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变化心得体会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189205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变化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农村变化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农村变化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农村变化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农村变化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变化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变化心得体会(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有关农村改革的心得体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心得姓 名:周婷学 号:a81101院 系:经济管理学院班 级:国贸1101班任课教师:李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四月有关农村改革的心得体会从大二上学期开始我们便开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而今大二的下学期也即将翻过篇章。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对诸多本来并不怎么理解的有关中国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及如何更好更快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问题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这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有关国内社会主义改革的学习。上周教师在解说社会主义改革这一章的课堂上

2、给我们放了一种有关“中国第一村”华西村的改革之路的纪录片,看得几乎让我们所有的同窗都被华西村那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惊叹。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实现了发展、美丽、幸福“三大变”,从一种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发展成农工商并举、年营业收入达45亿元,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元的“天下第一村”。而分析华西村改革的成功因素,除了它的社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定以及它有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的好带头人吴仁宝外,我想它成功的基本还是在于国内在1976年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吧。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农村的变化,我想每一种人都会发出“改革开放真真切切地变化了广大农村过去的旧面貌,为农村的建设

3、带来了历史性的指引意义。”的感慨。特别对于广大的老百姓来说,如果没有三十近年前的改革开放,她们的生活一定不会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提高。记得小时候在听爷爷讲她们此前的生活时,常常会被爷爷的话所震惊,由于爷爷总是说她们那个时候常常穷得没饭吃,有时有野菜吃就很不错了,那时候好多人都是被饿死的,住的基本也全是草房子或是泥屋子?而自从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以来,家里似乎就在不知不觉中奏起了一只欢快的“变奏曲”,家里的那个泥屋子在改革开放后不久就被推翻,变成了用水泥砌成的砖瓦房,每天爷爷和奶奶在生产队里干活,爸爸和姑姑放学回来就做好饭,偶尔尚有肉丰富人们的菜肴,温饱问题基本已经不用担忧,后来家里还添置了一台

4、黑白的电视机,而“变奏曲”仍然在欢快地演奏着?到了我这一代,日子就更幸福了,黑白电视机在彩电的浮现下不得不退出,冰箱、洗衣机也都紧跟彩电其后登上生活的舞台,初三那年,我们一家又从本来的砖瓦房搬进了宽阔明亮的楼房。记得搬进新楼的那天,爷爷这个老党员又发出了她的感慨:“如果不是七六年的改革开放,农民怎么也不会有目前这样好的日子啊!”固然,我懂得我家这些年来的变化只是广大农村变化的一种缩影,是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改革才有的变化。思考这些变化的因素,国内是一种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国内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

5、注重、认真看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本、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国内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定的农村经济体制。而在这些改革的指引下,农民的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扶贫开发成效明显,依托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公司异军突起,小城乡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华,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

6、精神文明建设都在不断加强,明显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总之,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国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发明性摸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局限性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了巨大奉献,为战胜多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本,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珍贵经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7、,坚持农业基本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干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我也坚定地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和指引下,国内农村改革一定会更加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中国一定会成为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条巨龙!篇二:新农村建设调查心得体会新农村建设调查心得体会随着国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某些群众中也浮现了公德缺失、是非观念模糊、价值观变异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目前农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定,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构成部

8、分。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本来就严重局限性,特别在乡镇如下的农村基层文化基本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更为贫乏,需要弥补这方面的短缺;诸多老式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限度上已经解体或走向消灭,适应新时期的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农村更急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因此,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顺应历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定。中央“一号文献”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对发展农村文化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内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室下达的重要文献有关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指出:构

9、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完善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时代赋予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迈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报告中这些重要论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指明了迈进方向,奠定了政策基本。从实践活动的调研成果来看,实践团根据实践所得的多方数据,分逐渐提炼出一套基本符合基层文化建设规定和居民文化需求的抱负模式。调研的主线目的是服务,服务也是检查调研成果的最佳方式。队员们根据前期调研所得的数据,总结先进

10、经验,提炼建设模式,最后编写了份基层服务活动筹划书,并成功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个活动带来了居民们的热情参与,这让在场的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基层文化在文化建设全局中起到的必要作用和对整个文化建设的指引价值。践团从实践地基本状况出发,采用了挨家挨户走访、与负责人面对面访谈、大范畴发放调查问卷、亲身体验文化创立活动等多种形式,力求全方位、深层次地把握新基层文化创立状况。同步,形式上的多样化也为队员广泛接触社会、锻炼沟通交际能力提供了实践途径。本次实践活动紧密环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一主线,大体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其分别以“新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文化管理部

