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危害与防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250216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血压的危害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低血压的危害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低血压的危害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低血压的危害与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低血压的危害与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血压的危害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血压的危害与防治(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血压的危害与防治低血压(转载)所谓低血压,是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俗称高压)低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张压(俗称低压)低于8千帕(60毫米汞柱)。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分收缩压和舒张压。当心室收缩向动脉射血时,血压升高,其最高值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血压降低,其最低值为舒张压。病理概述成人正常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于100/70毫米汞柱,也称为低血压。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多为慢性低血压,即血压长期偏低,并伴有头晕、头昏、乏力、易疲劳等症状。据统计,低血压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达10%。发病原因体位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

2、压(亦称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情绪不稳,体质瘦弱的老人,女性,因心肌缺血、心肌张力减弱,血管壁弹性降低所致,有头晕、心跳、乏力的感觉。继发性低血压常继发于急性失血、休克、心脏病发作、慢性贫血、胃出血、脑动脉硬化、中风等病症中。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营养不良也可引起继发性低血压,如结核病,慢性肝病,肾病,重症糖尿病等。体位性低血压(亦称直立性低血压)常见于体弱之人,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差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冬眠灵等)所引起,临床上有眩晕、眼前发黑、出汗、心悸,甚至猝倒等表现。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的低血压常由于低钠、血容量减少、心搏减少等引起。排尿性低血压多因夜间膀胱胀满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压力骤减,静脉

3、随之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常致突然晕倒,神智不清,造成一过性低血压昏厥,发作前无先兆,发作后23min恢复正常。疾病机理交感神经兴奋性血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排血周围血管阻力和循环血量三个因素,三者之间相互适应偪湘皽逇错绛簼虈,互相协调才能保证血压的相对稳定,这种协调主要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来完成。无论何种因素造成上述三种因素之一或多个功能发生障碍或使其协同作用受损必然导致血压的异常变化,如心脏排血减少、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循环血量不足引起血压降低反之引起血压升高。有关血压的调控机制参阅高血压一节有关内容。下面仅以体位性低血压为例介绍其发生机制。正常人在平卧休息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管壁张力

4、下降,直立时由于重力作用,使大约700ml左右的血液积于下肢血管这样就会因为供应头颈部的血液减少,通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倾,一方面通过增快心率和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增加血管张力减少下肢淤血,当然,闪站立时下肢肌肉张力增高对血管(尤其静脉)的挤压促进血液回流,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代偿的结果就保证了正常人取直立位时仅有短暂的动脉收缩压下降(下降幅度一般为0720kPa或515mmHg)丶舒张压不降或有上升趋势,平均动脉压一般保持不变。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主要与下列机制有关: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包括失血失液所致的血容量绝对不足和血管扩张剂所致的

5、血容量相对不足;心血管反应性的降低;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脏和血管反应性的降低倾,临床上主要见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常因阻断压力感受器反射弧的某一部分使周围血管张力不能随体位改变而变化,闪交感神阻滞剂、周围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脊髓病变或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运动中枢周围病变(如第四脑室肿瘤)丶揪某些中枢镇静剂、抗抑郁药等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皆与此有关;舒血管因子的释放增多:如组胺5一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的血液浓度升高引起周围血管舒张等。病理分类直立性低血压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大多为慢性低血压。慢性低血压据统计发病率为4%左

6、右,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1、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这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无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备、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症状更为明显。2、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改变到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并伴有明显症状,如: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知功能障碍、心悸、颈脊部疼痛等。多种疾病可用起直立性低血压,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症,或其他情况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3、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慢性营养不良和

7、血液透析等。4、餐后低血压餐后发生的低血压。5、排尿性低血压排尿中或排尿后突然晕倒,神志不清,发作后2-3分钟恢复正常。多因夜间膀胱满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压力骤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所致。6、药物性低血压老年因病服用降压药如甲基多巴,胍乙啶、优降宁、安定类、氯丙秦嗪、奋乃静,双氢克尿噻、速尿、抗心绞痛药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也可引起低血压。临床表现低血压病情轻微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

8、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病人生活质量。据国外专家研究低血压可能导致与脑梗塞和心脏梗塞。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后,患者可出现每当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晕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另外诱发脑梗塞、心肌缺血、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问题。治疗原则1.少食多餐,适当减少盐的摄入量。2.禁止饮酒、吸烟。3.避免过度疲劳。4.做简单紧压运动:起床或站立前以紧压伸缩的方式握手。5

