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管理问题浅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19670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良贷款管理问题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不良贷款管理问题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良贷款管理问题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良贷款管理问题浅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良贷款管理问题浅析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前清后增,不仅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和良性 发展,而且影响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再投入。深入分析不良贷款成因,既有 国家宏观调控、行政干预、市场风险、贷户经营亏损、社会信用环境不理想、案 件执行难等客观因素,但更主要是内部管理方面的原因:一是观念陈旧,经营落后。部分单位风险管理意识和合规意识淡薄,重贷轻 管、重放轻收,重规模、轻质量,重增量、轻存量,决策行为不规范,片面追求 资产负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而不计风险成本,最后造成不良贷款的大量累积。二是执行不严,清收不力。信贷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工作责任心不 强,存在“感情代替原则,人情大于制度”

2、的现象,制度执行力较差,对欠贷户 有关情况掌握不准,风险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清收决心不坚定、力度不够。三是工作调动,管理悬空。“新官不理旧账,旧官也不理旧账”凸现信用社 清收责任意识差,而其背后则是责任不明确。目前,仍有绝大多数信用社存在因 新老交接和责任过渡等信贷管理制度层面上的执行不到位,贷款责任交接流于形 式,造成贷款调离人员管不了,接收人员不接管,以致管理出现“空档”,导致 部分贷款形成逾期甚至丧失诉讼时效。四是处理不严,追究乏力。有的联社领导班子履职不尽责,“老好人”思想 严重,责任追究往往不到位,“追下不追上”、“签字的不负责,负责的不签字” 等现象普遍存在,违规问题屡查屡犯。还有

3、的自身“不干净”,担心“拔出萝卜 带出泥”,或者怕打击报复,对违法放贷行为不愿也不敢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所 以能捂则捂、能盖则盖,导致问题越积越深,最后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酿成案 件。工作对策:在不良资产清收上实现重大突破是农信社坚持稳步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坚 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三降、两防、一做实”的总体要求,高度重 视和加强不良贷款管理、清收工作,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清收 力度,开创清收工作新局面,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1、集中清理全面开战。农信社多数不良贷款形成时间长,情况复杂,清收 难度大。因此,要从调查摸底着手,对不良贷款进行全面清理,逐笔核查、逐户

4、 核对,掌握贷户信息,拉清单、建台账,分清结构,找出成因,变“盲人摸象” 为“对症下药”,为有效清收奠定基础。要广泛动员,深入开展“全员皆兵,向 不良贷款开战”活动,综合运用专业清收、依法清收、打包清收、奖励清收、能 人清收和问责清收等措施,整体联动、合力攻坚,形成高压态势,打一场“人民 战争”,全方位对不良贷款进行“围剿”。2、深入排查严惩违规。要坚持“从严治社”方针,本着“清收贷款、落实责任、 寻找线索、严厉打击”的指导思想,以检查信贷制度执行、落实责任追究为切入 点,以揭露重大违规违法问题和查找案件线索为突破口,积极利用审计手段,对 不良贷款进行内查外核,由表及里,追根溯源,再现真实面目

5、,揭开不良贷款的 “盖子”,把隐藏的大量违规违法问题彻底暴露出来,对情节严重的决不姑息, 主动清收的,免于问责。特别对丧失诉讼时效、发放顶冒名贷款、资料虚假、以 贷收息等性质恶劣、严重违规违纪的,要严格落实“一责四问”制,从重、从严、 从快追究;涉嫌犯罪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3、内部着手强力清收。针对贷款清收“灯下黑”,贷款责任人额小看额大、 官小看官大、一级攀一级、长期无进展的实际,要从落实责任入手,从领导干部 入手,运用承诺清收、调度清收和扣发工资清收的办法,全面追偿内部人承贷、 担保和责任贷款。清收不力的,要按照“三个不放过”的要求,完善措施、纠改 问题,并采取停薪、停岗、除名、

6、移交等强硬手段,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切 实解决责任贷款无人清收、无人担责、无人追究等问题,加快推进清理清收工作。 通过清查一批、除名一批、移交一批,进一步纯洁队伍、挽回损失,强化警示震 慑作用。4、借助外力联合攻坚。要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纪部门的合作,对行政公职 人员欠款,配合纪委开展专项清收活动;对涉嫌诈骗、内外勾结发放顶冒名贷款 等违规违法行为,联手公安机关进行严厉打击;对陈案、未执结案件,协调法院 进行集中清理清收;对以贷谋私等渎职行为和未及时保全债权的失职行为,移交 检察机关依法查处,切实提高清收成效,推动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5、落实交接保持连续。责任不明确是不良贷款形成的实质问题。

7、贷款通则 第八章第四十四条规定:“贷款管理人员在调离原工作岗位时,应当对其在任职 期间和权限内所发放的贷款风险情况进行审计”。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少能贯彻执 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明确可行的贷款交接制度,致使接收人既担心其原责 任贷款无人替其清收,又不愿承担所接贷款的管理、清收责任。因此,必须研究 制定贷款交接制度。信贷人员调动时,由业务、审计部门对其承诺贷款进行风险 评估,明确交接双方责任。凡经内查外核没有问题的贷款,接任客户经理必须无 条件接收,承担全部责任,并经双方签字确认,同时免除前期贷款责任,使追责 与人员调动、调配同步,保持贷款管理的连续性。经审核确认其所放贷款系“三 违”或形成风险损失的,原责任人的责任不免除,继续履行管理清收职责,必要 时返岗清收。对原信用代办员、调离、内退、退休等人员发放和介绍发放形成的 不良贷款,包片客户经理要切实负起责来,认真落实债权,强化清收措施,降低 风险、减少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