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四磨阶段总结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25098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课四磨阶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课四磨阶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课四磨阶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课四磨阶段总结(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学期读专著及一课四磨阶段总结本学期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依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着重教师的自身素养培训和一课四磨课程模式推广。采取集中学习、分散研讨与自学反思、比赛表彰相结合的方式,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为出发点,进一步挖掘教师适应新课改的潜力。下面从以下各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抓好“一课四磨”培训在学校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我校教师认为自身素质是为人师表的基础,尤其是自身的师德素质。组织教师学习一课四磨材料,我校教师都能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并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为家长、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二、在“目标导学”课堂模式的研究课题引领下,深入开展教研活动1领导干部深入教研组,

2、加强有效集备和有效教研的引领开学初校领导干部就开始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随堂听课、参加教研集备活动,根据课堂调研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教师集体备课模式业务讲座。重点进行了“学校集备模式”、“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如何进行“当堂达标”、如何分层教学、分层作业教学的培训。要求每位教师每单元的教学必须在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后方能实施,集体备课仍然坚持主备、自备、讨论、施教、反思五个环节进行。通过参与集备、抽查集备组活动情况、活动记录等形式,力求使集体备课真正发挥效能的最大化,从而使“一课四磨”的实施得到保证。2.围绕“聚焦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开展“一课四磨教学活动”。根据学校研究,各教研组长带领组员按照主

3、备自备讨论施教反思五个环节开展“一课四磨”活动,并推荐一名组员执教校级展示课,学校每周计划中列出安排表,对参与上课、听课情况进行反馈。目前学校各个教研组已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教学的成效。为此,我们继续把学习、实践课程理念,提高教师业务技能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本期重点通过网上学习,加强通识研修,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研修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研修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研修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一课四磨教研组活动,通过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

4、、示范课和观摩课研修,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参加了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培训、交流,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反响较大,一大批年轻教师因而脱颖而出, 效果颇佳。 我们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训练,让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利用业务学习或教研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网上教研或网上备课。特别是远程培训等教育资源方面形成了新思路,开拓了新途径。让教师在高效快捷的信息状态下吸纳有利的资源而更好的为教育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三、认真组织“读教育专著.做智慧教师”读书活动1.加强领导,重视读书。本学期学校成立教师读书实践工程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任

5、主要成员,层层落实目标责任。教师根据学校要求,结合个人和学科实际,紧紧围绕“读书实践有为”的主题,选定教育教学专著,制定富有个性化的读书计划。2.完善制度,督促读书学校制定、完善和落实读书实践活动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表彰制度,每期召开总结会,表彰在读书活动中表现积极,取得较好成效的读书小组成员。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使读书活动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结合、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与个人素养提高相结合,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3.活动引领,落实读书学校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教师读书,采取自学、集体讨论、举办交流心得体会、演讲诵读、出版读书专刊、网络读书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具体安排是:(1)要求所有教师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2)教师每精读的一本书撰写一篇读书体会发到网上供全体老师资源共享;(3)举办教师读书实践演讲赛;交流读书心得。四、存在问题和努力的方向:1.集体备课后缺乏行为的跟进。集体备课后教师有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这是我们不得而知的。今后将建立督查机制。2.个别教师的读书体会过于简洁。教学工作是无止境的,这学期的工作快结束了,但我们不敢稍有懈怠。我们会继续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创造出教学工作的新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