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范文(4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22921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范文(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范文(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范文(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范文(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范文(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范文(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范文(4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范文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2、传染病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除了按普通病房管理外,病房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设有“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病种分室收治。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5、工作人员应严格防护规定着装。工作人员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应洗手戴帽子戴口罩(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从潜在污染

2、区进入污染区:应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必要时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去手套消毒双手摘掉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于专用污染容器内)。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去口罩去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下班)6、非传染病区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传染病区时,应经传染病区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进入传染病区的化验人员、会诊医师应严格遵守各项消毒隔离制度。7、隔离衣应专室专用,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用过用后用含氯消毒剂5

3、00mg/l浸泡和擦拭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8、病室内内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在无人情况下每天用紫外线照射_分钟进行消毒,地面和物表(如凳、柜、门把手等)保持清洁、干燥,地面每天湿试拖地,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具要专区专室专用、标记醒目,用后分别洗净、消毒(抹布用250mg/l、拖布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_分钟以上)、冲净凉干备用。地面有明显污染时,用用吸湿材料随时去污、再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清洁消毒,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用含有效氯_mg/l5000mg/l的消毒液浸泡_分钟以上)。9、病人使用的一次性的盆、便器等保持清洁,

4、个人专用。10、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应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11、每季度对感染性疾病科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进行监测。报告单存档(保管三年)。12、严格陪客、探视管理制度,一般不设陪客、探视。病情需要时,应由床位医师签“同意”意见。对陪护、探视者先做好卫生宣教同时发放最基本防护用品等。(如鞋套、口罩等)13、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感染性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专人密闭运送。严格做好医疗废物交接、登记等。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范文(二)一、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二、布局与流程(一)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

5、良好、流程合理。(二)功能区域划分。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与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区等;污染区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三)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应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四)设置独立挂号、诊疗、收费、配药、化验、隔离观察室、处置室、抢救室等,受场地限制,可配备专人为患者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五)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发热患者

6、隔离观察室外应设立缓冲间,肠道门诊隔离室外设立缓冲间,为进出人员提供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的场地与手卫生设施,同时阻隔与其他区域的空气直接对流。(六)发热门诊内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应分诊疗室。(七)各门诊应独立设立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三、物资与设施配备(一)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并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设施、每诊室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二)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需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三)各门诊人员出入口、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等设施。(四)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须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

7、器等。四、医务人员管理(一)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组成。医护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及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以及消毒隔离等。(二)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首诊医生负责传染病报告、登记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三)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五)医务人员必要时接种相关的有效疫苗。(六)职业暴露防护。

8、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发生职业暴露。意外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进行暴露后的相关处置工作。五、消毒隔离管理(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二)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室内保持自然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天_次,室内桌、椅、门把手等物品每日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_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地面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拖擦。污染时随时用1000_gm/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拖把、抹布须专用。用过的可复用医疗器具等及时送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三)病人呕吐

9、物及排泄物:稀薄的呕吐物及排泄物,用_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_ml,搅均放置2h。无粪的尿液用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ml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可用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_份加于_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后倒入厕所。盛呕吐物或排泄物的容器:用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_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四)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并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医务人员根据工作时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五)感染性

10、疾病科内的化验室应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管理。(六)清洁用具标识清楚,按不同用途分开放置与使用,不得混用。每天使用前后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消毒,清洗后悬挂晾干。(七)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隔离衣等放在黄色塑料袋内,双层结扎,注明“隔离”及数量。(八)医疗垃圾按本院医疗废物处理制度进行分类收集,由专职人员存放到医疗垃圾暂存点集中处理。六、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监测(一)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二)监测超标项目及时查找原因,并落实整改措施,重新监测至合格。(三)各项监测结果认真记录、存档,定期进行分析。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范

11、文(三)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2、传染病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除了按普通病房管理外,病房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设有“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病种分室收治。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5、工作人员应严格防护规定着装。工作人员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应洗手戴帽子戴口罩(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应

12、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必要时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去手套消毒双手摘掉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于专用污染容器内)。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去口罩去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下班)6、非传染病区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传染病区时,应经传染病区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进入传染病区的化验人员、会诊医师应严格遵守各项消毒隔离制度。7、隔离衣应专室专用,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用过用后用含氯消毒剂_mg/l浸泡和擦

13、拭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8、病室内内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在无人情况下每天用紫外线照射_分钟进行消毒,地面和物表(如凳、柜、门把手等)保持清洁、干燥,地面每天湿试拖地,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具要专区专室专用、标记醒目,用后分别洗净、消毒(抹布用_mg/l、拖布用_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_分钟以上)、冲净凉干备用。地面有明显污染时,用用吸湿材料随时去污、再用_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清洁消毒,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用含有效氯_mg/l_mg/l的消毒液浸泡_分钟以上)。9、病人使用的一次性的盆、便器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10、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应

14、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11、每季度对感染性疾病科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进行监测。报告单存档(保管三年)。12、严格陪客、探视管理制度,一般不设陪客、探视。病情需要时,应由床位医师签“同意”意见。对陪护、探视者先做好卫生宣教同时发放最基本防护用品等。(如鞋套、口罩等)13、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感染性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专人密闭运送。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范文(四)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与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_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我县医疗救治体系。设

15、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分诊点,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二)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三)、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四)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五)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六)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颖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七)对呼吸道/特殊传染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