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学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251648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学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学案 新人教版【中考考点】课题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预习导学】1 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 ,建立了 临时政府。21917年 月, 俄国首都 爆发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 当选为主席。3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 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 国家,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 人民的解放斗争。4在 的领导下,1

2、921年苏俄开始实施 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51936年,苏联通过 ,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制定标志着 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研习探究】1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二月革命1917年 月 革命推翻 统治两个政权并存十月革命1917年 月 革命推翻 建立 制度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答: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到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3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

3、“沙俄”、“苏俄”、“苏联”?1917年11月7日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的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到1991年底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4 为什么要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背景: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4、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评价: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新经济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符合苏俄的国情。恢复了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5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模式?6 斯大林模式给我们哪些教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复习巩固】一、选择题

5、( )1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俄国二月革命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右图是为纪念“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卓越功勋前苏联发行的纪念邮票。看到她的英姿时,你想到的是A俄国十月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 D巴黎公社运动( )3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再由理论到现实的发展过程。下列各项中,第一次实现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史实是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4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第三

6、站选择在有“革命的城市”之称的圣彼得堡(彼得格勒)举行,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革命的城市”,因为它是A十月革命的发生地 B俄罗斯的政治中心C俄罗斯的经济中心 D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前沿阵地( )5.十月革命后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即A.革命委员会 B.巴黎公社 C.人民委员会 D.工兵代表苏维埃ABCD( )6.xx年11月7号米莎打算参加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90年游行活动,她应该准备的宣传图片应是 ( )7. 2012年11月7日,部分群众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游行集会,纪念“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95周年。这次革命是A巴黎公社成立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7、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8.小张在学习了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误的评价是A这是人类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 )9.俄国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基本特征是A.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 B.和平夺权C.暴力夺权,由城市到农村 D.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 )10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表明他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有益探索的是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创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1.十月革命后

8、,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 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 C.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 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 )12.(xx四川乐山)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B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主要表现( )13.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此套邮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A邮票名称

9、中的国家称谓 B邮票发行的时间C邮票的发行者 D周年纪念的时间( )14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 B新经济政策实施后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15.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A.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17. “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形成的时间和标志是A.1922年苏联的成立 B.1921年开始实

10、行新经济政策C.1928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18. 1920年,苏俄重工业产量比“一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也只有“一战”前的一半。因此,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19.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 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法令的颁布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20.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 肉,过街

11、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 )21.(xx云南昆明)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下列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化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相一致C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 D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22.列林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

12、走动”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二、非选择题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1)请说出十月革命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及指挥中心。(2)十月革命的特点是什么?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3)为什么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4)说说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列举一些历史事件即可)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1) 材料一中列宁针对形势的变化,做出了怎样的探索?是哪年开始实施的?(2)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3)材料二中“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又是什么?它给苏联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