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和探寻基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20314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立和探寻基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确立和探寻基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确立和探寻基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确立和探寻基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确立和探寻基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确立和探寻基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立和探寻基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确立和探寻基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和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如何体现类型特性并推动类型特性创新,如何体现较高层次并实现较高层次,其核心还在于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而前提是基于区域和行业职业需求出发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以及由此为基本的培养机制建设。基层复合型人才,应当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而这一定位需要通过开放办学氛围、校企合伙平台、工学结合载体来实现。 一、基层复合型人才培养目的确立原由 之因此要确立基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的,重要是基于对高职服务领域及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分析。 (一)前提:基层一线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类型的高等教育,不仅是中

2、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助推器。其存在并有旺盛发展需求,就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基层一线人才,这就是教育部有关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也就是在基层岗位和工作现场做实务、干实务、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性人才,事实上也就是一线应用型人才。 中国老式的大学教育重要培养理论分析型、学术研究型、规划设计型、决策管理型人才,往往忽视现场操作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既是老式大学教育的缺陷,也在一定层面反映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分工定位。诚然,近年来,中国

3、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推动培养模式改革,特别是大量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产生,使得国内的高等教育重心也在下移,目的调低,向着更具务实方向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因素,如果高职教育不定位为基层一线,那就找不准自身定位,体现不了自身优势,也就没有了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与此相相应的是,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建设,特别是民营中小公司的发展,商品贸易市场的建立,以及对外开放进程中类似00强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需要的就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较强职业能力,可以安心基层一线的实用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然地呈金字塔型,否则,高职发展就失去必要和基本。(二)定位:基层复合结识了培养基层一线人才的必然性后来,也同样要觉得,如果仅仅停

4、留在基层一线,或者说只强调基层一线,会减少高职教育作为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规格,或者说,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岗潜力会受到影响,弄不好,与中档职业教育无从谈区别,也体现不了高职教育之高。 而从国内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实际状况看,确立以基层一线为前提、基层一线基本上的基层复合人才是完全有也许的。这是由于:第一,基层的许多岗位往往是彼此相联系的,互相之间事实上是一种岗位群,基层复合型有助于更好从事工作;第二,每一种学生有其不同的心理特性和自身潜质,从以人为本角度看,基层复合型有助于根据心理和性格特性规划职业生涯;第三,高职所服务的重要对象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其中以民营中小公司为主,而这

5、些公司一线往往就需要一专多能型人才;第四,随着高职教育社会出名度的提高和社会承认限度的增强,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职完全有也许培养出基层复合型人才;第五,从目前高职学生生源状况看,由于基本教育的基本过硬,再加上3年高职教育的有效培养,毕业生中绝大部分可以迅速成为基层复合型人才;第六,基层复合型人才,既符合伙为高等教育类型的特性,也符合较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规定,是一种科学对的又合理的定位。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把金融专业学生定位为纯熟银行柜面业务操作的基层复合型人才,规定毕业生走上岗位后可以立足柜员,做好柜员,并有长期做优质柜员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在此基本上,如有

6、条件,也许和需要通过1至3年的工作,可以迅速成为基层工作多面手:性格内向者,往银行会计核算岗方向发展;性格外向者,朝银行客户经理方向培养;亲和力强者,从事来宾理财经理工作;外语基本强者,培养成国际支付、结算岗人员;工作细致严谨者,做信贷风险管理;综合素质高的,培养成为基层网点负责人。 实践已经也将进一步证明,如果不定位在基层一线,高职教育必然会是舍本求末,成为无火之餐,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与条件,如果不定位到基层复合,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就会失去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也体现不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规定,也不能较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原则,从而不也许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实现不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体现不出类

7、型特性。 二、基层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如何设计前面分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为什么是基层复合型人才?这是我们结识问题的前提,那么,基层复合型人才培养目的如何来实现?途径在于构建培养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确立递进教育目的 过硬的初岗能力。规定毕业生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在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和顶岗实习后,能顺利实现从一般高中生向市场(社会)职业人的转换,可以根据所学专业,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顺利上岗;毕业到岗率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为9以上。例如,数控专业毕业生能纯熟操作数控机床;电气化专业的毕业生掌握维修电工技术;机械制造专业的毕业生能纯熟操作各类切削机床;会计专业的学生能纯

8、熟进行记帐、算帐、编制会计报表;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能纯熟从事银行柜台业务操作;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能从事市场推广和方案筹划工作;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能从事外贸跟单、报检工作。固然,其前提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懂得服务礼仪(生产规章制度),服务规范或技术操作规程,身体健康,纪律严明,安心本职。 较强的转岗能力。无论从实践上看,还是从理论上分析,高职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强的从事复合岗位的能力即转岗能力,可以在专攻一岗的同步,对有关岗位或有关岗位的管理工作有较好的把握,过1至3年或立即就能调节适应新的复杂岗位。例如,会计专业的成本核算,投融资分析,金融专业的国际融资与结算、客户经理与理财经理、柜组长、网点负

