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及育苗技术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24790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樟子松及育苗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樟子松及育苗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樟子松及育苗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樟子松及育苗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樟子松及育苗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樟子松及育苗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樟子松及育苗技术(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樟子松及育苗技术 樟子松( 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 Litv. )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 伯利亚松、黑河赤松,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树干 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嗜阳光,喜酸性土壤。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固定沙丘 上有樟子松天然林。解放后,人工林有很大发展。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引进栽培的樟子松,长 势良好,而在辽宁省章古台沙地引进栽培的樟子松(图版 9 7 ),已经是绿树成荫,防 风固沙效果显著。一、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 15 20 米 ,最高 30 米 。最大胸径 1 米 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 形,

2、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 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 5 12 个,多为7 9 个, 20 年生前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 生枝条淡黄色, 2 3 年后变为灰褐色,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相同。芽圆柱状椭圆 形或长圆卵状不等,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 粗硬,稍扁扭曲,长 5 8 厘米 ,树脂道 7 11 条,维管间距较大。冬季叶变为黄绿色, 花期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属于风媒花,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 1 年 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 9 月 10 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

3、 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 3 5 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千粒重随产地植株 变化大,红花尔基产 7.9 克 ,大兴安岭 5.4 克 ,章古台地区 10 -12 克 。二、分布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北部(北纬5 0o以北),西起莫尔道戈、金河、根河, 东到新林、呼玛线以北有连续成片分布,以南伊图里河、免渡河、阿尔山等地有呈带状或块 状分布的纯林,有与兴安落叶构成以樟子松为主的混交林。多生长在海拔高 300 900 米 的向阳陡坡或阳坡。在呼伦贝尔盟草原起伏的沙丘还生长着良好的天然樟子松林。由海拉尔 往

4、南从锡尼河开始,沿伊敏河经红花尔基,罕达盖至中蒙边界的哈拉河附近,有一条断断续 续的樟子松林带,在海拉尔市的西山沙丘上残留有小片松林。天然林通常在沙土和山地石砾 土上形成纯林。此外河北,陕西榆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引种栽培,生长尚称良好。三、生物学特性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40 -50 C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减少 地上部分的蒸腾。同时在干燥 的沙丘上,主根一般深 1 2 米 ,最深达 4 米 以下,侧 根多分布到距地表 10 50 厘米 沙层内,根系向四周伸 展,能充分吸收

5、土壤中的水 分。 1967 年是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比较干旱的年份,六月份固定沙地 0 125 厘米 沙层含水量为 2 3% , 12 年生 落叶松因干旱大部分死亡,杨树等阔叶树种的叶子黄枯或部分脱落,而樟子松仍然正常生长。樟子松是阳性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的表面,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树干天 然整枝快,孤立或侧方光照充足时,侧枝及针叶繁茂,幼树在树冠下生长不良。樟子松适应 性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在章古台沙地上曾 先后栽植针阔叶树种 30 余种,唯樟子松能适应沙地不同部位环境条件,即使在条件最差的 丘顶也能生长。此外,在榆林,伊克昭盟等地区沙地上也生

6、长良好。过度水湿或积水地方, 对其生长不利,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在黑龙江林科院肇东实验林场薄层碳酸盐草甸黑钙土 上 pH7.6 7.8 总含盐量 0.08% ,生长发育良好, pH 值超过 8 ,含碳酸氢纳超过 0.1 即 有不良影响。樟子松抗逆性强。据调查 10 年生油松曾受到松针锈病的危害,而相邻的樟子松受害较 轻;对松梢螟危害与油松相比亦有较强的抵抗力;辽宁南部地区,赤松、油松均遭松干蚧危 害,唯独樟子松未发现受害。樟子松寿命长,一般年龄达 150 200 年,有的多达 250 年,在章古台的条件下, 5 龄以前的生长缓慢, 6 7 年以后即可进入高生长旺盛期(每年高生长量 30 40

7、厘米), 如人工固沙区 21 年生樟子松平均高达 8.6 米 ,胸径 14.8 厘米,最高 10.4 米 ,胸径 25 厘米。四、樟子松人工林幼林生长状况在科尔沁沙地章古台附近引种栽培已 20 多年。一般成活率达 75 85% ,最高达 90% 以上。樟子松幼树针叶翠绿,枝干茁壮,顶芽饱满,长势旺盛,并已开花结果,生长 状况良好(图 9 9 )比栽植在沙地上的油松在抗旱耐寒方面显的更为稳定。一) 物候期月中旬大 月末顶芽 6 月中旬 1 年中高樟子松幼树从叶芽膨胀 时开始高生长, 5 部形成顶芽,到 5 已基本形成,直至 高生长基本停止。二) 生长量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于3月下旬当气温平均上升到

