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22548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5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行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1 :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生动呈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密切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酷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挚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

2、界的挚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化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朗读实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擅长仿照,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肯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阅历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肯定的难度。 :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绽开,结合课后的思索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

3、:作者在山中探望了哪些挚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挚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尝文章美丽的语言,揣摩观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或阅读阅历,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化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挚友 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当爱惜自然、爱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挚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化理解文章的内涵。 : 1.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立、身躯、精致、蕴含、奇妙、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4、、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育酷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妙情感。4.学习作者运用比方、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颖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视察、专心领悟、运用比方、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 制作教学课件。:2课时 :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

5、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绘声绘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会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沟通感受。 ()揭题:今日,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探望他的挚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3)看课题猜猜,作者探望的会是怎样一位挚友 (学生可依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探望作者“山中众挚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探望的挚友究

6、竟是谁()读后沟通:作者在山中探望了哪些挚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在依次找挚友的时候,比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读时订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栀(zh)子 湛(zh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藏、偏僻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李汉荣先生为

7、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探讨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挚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挚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沟通。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喊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概”;悬崖“挺立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才智”;白云“让天空充溢安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

8、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沟通,它们成了我们的挚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酷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见我们的好挚友。请你快速阅读课文,去找找你最喜爱的山中挚友,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用“我喜爱,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化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挚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沟通,心里静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

9、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沟通自己看法。)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改变假如有,请揣摩一下改变的缘由,并思索改变时应留意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其次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专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挚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

10、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妙的想象中,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意。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挚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挚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挚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详细的挚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挚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挚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挚友): ()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立和雄伟、白云的雪白和安静、云雀的欣喜和快乐。(播放磁带,通过声

11、响带给学生最真实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面对这我们热忱的招呼,我们这些挚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挚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凉爽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山泉回答道:“_” 老师随意读某一位挚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其次课时引言: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探望了山中的众多好挚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师: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挚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酷爱大自然。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课文朗读一遍。 (四)仿写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

12、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探讨明确:(图示)运用其次人称的写法,犹如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探讨明确:“你好!”典型的其次人称。留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随自然的音乐,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五)、体验与反思 体验:学生活动: 讲解并描述自己与自然美景密切接触的经验。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共享。(预设:农村同学大多数都会有类似的经验,老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把时间让给学生。)(说明:

13、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这正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读出自我。)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挚友 问题: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图示)我们应当爱惜自然、爱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挚友关系。我信任,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作业布置 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必做)利用课余时间来“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挚

14、友。 以“田野访友”为题,写一个片断,表达你对自然的酷爱和由景物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索。(选做)(七)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酷爱自然(情)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2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实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驾驭本课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擅长运用比方、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育学生酷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妙情感。课前打算: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大家平常都有哪些好友?会去探访你的好好友吗? 2、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好友有关的特别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好友究竟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好友。二、读通课文,驾驭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美丽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也许内容。 2、沟通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陡峭 挺立精致奇妙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谁来简洁地说出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