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209432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度新春小学一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方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 ,这局部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根底上教学的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 ,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 ,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 ,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 ,区分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 ,使学生初

2、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 ,区分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 ,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

3、题 ,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 ,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根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 ,运用知识的迁移的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容许用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够比拟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整

4、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 ,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 ,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分类 ,一方面 ,稳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 ,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 ,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 ,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运用分类的方法 ,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 ,经历分类的过程 ,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体

5、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 ,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 ,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拟、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 ,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 ,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

6、物体的个数 ,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拟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 ,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 ,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能看懂物品的单价 ,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 ,学习、认识人民币 ,一方面使

7、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根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 ,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保护人民币。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8、一) 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 ,是生活数学的最好表达 ,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根底 ,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 ,这局部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 ,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根底。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

9、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 ,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第七单元 找规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 ,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根底。 教学重点: 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 ,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

10、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 ,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般说来 ,“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 ,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 ,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 ,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 ,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 ,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

11、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 ,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