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病梅馆记》教案6 沪教版第一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24408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病梅馆记》教案6 沪教版第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语文《病梅馆记》教案6 沪教版第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语文《病梅馆记》教案6 沪教版第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病梅馆记》教案6 沪教版第一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病梅馆记》教案6 沪教版第一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病梅馆记教案6 沪教版第一册教学过程投影课题及作者。(配音,配病梅插图)投影教学目标(配梅花插图)能联系有关背景材料研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能具体分析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能掌握文中“绳、夭、病、复、全”等实词和“以”、“之”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具体分析课文1、学生个别朗读全文,初步体会本文的主旨及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2、检测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并完成思考练习一、二。(充分利用触摸区响应,移动响应,文本响应,配梅花插图)3、简介作者。龚自珍,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散文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他对清朝严酷的思

2、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仍然为保守势力所不容。所以他一直遭受排挤打击。在北京辗转10年,都是做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回乡。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有功焉。”(配作者及梅花插图)4、写作背景简介。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

3、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写于1839年,是作者辞官南归之后寓居江苏昆山时所作。(配梅花插图,利用触摸区响应并闪烁图标“八股文”和“文字狱”各三次)(1)八股文:明清科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文体,每篇有部分组成。在内容上,八股文只许为圣贤立言,讲四书五经所讲过的道理,如有所阐发也不能越出程朱理学的范围。这种内容固定而形式死板的文体,是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对当时文化思想的发展危害很大。(2)文字狱:旧时统治者往往故意从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以镇压知识分子,叫“文字狱”。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大兴文字狱,刑罚残酷,株连众多。龚自珍咏史:“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4、。”5、具体分析“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下面展开讨论并完成表格内的有关内容,具体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充分利用触摸区响应)表层意言外意(比喻义)梅(人才)病梅(遭摧残、压抑的人才)文人画士(封建统治者)品梅标准:(曲、欹、疏)(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摧残梅的手段:(绳、夭、病、斫、删、锄、养、遏)(束缚人才思想、屠杀正直之士、豢养奸邪小人、扼杀新生力量)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疗梅的措施:(购、纵、

5、顺、毁、埋、解、复、全、辟、贮)(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6、分析作者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的强烈愿望,这种思想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它的主旨其实可以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话来概括。然而作者以慨叹作结,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这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那么作者为什么会以慨叹作结呢?作者所追求的只是个性解放,所依靠的力量只是他个人的力量,这当然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另外,从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把这种希望寄托在“天公”即清朝最高统治者皇帝身上,这就决定了他的政治主张最终是不可能得到实现的。这体现了作者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虽然如此,作者为改革沉闷的政治局面所体现出来的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听全文配乐朗诵,进一步体会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课外阅读龚自珍传,全面了解其人其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