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17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240020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1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1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1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1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1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1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17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内容预览: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尴(gn)尬 见地(dì) 奇伟 若无其事B笼统(lng) 桑梓(z) 销魂 见异思迁C聪惠 沉湎(min) 顿挫(chuò) 瞬息万变D禁锢 攥着(zuàn) 显赫 风尘仆仆(pú)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是一个 的共产党员。(2)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 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3)汉光武帝当年领兵作战时,手不释卷,曹孟

2、德也自称老而好学,你为什么不以他们为榜样自己呢?A纯粹 蒙 鞭挞 B纯正 绷 鞭策C纯正 蒙 鞭挞 D纯粹 绷 鞭策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B身处顺境,不能因为有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让赞美声冲昏头脑,更不能以自己优越条件而玩世不恭。C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D老师经常讲:中考是人生的关键一步,这一步一定要迈好。4将下面句子还原到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应该说,人生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A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点就

3、是高于现实。B也许,这个追求理想的现实的人至死也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他追求过,奋斗过,他就无愧于人生!C如果说这就是遗憾,那么,正是它,在照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D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说说“浅阅读”吕宏一个朋友每月都要买七八本厚薄不一的各类书籍,更新床头的书架。我好奇地问,买书,看吗?他答,当然看,有些时候是一天看一本,只求花最少的时间看最多的书。这就是当前很时尚、很流行的“浅阅读”。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一位领导同志曾谈到,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

4、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不可否认,“浅阅读”在当今时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但如果仅仅把读书当成简单的消闲方式,或作为获取某种利益的途径,而不是作为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的手段,其过于功利性的读书目的会使人在失去学习自觉性的同时带来思维的钝化。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功利性阅读将不利于其人格的完善、精神的发育、知识构成的合理化,甚至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读书之用途,小而言之可以了解社会、增长学问、开阔眼界、陶冶性情、丰富生活、充实自我;大而言之可以掌握科学、明辨真理、培养能力、提高水平、奉献社会、报效国家。古人读书讲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5、之、笃行之”。读书,是提高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在时下,不少人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不太思考工作,很少研究问题,遇到新情况时,就拿出一本相关的书顺手翻几页“临时抱佛脚”,这种不求甚解的“浅阅读”有可能演化成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浅思维”,如果再以这种“浅思维”为指导做出“浅决策”,弊端更多。有人说,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是无法强大和发展的。已有专家指出,如果仅仅满足于“浅阅读”,或者过分热衷于“浅阅读”,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这就是为什么在高科技浪潮中,很多网络发达的国家反而更强调传统式阅读:美国政府陆续提出了“美

6、国阅读挑战”、“阅读优先”等计划,英国政府设定“阅读年”,要打造一个“读书人”的国度。近年来,世界很多国家都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实施这些措施重新唤起“深阅读”在阅读已呈大众化、通俗化甚至娱乐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深度阅读,不能满足于“我在读”,这种浅阅读。因为,读书不仅要“过眼”,更要“过心”。5下列对于本文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浅阅读正成为阅读的新趋势。B读书不仅要“过眼”,更要“过心”。C我们需要深度阅读,不能仅满足于浅阅读。D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6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浅阅读”可以快速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在当今时代有其存在的

7、合理性。B“浅阅读”会带来思维的钝化,尤其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利。C不求甚解的“浅阅读”一旦演化成“浅思维”,做出“浅决策”,坏处会很多。D美、英等国意识到“浅阅读”的危害,强调传统式阅读,抵制“浅阅读”。7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做本文论据的是A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韩非之死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

8、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人赦之,非已死矣。注释:王闻其贤:秦王嬴政听说韩非贤能。王,此处指秦王嬴政。其,此处代指韩非(韩国国君之子)。昧死:鲁莽地冒死。昧,冒昧、鲁莽;死,冒死。从:同“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反对秦国的联盟。举:攻下,占领。陈:陈述。8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

9、 破:破坏 B四邻诸侯不朝 朝:朝拜C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 戒:告诫,警戒 D久留而归之 归:回来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霸王之名不成A王闻其贤,欲见之B王悦之C小大之狱D吾欲之南海10下面的选项中不符合文段内容的一项是A韩非子作为韩国的使者拜访秦国。B韩非子给秦王上书献计,是为了维护秦国的利益。C韩非子为了说服秦王,不惜以生命作为赌注。D李斯力劝秦王处死韩非子的根本原因是他认为韩非子最终是维护韩国的。四、(14分)11将上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共6分,每句3分)(1)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2)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12

10、填空。(共8分,每空2分)(1)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 ,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五、(18分)阅读文章,完成13-16题故乡的落日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

11、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

12、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说起它想到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玫瑰和樱桃。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了,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

13、时也摇进去了。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里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我不禁热泪出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这个起伏田野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

14、-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13文章写了几种不同特点的的落日,请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戈壁落日,_;云海落日,飘忽柔曼;平原落日,一成不变;大海落日,_;家园落日,亲切温暖 。14赏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其生动传神之处。(4分)“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里走进了太阳。”15请你说说下面句子的理解。(4分)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1

15、6本文的题目是“故乡的落日”,但是作者花了较多的笔墨写了别的地方的落日,这是否偏离文意?作者在描述“家园落日”时,就“落日”本身着笔很少,而更多地描绘了丘陵、树木、农舍、人物等,作者这样写是否偏离文意?(6分)六、(8分)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在气候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全面实现低碳生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识。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节约能源、保持环境,自觉践行低碳的绿色生活方式,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中学生的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解决以下问题。17请为调查问卷“中学生的高碳生活现象”设计一个调查问题。(2分)18调查过程中,有同学搜集到如下材料。请归纳出图表中所反映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4分)中学生对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了解程度19下课的时候,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到学校副食店购买饮料。你在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到,厂家在生产和回收的过程中会消耗很多能源,所以你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