9、.调整睡眠方式,将床头抬高20-30厘米。6.做些较复杂的心算。预防常识1.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2.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3.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4.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尤宜穿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以加强静脉回流。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5.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鉴别诊断低血压的形成机制在众多疾病中均有血压

10、的变化,且其相对于患者其他临床征候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测量性、量化性等特点,故血压监测是临床实践中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对于观察和评价疾病的转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简单地根据血压计读数,即可判断患者是否有低血压。这看似轻松。但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仅仅满足于发现并治疗患者所表现的低血压还远远不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常常是某一种潜在疾病的外在表现之一,而这种潜在疾病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要大于低血压症状本身。所以,发现患者有低血压时,应以其为线索,结合各类临床资料,进行缜密的鉴别诊断,溯源求根,达到治疗的最终目的。低血压的形成机制1.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2.影响动脉血压降低的因素1.心脏每搏输

11、出量减少。2.心率减慢。3.外周阻力减小。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失调3.病理性低血压的分类1.心输出量减少(1)静脉回心血量减少a.心肌“泵”机制缺乏或减弱、肌肉无力、萎缩等b.静脉瓣无力、静脉曲张、梗阻等c.心包填塞、左房粘液瘤、缩窄性心包炎(2)血容量绝对减少或相对减少a.相对性:药物或疾病(如静脉血管瘤)引起容量血管扩张b.绝对性:失血、脱水、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所致的血管内液体外渗,大量利尿、出汗、腹泻、呕吐(3)心脏功能受损a.心肌病变:心肌梗塞、心肌炎和严重的心力衰竭b.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室颤c.流出道梗塞:主动脉

12、瓣或肺动脉瓣、肥厚性心肌病d.颈动脉窦综合征(心脏或迷走神经抑制型)(4)血液重新分布:而大量抽出腹水或者胸水可能导致血液重新分布,重要器官缺血。2.外周血管阻力降低(1)神经功能障碍a.交感神经传入性损害:脊髓结核、多发性神经炎b.中枢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脑血管硬化、肿瘤、脑干病变、各种脊髓束病变c.交感神经传出通道损伤:脊髓病变、多发性神经炎、某些慢性特发性低血压、交感神经切除d.服用镇静剂或抗抑郁药物:氯丙嗪、单胺氧化酶抑制剂e.酒精中毒(2)降压药物的作用:a.肾上腺素能物质消耗剂或受体阻断剂:甲基多巴、胍乙啶b.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c.抑制血管收缩功能: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

13、制剂、B-受体阻滞剂低血压示意图(3)血管反应性障碍a.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允许作用减弱b.电解质、酸碱失衡(4)其他:急性感染、过敏反应3.心输出量减少合并血管阻力降低和机理不肯定者(1)内分泌功能障碍:a.嗜铬细胞瘤(非普通型)b.甲状腺宫能减退(粘液性水肿)c.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2)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液质、肝硬化、肾功能衰竭(3)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4)营养不良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重症糖尿病(5)妊娠高血压(晚期妊娠)(6)高原性低血压4.血管病变(1)血管弹性下降:多发性大动脉炎、淀粉样变性、糖尿病(2)血流方向改变:动静脉瘘、夹层动脉瘤、锁骨下窃血综合

14、征(3)近端血管闭塞:肺尖癌压迫锁骨下动脉、巨大腹腔肿瘤治疗方法低血压药物治疗低血压病,饮食疗法也是治疗本病的有力措施之一,可逐渐提高病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动脉管壁紧张度,从而逐步使血压上升并稳定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症状。低血压病人的饮食选择包括下列几点:1、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2、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

15、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4、伴有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5、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品,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1、日常生活预防(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3)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4)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2、药物治疗当日常治疗无效时,就必须给予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减少严重并发症危险。目前,新型药物管通(Gutron)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有效治疗低血压的药物。该药由奈科明(奥地利)公司研制,生产和销售。3、饮食治疗(1)加强营养,多食易消化蛋白食物,如:鸡、蛋、鱼、乳酪、牛奶等(2)多喝汤,多饮水,增加盐份摄入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520的人患有体位性低血压,常见原因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