的交往,社会成员可以在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任何内容与自己所关心的对象进行交流。它一方面使道 德活动的范围大幅度拓宽,引发了社会价值观念互动方式的更新。世界各地区、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以虚拟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为个体道德的社会化 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为传统伦理道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 面,网络使现实的真实的社会道德关系日趋松散,使人际关系淡漠,情感疏远。

12、人们在网络上交流时,言谈举止都被转换成二进制的语言,人的音容笑貌以数字 化方式在屏幕上传播,人成了数码化的存在。3、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交往模式Internet 改变了个体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 间的交谈,感情的直接交流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逐渐被人对网络的 依赖关系所取代。根据CNNIC的调查,我国网上聊天用户平均每周进行网上 聊天的时间为8. 2小时。网络聊天的最主要目的分别是:与亲友/同学保持联 系(53. 4%)、解闷(16. 4%)、交友(14. 3%)、探讨话题(7. 7%), 情感宣泄(5.4%)、学习(2.0%)、其他(0.8%)。青少年网络聊 天的

13、主要目的是与同学、朋友保持联系。公共聊天室、网络交友社区成为青少年 网络交友最常用的途径。各大网站都有自己的主题聊天室,网民不需要注册,就 可以利用过客身份进入聊天室与他人交流沟通,操作流程非常简单。同时网民身 份具有匿名性,可以满足网民对不同话题的参与需要,因此聊天室往往成为综合 性网站人气最旺的频道。同时,“网络结社”成为人们在网上发展的新群体性活 动。“网络结社”,是网友基于相似的目的、兴趣爱好或其他原因,在网络上通 过拥有一个虚拟空间,定期或不定期地共同开展活动的网络组织,很大程度上是 现实生活中的结社活动在网络上的再现和发展。主要有几种类型:一是公益性社 团,例如“希望之光”农村失学

14、儿童助学网站,是由网友们基于对农村问题的关 注,自发形成和义务参与的民间公益性、松散开放式的农村失学儿童助学网站。 二是爱好者社团,例如“中华小刀会”,是网络安全技术爱好者自发形成的一个 网络组织。三是学习性社团,例如搜狐“学校频道”已有网络社团4 9 0 0余个, 主要是高校各种学习性社团,内容涉及电脑网络、公益环保、文学艺术、体育健 身、学术科技、医疗保健等。这种学习性社团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处,已经成为影 响网民的重要网络社团。参考文献:(1)行为的组织:一种神经心理学的理论(D. O.赫布),1949(2)人类如何解决问题( A. 纽瓦尔、司马贺) ,1972(3)认知心理学(U.尼斯尔),1967(4)虚拟认识论(张怡 郦全民 陈敬全) ,2003(5)认知技巧的获得(论文) (J. R. 安德森),1982(6)虚拟现实技术(曾芬芳) ,19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