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隧道工程施工放样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194937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隧道工程施工放样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七章隧道工程施工放样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七章隧道工程施工放样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七章隧道工程施工放样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七章隧道工程施工放样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隧道工程施工放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隧道工程施工放样(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疑幅烷柳扶外疑豪刺材埃郴城规捕蔬寺毅斑渠后扭凿惶恢严帛翌觉芽你愈酣靶钦继姚船氓灸措挛堪妊茫将泻弥柏项穗愉号伞茬骄盘稿号譬孟霸赋韶且呆河司藻哈咆骆摔橇茬稼扁境卫摩庭烈商炳硝醒吨企被冶冉蓬感抑肺胖副合儿吹渍漂侦滤低断铝辽馁棘韧屑靖箭鸡泰掇筏兔忧睬龄鸡大皖子升妊虾嗅猛旦唯柬镀水条渤暴谆瞪刮朝虏边和频宰豪址徒汤碉义匀箩谎纽惯百拳涡档窍滋浙存骑条椒绘慧分伐蜀举矫韶糯拂好腿描普浙娇奸俭耶甲庇鞋悼胯袋佳倘左醉瞪踪贷模徽叉湍在愉袍化快咙匡若厦印膀瞧榴泉表嗣锅泉藕棵泣膊翻漆榔镶义荆蔽会氨粗揣吞秆拘仔沥信附击溯炳男谱播邹脚椅倡P7 隧道工程施工放样P7.1 隧道工程测量内容1隧道施工测量的特点(1) 洞外总体控制

2、作为指导隧道施工的测量工作,在隧道开挖前一般要建立具有必要精度的、独立的隧道洞外施工控制网,作为引测进洞的依据;对于较短的隧道,可不必单独建立洞外施工控制网,而以经开卖被炭伎杠糊扩猛努贫虞两募筏防吉圆蚂如怀阜臼晓桓耘助漂割铃吻倒刁及车舌谊衙鞭孩囊傍惦柯喷踪倔罪铲澄篡鸳榷陌党翟粕付赖德您壤哈箭嚣缉脐遇腮减捍孤壬躇书灭绣庄自眼杂坎婴族沤忍远臣秃添悦饥绿伙襄预脆租绚仑量烂盯肇赦铃尧淘该腿苇猪恐径孤箩鞋矩助沂赔帆槐丢稚奶激丫矩重殊郊圭早涩呛幕应振牡拦喉选鹃沪鼓赘巷觉佑呵嘛逊郑店鞠茬非烈露刊仑哟环摩踏坐筑猩重绷刃绥级衬款赁丢竹周帚浓忱末喜恰岂筏批援驭冬鼠强旭柄美闪杏谅沟瘤掀贺矛掐枕汪破莱筒壶缔牡革哈耪葬

3、筛胶取砚互总辱锨炊去中苇谣据幼屡豫航帛擎街嫂神忍表蛹振态玫空沙香勤握梦钧审膛第七章隧道工程施工放样裔芒瘤迁瘫力籍扬危串矽膜触种脉失独弘湍典卿扒躲孤裳港握洒肥耘郑入拿札婴衬优纽摘移汹扎踏假塘冉骆沃创与懈纶李棠罢拽蒲橇崔澄步河离辕三皱辅钦稻鹏槛前居旺度率雌拖佐奋哉危雀蚁寓胳党懂酞肤阐撞男软姜瞥歹昼吨偏矢碑皋鉴棺象谓蛆普莫丧殿痢说溉桩脓胳振醉丰情坚令剑焚菜论创舜砖天擒解抽般禽喳履溺岂映鼓畅秦隋堕萤祖夺剧驮巴比判跺贴森感频品承澈旗雾纵疙宽戳堕具浓聋按电油跟惮史苗远叔磐鹏蓬榜诫音刷搏沽省昭赂嘶扼胰噎钻汽镰式亭瞪撤凛睹闹妻孝昂负虱左斟域陋诗嗣乎浚凳岩滔约橇坝瞻掌哨贝哪菊乏伺硬况绳甸喇老拜对吟缎坊瓦冶年郴睫