8、0.2 C时,树液开始流动,4月 中下旬平均气温8.3 10.6 C,叶芽膨胀(即顶芽向上生长),5月上旬平均气温13.1 C 时叶芽展开,叶尖露出。到五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升至 16.5 18.6 C ,针叶从叶鞘中长出, 从树叶流动至针叶吐绿需时 40 50 天。13 15 年生时开花结实。 4 月末到 5 月上旬 雄花开放, 5 月上下旬雌花相继开放,雄花比雌花的花期早 7 10 天,开花期可持续 15 20 天,球果二年成熟,在固定沙地上 1 株 15 年生幼树最高可产鲜球果 7 公斤 。生长量旺期是 5 月(表 9 18 ),占全年总生长量 7585% ,尤以 5 月中、下旬生长最快。以

9、后虽有少许的高生长,是由于顶芽逐渐形成的结果。粗生长和高生长几乎同时开始,但比高生长结束晚,一直延续到 9 月末,其中以 5 8 月生长较快(表 9 19 )。樟子松栽后最初几年的高生长比较缓慢,特别是在栽后的第一年里,由于起苗时根系受 到损伤,短时间内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充分吸收养分,比正常生长晚 20 30 天。第二年高 生长量平均 10.6 厘米 ,第五年,年平均生长量 38.8 厘米 ,可见此时的高生长量已大大 加快。栽 后 16 年,年平均生长量 55 厘米 。樟子松 17 年生时平均树高 6.6 米 ,最高 达7米。表 9-18 沙地樟子松幼树 1 年内高生长量沙地类型栽植日 期观测

10、年份调查 株数年生长 量(厘 米)VIX19602228.3226.042.860.130.300.09人工1956 年19622241.8034.805.800.900.40-沙地4月19632225.6021.903.800.40-19642237.2234.951.230.430.61-19632832.5929.790.960.720.590.52固定 沙地1955 年10月19642840.4538.021.860.350.22-1957289.017.700.890.140.28-表 9-19 沙地樟子松幼树 1 年内粗生长量沙地 类型栽植日 期观测 年份调查 株数年生 长量(厘

11、米)VX人工1956 年 41960220.690.140.200.170.130.05沙地月1962220.310.180.090.04-固定1955101963280.110.420.060.400.150.08沙地月1957280.330.100.020.050.130.03在低平固定沙地上,连续测定一株 18 龄樟子松幼树,长势比较好,树高 8.74 米 , 胸径 13.6 米 , 其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 1.03 米 , 最粗达 1.48 米 , 说明樟子松的直径生 长也是很迅速的。此外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比天然林生长的快。人工林 7 年时,树高达 1.6 米 ,天然林 (海拉尔沙质草原)

12、 15 年生时才能达到这样高度。天然樟子松林生长之所以慢,是由于处 于无人管理的自然状态,而人工樟子松林由于经营管理改变了生境条件,因此,其生长较天 然林要快。但同是人工林,由于所处的立地条件不同其生长也出现很大差异(表 9 20 )。表9-20不同立地条件樟子松幼林生长情况立地条件栽植日期年龄生长量(厘米)年生长量度(厘米)沙地类型地下水位平均咼度平均胸径咼生长量胸径生长量人工固沙地低地2米以上1956年4月17745.711.443.000.67人工固沙地迎风坡2-4米1956年4月17510.66.5530.000.39人工固沙地丘顶4-6米1956年4月17444.16.5426.00

13、0.39人工固沙地背风坡2-4米1956年4月17651.08.2738.000.49固定沙地低地2米以上1955年10月17820.010.9848.000.65固定沙地平沙地4米以下1955年10月17664.28.6440.000.50樟子松不大耐庇荫,在受压阳光不足的情况下,表面为芽小、枝干纤细、生长不良。在 立地条件相同的沙地上同时栽植的樟子松、油松可看出:樟子松在树高、直径和材积生长等 方面都比油松好(表 9-21 ),如果和栽植在较起伏的固定沙地上小叶杨和小青杨比较,樟 子松生长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以樟子松年平均高生长量为 100 ,则小叶杨为 63% ,小 青杨为 67% ,直

14、径生长相应的,小叶杨为 56% ,小青杨为 52% 。表9-21樟子松、油松生长比较沙地类 型树种年龄平均直 径(厘 米)平均高 度(米)每公顷蓄 积量(立方 米)每公顷株数(株)平均单株材 积(立方米)备注人工固 沙地樟子松1710.206.0863.22.1710.0291油松7.055.1523.71.6340.0145近几年来松梢实固定沙 地樟子松1911.87.00116.32.6910.0432虫转重油松9.15.3338.01.7900.0212此外,引种到榆林、红石峡流沙人工固沙区 1964 年春引种樟子松 , 15 年生树高 4 -5 米 ,直径 7-8 厘米。樟子松在干燥瘠薄的沙层中,可形成强大的根群,在固定沙地上生长 的 9 年生樟子松水平根,集中分布在 20 -160 厘米 深沙层中,强大的骨干根 12 条,主 要分布在 10 -50 厘米 的沙层中,水平根向外扩展到 6 米 左右。根幅可达 12 米 长,并 在水平根上生有许多下扎的垂直根,最深达 4.7 米 。五、栽培技术(一) 采种 天然樟子松林 15-20 年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