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作业及复习资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239751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作业及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作业及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作业及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作业及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作业及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作业及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作业及复习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原理?形成性作业及参考答案作业1及答案一、填空题 1学前教育肩负着 保育 学龄前儿童,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开展的任务。 2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 学前教育问题 。 3.确保学前教育供应充足、充分实现其公益性的根本保障是 政府保障 4、标志着社会学前教育正式建立立是 张之洞创立的幼儿学校 武昌 6、福禄培尔将幼儿游戏分为三类:身体的游戏、 感官的游戏 和 精神的游戏 7、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以其鲜明的 政治 主张为标识,重视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是其特色。 8、近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是 陈鹤琴 9、西周宫廷建立的宫廷学前教育机构是 孺子室

2、10、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纪律建立的根底是: 激发儿童的“内在纪律 , 11、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将幼儿园的课程确定为五项,又称物质活动即安康活动、社会活动、 科学活动 、 艺术活动 和 文学活动 12.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即肌肉训练、实际生活练习、 感官练习 和 初步知识教育 。 13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是学习借鉴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 ,探索 中国化 的学前教育理论。 14、前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代表是乌索娃、福辽莉娜、 克鲁普斯卡娅 。 二、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提醒学前教

3、育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那么、方法。 2家庭学前教育:家庭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3社会学前教育:社会学前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4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展有目的、有方案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展有目的、有方案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文献法:文献法是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

4、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调查法:调查法是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开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开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2、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教育目的和原那么的根本观点答:1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开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开展的水平,防止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2开展儿童的主动性;3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4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3、简述陈鹤琴关于中国幼稚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的根本观点答: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幼儿园课程观点是

5、整个教学法。他批评当时小学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法,强调以幼儿经历、身心开展特点和社会开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施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主张游戏式的综合性教学方法。4、学前教育为何具有儿童开展的价值答: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开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开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研究说明,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比方,婴儿在3个月时便能进展多种学习活动;l岁婴儿能学会识别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学前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开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经历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拟容易,而如果

6、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那么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研究发现,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开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识别、形状知觉形成的最正确期;3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正确年龄;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开展最快的时期。同时,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四、分析题1、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谈谈如何实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同学们根据实际谈谈】答: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就是指学前教育具有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性质。作为根底教育的根底,学前教育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然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日渐弱化,不仅入园率低,开展不均衡,学

7、前优质教育资源明显分配不均,而且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减少,是主要的原因。要提升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不可能单靠社会、市场或学前教育机构自身解决,而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因为政府是实现学前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的第一责任人。为提升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政府应科学制定学前教育开展规划,调整学前教育构造体系,保障公办民办幼儿园协调开展;应加大资金投入,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及各项经费监管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学前教育,使学前教育事业开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最终实现学前教育事业安康有序开展。2、思考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8、。答: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的是解决我国幼儿园课程在方案和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一个地区或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为的是解决这个地区或这所幼儿园的课程在方案和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可能只简单地借用或套用外来的课程,包括被几乎所有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看好的瑞吉欧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条件下,针对时弊进展决策和调整。作业2及答案一、填空题20分,每处1分1、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的原那么是按快乐行事。2、“乐意及人交谈,讲话礼貌是?纲要?中语言领域教育的目标之一。3、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开展的根源在于社会的交互用

9、。4、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还要培养能促进社会及完善社会的人来看,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及关键。5、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6、幼儿美育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各种审美途径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7、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儿童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消化的主动反映能力。 8、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关键在于同化及顺化的平衡。9、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功能特点有:价值标准性,普遍性,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10、影响儿童身心开展的四个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学前教育和儿童的自主建构。11、

10、学前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展的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开展状况确定的关于学前期儿童开展及其培养目标的总要求。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学前期儿童的要求,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确定学前教育内容、选择学前教育方法、评价学前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12、从学前教育的目标体系来看,活动教育目标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最根本的目标要素。13、品德心理构造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局部。二、简答题50分,共5道,每道10分1、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各领域的目标。答:1安康领域目标:第一,身体安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稳定、愉快。第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

11、有根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三,知道必要的平安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第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2语言领域的目标:第一,乐意及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3社会领域目标:第一,能主动地参及各项活动,有自信。第二,乐意及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第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根本的社会行为规那么。第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第五,爱父母、长辈、教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4科学领域目标:第一,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

12、知欲。第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第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第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第五,保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5艺术领域目标:第一,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第二,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第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展艺术表现活动。2、什么是儿童开展?其根本特征是什么?答:儿童开展是指06、7周岁儿童的身心发生的质的变化。其特征包括: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是主动性及被动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及阶段性的统一、具有个别差异、具有“关键期。3、

13、分别简述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根本原那么答:体育的根本原那么:1全面开展的原那么,2平安原那么,3趣味性原那么,4教育性原那么。智育的根本原那么:1直观性原那么,2“学及“做相结合的原那么,3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那么。德育的根本原那么:1情感互动的原那么,2正面引导原那么,3实践练习原那么,4连续一致原那么,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那么。美育的根本原那么:1情感体验性原那么,2创造性原那么,3循序渐进原那么。4、概括儿童观的演变过程。答:儿童观的形成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开展水平以及人类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人类历史开展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

14、的儿童观。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3)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新的儿童观。(4)启蒙运动时期的儿童观,从洛克、裴斯泰洛奇、卢梭、蒙台梭利、杜威,儿童地位逐步上升,儿童中心观逐步确立。(5)现代群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儿童是财产,儿童是投资,“国本位、“家本位、“神本位和“人本位的儿童观。5、简述儿童权利的含义、意义。答、儿童权利的含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存的权利,主要是指儿童生命权、安康权和承受医疗关心的权利;二是受教育权和自主开展的权利,主要是指儿童有承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获得身心和谐、全面开展的权利;三是参及权,指儿童有参加家庭、社会和各种文化生活,并就及其开展有关的事项提出自己的意见的权利;四是受保护权,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歧视、虐待和忽略的权利,孤儿、难民中的儿童等处境不利的儿童应受到特殊保护。儿童权利的意义:1儿童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2儿童身心、道德和社会性的开展需要安康、平安、和谐的气氛和不受任何歧视的环境,享有足以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开展的生活水平是儿童的权利。3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观及儿童的开展有密切的联系,各国和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对儿童的开展有重要作用。4国际合作有利于保障各国儿童的开展,国际社会应联合起来共同维护儿童的权益。5受教育权是儿童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权利。三、分析题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