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侗戏社会实践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190127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侗戏社会实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学生侗戏社会实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侗戏社会实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侗戏社会实践报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大学生侗戏社会理论报告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冷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文化繁荣,侗族歌舞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能人,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书记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唐朝侗族民歌中,有侗族大歌、侗族长歌又称侗族河边情歌、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耶歌、侗族笛子歌、礼俗歌、劳动歌、童谣等等,另有芦笙踩堂、芦笙曲、侗族戏曲,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涵盖侗族文化之精华于一体。“为也”侗语称weex

2、yeek,唐朝土语称/w31 xh354/)活动是侗族地区特有的文化风俗,是基于侗族社会传统“款”文化之上的民间村寨文化、情感交流方式。在侗族地区,从形式和内容分,有民歌“为也”、戏曲“为也”、芦笙“为也”、斗牛“为也”、篮球赛“为也”等等方式。村寨之间“为也”既是村寨情感交流,加强村寨沟通和团结,又是地域文化差异的村寨的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彼此增进理解,开展自己村寨传统文化。唐朝侗寨就是由于在“为也”文化方面表现突出,尤其以侗戏“为也”、民歌“为也”繁荣为由著称于侗乡。 在组织老届戏班演员往回滚寨“为也”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几个现象:1、闻听大寨要到回滚寨“为也”唱戏,回滚寨、知了寨、良拜寨很多文艺爱好人士纷纷自发组织侗戏“为也”、芦笙“为也”、举办芦笙比赛、举行斗牛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活泼民族村寨文化; 2、很多人闻听要唱戏闹元宵,非常兴奋,非常支持组织者和老演员演出,并为组织者提供所需的帮助;3、老演员中多数热心不减,爱好颇浓,自主克制种种困难、陈旧观念束缚,前来商议、排练、预演,积极配合组织者工作;4、通过与老演员交流调查,理解到演员们不仅在侗戏方面表现优秀,而且在乐器演奏、侗歌演唱等方面有所造诣。每个演员都是才华横溢。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