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的用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217927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的地得的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的地得的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的地得的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的地得的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的地得的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的地得的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的地得的用法(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1、“的、地、得”的相似之处。“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构造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一般话中都读轻声“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的、地、得”的不同之处。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发言觉得“的”兼职过多,承当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状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阐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的、地、得”在一般话里都读轻声“e”

2、,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背面写作“的”,在状语背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二、“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背面的事物,阐明“的”背面的事物怎么样。构造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背面的动作,阐明“地”背面的动作怎么样。构造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她

3、快乐(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天徐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背面。“得”背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阐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构造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她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三、“的、地、得”用法的常用错误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用的“的、地、得”用法错误,重要表目前该用“地”、 “得”的地方所有用了“的”。如: 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

4、应当用“地”。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入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种更高的平台。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当改为“地”。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备措施都贯彻的(得)较好。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贯彻”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对的的用法应当是“得”。身体更不敢遇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懂得例句里用错了,应当用“得”。“的”尚有其她的用法,例如这个东西是

5、谁的?我的。这里“的”是代词,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对象,就不再赘言了。【见明证0-11-20日记】(二)有一次给实习生讲新闻写作,说到给文章起标题,我说标题很重要,是诱饵,勾引读者往下看。一篇文章,标题与否出彩,跟人眼睛同样,这人眼睛长不好看,就缺少亲和力,再往下看,五短身材,弯腰驼背罗圈腿,就没人想再多看了。为举例阐明,我从旁边书架上取出四五种杂志,想找出几种好标题,再找出几种平庸标题,对比讲一讲,我一边翻一边说:“标题里最忌讳有的地得,着了过,以及副词、连词和形容词,但凡虚词用在标题上都特别呆板。”但是一本杂志我从头翻到尾,居然每个标题上都带“的”,你们猜这是哪本杂志?尚有一本杂志几乎把复

6、句都端上来,生怕读者看不清晰。尚有一本杂志,虽然“的”数量少,但是就是没有一种诱人神韵。合上这些杂志,我忽然感觉,本来媒体已不太注重标题。我做报纸那时候,总编室主任反复提示,标题要在正文改干净之后再专门改一遍,必须把标题改美丽,每次我为起一种好标题都绞尽奶汁。标题就这样重要。目前不注重标题,大概跟编辑们比较忙有关。那标题怎么起呢?其实很简朴,你想想王朔故事名字均有哪些?她起标题很讲究,从两个字“顽主”,三个字“橡皮人”,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其中诸多标题耐人寻味。初期作品她还没放开,名字比较平庸,以描述性为主:例如“空中小姐”。后来一开窍,就懂得标题该怎么吸引人,例如“动物凶猛”“过把

7、瘾就死”“谁比谁傻多少”“你不是一种俗人”“一点正经没有”“千万别把我当人”“给我顶住”“玩得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无知者无畏”“美人赠我蒙汗药”王朔给故事起名很有特色:通俗、直白、有冲击力。除“玩得就是心跳”有“得”外,一般都是主谓构造或动宾构造,这种句式有节奏感,比较生动。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这样,当某些介词、连词、虚词出目前句子中,就会变罗嗦,而标题最怕啰唆,如果是“的”这样句式,就特别呆。如果文章中“的地得”浮现频率高,就意味形容词和副词浮现频率高,读起来也许花里胡哨,但是实际意思体现却打不少折扣。有人也许会说,干吗那么较真?是,你平时说话不用这样,但是作文,就要讲究一点。中国古代没

8、有“的地得”,但是有“之乎者也”,因此念起来肯定挺难受,你看唐诗宋词为什么屡有佳句,就是虚词少。尚有对联,以动名词为主,取文字精髓,你读起来很过瘾。看到一篇文章,说日本人为什么没有改静夜思,说是敬佩中国老式文化。我看原诗,其实跟我们这个版本差不多,原诗是:“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家乡。”我们改后是这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改动不大,意思也同样,但是第一句“牀前看月光”用一种动词“看”,不仅比较形象化,也和第三句“举头望明月”中“明月”不反复。动词一浮现就是这样,活灵活现。其实我们都可以把虚词、介词控制到最低限度,甚至可以一种都没有。例如我这篇

9、文字,除必须要浮现,我在其他地方没有用一次“的地得,着了过”。(三)“的、地、得”的用法的,一般用在名词和形容词的背面,用在描述或限制人物、事物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表达一种描述的成果。如:“美丽的衣服”、“广阔的土地”、“高大的山脉”。构造一般为名词(代词或形容词)+的+名词。如,我的书、你的衣服、她的孩子,美丽的景色、动听的歌曲、灿烂的笑容。地,用法简朴些,用在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状态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构造一般是形容词地动词。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背面的动作。一般“地”的背面只跟动词。例如快乐地跳、兴奋地叫喊、温和地说、“飞快地跑”;“匆匆地离开”;“慢慢地

10、移动”.得,用在阐明动作的状况或成果的限度时,阐明的词语与被阐明的词语之间,背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和阐明前面的状况。例如。跑得飞快、跳得很高、显得高雅、显得很壮、馋得直流口水、跑得快、飞得高、走得慢、红得很得一般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动词之间)。构造为动词(或形容词)+得+形容词(动词或副词)。“的、地、得”的用法可以简要地归纳为:名词之前“白勺”的,形后动前“土也”地,动后形前“双人”得。也有特殊状况。例如:她快乐地(得)笑了。既可以用“地”,也可以用“得”。究竟用哪一种?就要看句子所处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用法可以变化句子的意思。1、她快乐地笑了。是在表述一件事情。也即是说,你目前是要表述这

11、件事,那就用“地”。2、她快乐得笑了。是在阐明一件事情。她为什么笑了。是由于快乐因此笑了。或这可以理解为,她快乐的成果是笑了。若你此时是要告诉读者,“她”快乐的限度或快乐的成果,就可以用“得”。(四)“的地得”的用法名词前面用“的”,动词前面用“地”,形容词前面用“得”。使用时,只要分清“”背面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就行了。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阐明“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背面的事物,阐明“的”背面的事物怎么样。构造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例:美丽的花、我的衣服“地”

12、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背面的动作,阐明“地”背面的动作怎么样。构造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例:紧张地进行“得”背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阐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构造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例:痛苦得想哭“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背面,在句子中起构造作用时,都读作“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因此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体现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例如: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似。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限度的补充阐明。后一句重要是陈述“哭了”,“激动

13、”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贵重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状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背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高声地喊、快乐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沉着不迫地申述。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背面,并且都

14、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她们时都用“地”。有时需要被阐明动作的状况和成果,或补充阐明事物性质的限度和变化,往往补充阐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阐明的词语背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走得不久、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五)的地得的用法暑假后,迎来了新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的、地、得”三个字的用法不明确,出错率太高。因此,特给学生整顿了三个字的用法。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

15、的词语之间。例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贵重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状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背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高声地喊、快乐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沉着不迫地申述。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背面,并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她们时都用“地”。有时需要被阐明动作的状况和成果,或补充阐明事物性质的限度和变化,往往补充阐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阐明的词语背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走得不久、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并且都是表达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