9、责人,不仅能解决问题,并且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定的发展能力。发展既是毕业生的盼望,也是用人单位的期盼。一方面,随着工作的纯熟和经验的积累,毕业生盼望发展,与此同步,每个单位事业的发展需要后继有人,新人辈出;另一方面,毕业生的良好发展与其获得待遇和社会地位相适应,是每一种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明,学会沟通。学会创新管理,学会抓住机遇,学会全面提高,特别是培养其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的能力,炼就捕获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并实现智商、情商、灵商、险商的和谐,实现其自身更好的发展。 (二)科学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拟定和实行是高职实现人才培养目的

10、的首要环节,必须从不同专业、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出发,进行科学分析和设计。职业岗位及岗位群需求调研和分析。学校教师、专业负责人和教学管理部门要常常进一步行业、公司理解状况,掌握人才需求及其特点,把握职业分工和人才构造特性,从中找到自身的基本定位,并对其岗位(群)、职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提出知会教育的方案。 职业、岗位(群)的有关分析。考虑到岗位迁移,轮岗需要和有关顶岗工作需要,研究公司和行业若干关联或联系较为密切的岗位,再进行分析和提炼。教学方案的设计。由行业公司和学校共同构成专家组,根据行业、公司需求,综合高等职业教育基本规范规定,拟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可分初岗必

11、修,有关岗必修,岗位发展选修,个性成长选修,上岗职业资格证书、知会教育规定融合在一起,并贯彻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思想。(三)共同推动方案实行目的拟定和方案设计后,要在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和行业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实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的,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在这过程中,有如下几点是必须要注意的。贯彻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据才培养,合适调节教学目的和内容。及时理解行业、公司变化。密切关注行业、公司技术,产品和业务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就业市场变化进行目的修正和方案调节优化。积极发挥教师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起着直接的主导作用,教师责任

12、心的强弱,教育能力的高下,团队协作精神的好坏,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联系行业(公司)的限度,与人才培养目的实现限度密切有关。行业公司参与办学。这是培养基层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条件,能较好解决学生理解岗位胜任初岗,并在此基本上递进发展的问题,真正做到教学工作源于岗位,高于岗位,适应现实职业,胜于现实职业。实行订单培养。通过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共同研究和共同参与,订单培养成为高等教育学历和公司岗位培训的最佳结合点,对贯彻育人为本,实现基层复杂培养目的具有积极的增进作用。 三、基层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确立高职教育基层复合型人才培养目的,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后,核心是要科学地组织实行,付之培养行动,而十分重要的

13、是要构建适合高职类型的培养机制和模式,也就是对有关实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筹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有关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实质的学习贯彻和系统整顿。(一)全面构建开放办学体系如果说老式大学的办学思想是主张自由独立,致力于摸索和追求真理,突出人文关怀,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在汲取其中有益经验的基本上,谋求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放办学机制,敞开学校大门,敞开领导情怀,敞开教师心怀,敞开学生心扉,把区域、产业、行业、公司的有益的东西都吸取进来,有益的资源都整合过来,把学校办成行业的学校,使公司成为学校的实训场合,全面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放式体系。(

14、二)全面推动校企合伙建设学校与公司的合伙应当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特性,在开放体系框架下,学校与区域(产业),院系与行业(公司)应当成为一种教书育人的共同体。行业公司参与办学,学校服务行业公司,行业公司管理骨干兼任院系领导,行业公司业务骨干受聘担任兼职教师,院系领导出任行业公司顾问或中心主任,院系教师从事行业公司技术开发和服务,应当成为一种常态。同步,要把行业文化、公司技术、职业氛围全方位汇集到学校和院系文化之中,共同增进学校教育功能的完善。(三)全面实行工学结合改革按照工学结合的规定开发高等职业教学的课程,按照工作与学习相结合方式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从分析公司行业典型工作过程、代表性

15、、职业岗位出发,研究并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原则,依托行业公司和院系教师共同的力量研究课程、开发课程、建设课程,努力做到同上一堂课,同编一本书,同管一基地,同育一方人。在此过程中,真实性、全真性、模拟性、生产性基地建设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都是十分必要的,必将大大有助于学生初岗能力的培养,并由此增进转岗能力的形成,至少为转岗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基本,发明条件。 (四)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理念以生为本的理念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更应当是高职教育的本质,高职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它应当具有开放性、人民性、社会性的特性,因此,以生为本的理念理应贯彻得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倡导确立基层复合型人才定位,它就是以生为本理念的最佳体现,培养从事基层一线工作的人,解决一种基本定位问题,也就解决了基本的人本问题,而根据学生特点来拟定复合型培养方向,使其具有较强的转岗能力和一定的发展能力,这自身也是以生为本。如果我们可以真正做到从学生性格特性和生活条件出发实行教育教学,则更是以生为本的体现,是我们培养基层复合型人才的保证。(五)全面培养理性追求精神高等职业教育要把重心放在职业上,把追求放在高等上,就规定我们传承大学精神,注重和研究追求、摸索、发现真理的勇气,从而致力于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