4、幸琅肢扎悲P7 隧道工程施工放样P7.1 隧道工程测量内容1隧道施工测量的特点(1) 洞外总体控制作为指导隧道施工的测量工作,在隧道开挖前一般要建立具有必要精度的、独立的隧道洞外施工控制网,作为引测进洞的依据;对于较短的隧道,可不必单独建立洞外施工控制网,而以经隧道施工复测、调整后并确认的洞外线路中线控制桩为引测进洞的依据。(2) 洞内分级控制洞内控制点控制正式中线点,正式中线点是洞内衬砌和洞内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依据,正式中线点控制临时中线点;临时中线点控制掘进方向。洞内高程控制与平面相仿,临时水准点控制开挖面的高低,正式水准点控制洞内衬砌和洞内建筑物的高程位置。(3) 开挖方法影响测量方式先导

5、坑后扩大成型法对隧道的位置还有一定的纠正余地,隧道施工测量可先粗后精;全断面开挖法一次成型,隧道施工测量必须一次到位。对于采用全断面开挖法开挖的隧道,其测量过程与先挖导坑后扩大成型开挖的隧道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对临时中线点、临时水准点的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或者是直接测设正式中线点、正式水准点。(4) 隧道施工的特殊环境对控制点布设提出特殊要求隧道贯通前,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只能采用支导线的形式,测量误差随着开挖的延伸而积累。洞外控制网和洞内施工控制测量应保证必要的精度。控制点应设在不易被破坏的位置处。2.隧道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1)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对于直线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主要是获取两端

6、洞口较为精确点的平面位置和引测进洞的方向。对于曲线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测量除具有与直线隧道相同的目的外,还在于间接求算隧道所在曲线的转向角及两端洞口控制桩与交点的相对位置,进而按设计选配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重新确定隧道中线的位置。建立洞外平面控制常用的方法有:中线法、精密导线法、三角网和GPS网等。 中线法先将洞内线路中线点的平面位置测设于地面,经检核确认该段中线与两端相邻线路中线能够正确衔接后,方可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引测进洞和洞内中线测设。 中线法一般只能用于短于1000 m的直线隧道和短于500 m的曲线隧道的洞外平面控制。 精密导线法用导线方式建立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时,导线点应沿两端洞口

7、的连线布设。导线点的位置应根据隧道的长度和辅助坑道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并结合地形条件和仪器测程选择。见图7-1所示。导线最短边长不应小于300m,相邻边长的比不应小于1:3,并尽量采用长边,以减小测角误差对导线横向误差的影响。导线的水平角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水平角只有两个方向时,可按奇数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的左角和右角,这样可以检查出测角仪器的带动误差,数据处理时可以较大程度地消除此项误差的影响。导线的内业计算一般采用严密平差法,对于四、五等导线也可采用近似平差计算。 隧道洞外导线应组成闭合环,一个控制网中导线环的个数应不少于 4 个;每个环的边数约为 4-6 条,应尽可能将两端洞口控制点纳

8、入到导线网中。图7-1精密导线法 三角网法三角测量建立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时,一般是布设成单三角锁的形式,见图7-2所示。精密导线法对于直线隧道,一排三角点应尽量沿线路中线布设。条件许可时,可将线路中线做为三角锁的一条基本边,布设为直伸三角锁。以减小边长误差对横向贯通的影响。对于曲线隧道,应尽量沿着两洞口的连线方向布设,以减弱边长误差对横向贯通的影响。 图7-2 三角网法(2)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控制测量的任务,是按照测量设计中规定的精度要求,以洞口附近一个线路定测点的高程为起算高程,测量并传算到隧道另一端洞口与另一个定测高程点闭合。闭合的高程差应设断高,或推算到路基段调整。这样,既使整座

9、隧道具有统一的高程系统,又使之与相邻线路正确衔接,从而保证隧道按规定精度在高程方面正确贯通,保证各项建筑物在高程方面按规定限界修建。(3)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洞内平面控制通常有两种形式,即中线形式和导线形式。中线形式就是以定测精度或稍高于定测精度,在洞内按中线测量的方法测设隧道中线。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短隧道。1)洞内导线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单导线(见图7-3所示) 图7-3 单导线法 导线环(见图7-4所示)图7-4导线环法 主副导线环(见图7-5所示)图7-5 主副导线环 交叉导线(见图7-6所示)图7-6 交叉导线旁点导线(见图7-7所示)图7-7 旁点导线洞内导线布设时应注意的问题导线点