11、门”为实践主体,内容涵盖旧村改造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城乡文化需求差别及建设现状、基层文化创立模式摸索三个部分。在针对新农村文化的调研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先后走访了正处在文化大院建设初期和中期的两个典型村香坊村和杨程村,将参观学习与专项访谈相结合。实践成果的获得离不开实地的走访调研,而这都离不开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反映出的众多现象和问题。编写、发放、回收、整顿、分析,每份调查问卷都力保其真实性与代表性,队员们奔波于街道社区、村间小巷,在忙碌中收获更多的是受访者的支持与理解,问卷调研任务的成功完毕的欣慰与满足。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实践团全体队员用自我的热情与执着,走过了一段艰苦而精彩的实践旅途。

12、疲倦过,踌躇过,“痛苦着,并快乐着”,我们携手走过了这个完美的夏天,在属于自己的知识田野中开辟了另一块崭新的天地!- 沈建吏篇三:农村调研心得体会以群众为教师 以基层为课堂按照区委、区政府“三解三促”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的统一部署,在近一种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进一步基层联系点上开展活动,察民情,解民意,力所能及地为基层干部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一种多月来,通过自己亲身下基层、具体为群众服务,让我对我们的工作有了更深的感触,对如何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一、带着使命感 真心下基层干部下基层,是给村民带来麻烦?还是带来实惠?这是关系到干部下基层能否受到农民朋友欢迎和赢得良好口碑的问

13、题,也关系到能否树立良好干部形象的问题。我带着使命、带上行李,不乘专车、不摆架子进驻xx居委会。我与群众一起干农活,一起在树阴下吃饭,一起在院子里纳凉,一起坐在石凳上唠嗑,与时大叔、李大婶拉拉家常、谈谈琐事:谁家娶媳妇了,谁家生孩子了,谁家小孩考上大学了,村情村事都在欢声笑语中得到理解。与群众的交谈过程中,我细细地品味着群众质朴的话语,用心记录着人们谈到的问题。村里穷、路不好,盼望新农村建设早日解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问题;这两年农药化肥价格持续上涨,粮食价格不好,盼望出台农资价格补贴政策,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村小学校舍虽然修建了,但教师力量不够,教学设备简陋,盼望暑假后增添师资力量,

14、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尚有青壮年就业再就业问题,老百姓就医问题。二、为民办实事 真情惠百姓通过开展解民情、解矛盾,解难题的活动,农村不仅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 ,并且要用创新的措施去做,真正为农民朋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农村目前的生活条件好了,虽然累但快乐着,吃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然而尚有诸多亟待解决问题。1. 农民最关怀的莫过于自家的宅基地和土地问题。由于近几年来土地政策的变化以及土地挂钩、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涉地政策的执行,有些村民对有关政策理解任有偏差,甚至不理解。57岁的老党员xxx在土地挂钩活动中率先搬迁,但由于各方协调浮现问题,让老时的宅基地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在理解到这一状况

15、,我立即召开老时、村组干部、有关对象户,开展面对面对话。通过努力,终于让老时拿到了久等的宅基地。2. 农村最缺的不是钱和物,而是致富富民的思路。这两年,在古城村组干部的组织和带领下,有的村民从单纯的农民变成了工人,在村子里的板材厂找了新工作,有的农民变成了农村经纪人,成了蔬菜专业种植户或水产品养殖户,村里也新建了村部,修建了小学,集体经纪也有了相称的收入,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积极摸索帮扶致富的新路子,以实际行动惠及老百姓。我在进一步调研的基本上,因地制宜,一方面,引导xx居委会村支两委转变老式思维方式,实行产业构造调节,协助蔬菜种植户改建连片蔬菜大棚。为充足调动农民朋友进行设施蔬菜,大棚蔬菜

16、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指引x居委会充足发挥种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充足调动村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并且积极联系镇农技部门,为蔬菜种植户带来的最新的种植技术和有关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这次“三解三促”活动真正让干部受到锻炼,群众得实惠,帮农民增收,促农村发展。对农村基本设施建设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我将积极搞好服务,为联系村办实事,增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我坚信通过人们的齐心合力,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将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篇四:10思想报告:看农村之变化1思想报告:看农村之变化尊敬的党组织:妈妈曾几次大发感慨:我原觉得有两眼窑,就够住了,万万没有想到还要盖房子?妈妈每一次所发感慨,虽然形式大体相似,但内容稍有不同。她最后一次大发感慨时,她们家已经搬到陕县锦绣园社区的别墅里去了。那是一套两层小楼,290多平米,坡形屋面,有花园、有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