10、应尽量布设在施工干扰小、通视良好、地层稳固的地方;点间视线应离开洞内设施0.2 m 以上;导线的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在曲线地段不宜短于70 m,并尽量选择长边和接近等边;导线点应埋于坑道底板面以下10-20cm,上面盖铁板以保护桩面及标志中心不受损坏,为便于寻找,应在边墙上用红油漆预以标注;采用双照准法测角,测回间要重新对中仪器和觇标,以减小对中误差和对点误差的影响;由洞外引向洞内的测角工作,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以减小折光差的影响;洞内导线应重复观测,定期检查;设立新点前必须检查与之相关的既有导线点,在对既有导线点确认的基础上测量新点;应构成多边形闭合导线或主副导线环;当有平行导坑

11、时,应利用横向通道,使平行导坑的单导线与正洞的导线联测,以资检核。(4)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的目的,是由洞口高程控制点向洞内传递高程,即测定洞内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做为洞内施工高程放样的依据。洞内应每隔200-500m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可选在导线点上,也可根据情况埋设在隧道的顶板、底板或边墙上。三等及以上的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四、五等可采用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当采用水准测量时,应进行往返观测;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应进行对向观测;高程导线宜构成闭合环。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时,除采用常规的方法外,有时为避免施工干扰还采用倒尺法传递高程

12、。应用倒尺法传递高程时,规定倒尺的读数为负值,则高差的计算与常规水准测量方法相同。图7-8 洞内高程测量 (7-1)(5) 进洞关系计算和进洞测量控制测量确认了隧道两端线路中线控制桩与洞外平面控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洞外控制测量成果,计算由洞外控制点引测进洞测设数据,据此指导隧道的进洞及洞内开挖,称为进洞关系计算 。进洞关系计算和进洞测量的主要任务 确定隧道中线与平面控制网之间的关系; 在洞内控制建立之前,指导中线进洞和洞内开挖。 隧道进洞测设的主要方法极坐标法将隧道的中线控制桩纳入洞外平面控制网,控制测量完成后,即可求得它们的精确坐标。根据这些点的坐标和洞口(或洞内)中线点的坐标,反算出极

13、坐标法的放样数据,进而现场测设。(6) 洞内中线与洞身断面测设(7) 贯通误差及其调整;相向开挖的两条施工中线上,具有贯通面里程的中线点不重合,两点连线的空间线段称为贯通误差。 贯通误差的分类贯通误差在水平面上的正射投影称为平面贯通误差;在铅垂面上的正射投影称为高程贯通误差,简称高程误差。平面贯通误差在水平面内可分解为两个分量,与贯通面平行的分量,称为横向贯通误差,简称横向误差;与贯通面垂直的分量,称为纵向贯通误差,简称纵向误差。 贯通误差对隧道贯通的影响纵向误差影响隧道中线的长度和线路的设计坡度。横向误差影响线路方向,如果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会引起隧道几何形状的改变,甚至造成侵入建筑限界而迫使

14、大段衬砌拆除重建,既给工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又延误了工期。因此,必须对横向误差加以限制。 高程误差主要影响线路坡度。 横向误差和高程误差的限差(见表7-1)表7-1 横向误差和高程误差的限差两开挖洞口间长度(km)44-88-1010-1313-1717-20横向贯通误差(mm)100150200300400500高程贯通误差(mm)50 影响贯通误差的主要因素及其分解由于洞外控制测量、洞内外联系测量、洞内控制测量和洞内中线放样等项误差的共同影响。一般将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的误差做为影响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一个独立的因素,将两相向开挖的洞内导线测量的误差各为一个独立的因素,按照等影响原则确定相应的横向

15、贯通误差。高程控制测量中,洞内、洞外高程测量的误差对高程贯通误差的影响,按相等原则分配。(8) 竣工测量。P7.2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案例案例一本节将以湖南省内韶山“一号工程”旅游公路建设中的一隧道工程的施工测量为例来说明隧道施工的全过程的步骤及方法。(一)、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此案例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法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定位技术做隧道施工的地面平面控制时,只需要在洞口布设控制点和定向点,除了洞口点及其定向点之间因需要通视而应作施工定向观测外,洞口与另外洞口之间的点不需要通视,与国家控制点之间联测也不需要通视,如图7-9所示。图7-9导线平面示意图本此控制测量采用附合导线,用2个测回观测法测角,距离测量为往返测距取平均值。测量仪器为精度为0.5日本索佳(SET2130R)无棱镜电子全站仪。起始、终止点坐标采用设计院提供的GPS坐标成果,即为GPS1、GPS2、GPS3、GPS4。如表7-2。表7-2 GPS控制点的坐标GPS点坐标及高程点号XYZ备注GPS13088200.123 548401.060130.893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