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189125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8.1 国内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复合材料学界较普遍认为我国复合材料发展中亟待研究解决下列问题:( 1)在发展复合材料新品种的同时, 注意发展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技术, 特别是先进制造 技术;( 2)在研究复合材料构件无损检测方法的同时,加紧研究制定无损评价标准。 其中有五个问题是研究重点: 增强纤维的研制、生产与供应; 复合材料低成本生产技术; 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与发展; 复合材料生产环境及回收利用; 国际大环境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复合材料发展的对策。811 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1)引言 美国国防部关键技术计划指出:“下一代复合材料结构的研究

2、将侧重于材料的多功能 性能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美国用于这方面的研究经费为(1.7 1.8 )亿美元 /年。功能复合材料的成功应用, 使先进战略导弹弹头的有效载荷与结构重量之比大幅度提高 (达 到4:1 ),并实现了小型化、被动滚控和强突防。同时具有全天候能力和百米级命中精度。( 2)航天高技术对功能复合材料的要求1)军事对抗要求 航天高技术对功能复合材料的军事对抗要求包括: 生存性(全天候、突防、隐身、探测一透波); 小型化、轻质化(结构一功能一体化、多功能一体化); 高精度(稳定外形)。2)环境要求 航天高技术对功能复合材料的环境要求(即生存性要求)包括: 防热; 抗热应力;

3、抗侵蚀; 耐空间原子氧; 耐高低温交变; 耐空间辐射 阻尼减震。( 3)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包括:防热功能复合材料、透波和多功能复合材料、功能复 合材料的加工技术和功能复合材料测试评价技术。 防热功能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防热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先进碳 /碳复合材料技术、 先进碳 /酚醛防热复合材 料技术、低成本、碳 / 碳复合材料、新型防热复合材料探索和防热复合材料修补技术;探索研究防热复合材料现场诊断与损伤预警。 透波、多功能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透波、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先进介电防热复合材料技术、多功能复合材 料技术

4、和新型抗高能破坏复合材料探索。 吸波、隐身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 吸波、隐身复合材料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红外吸波隐身复合材料、雷达吸波隐身复合材料、隐身 / 结构复合材料和多功能隐身复合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主要研究内容 功能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先进碳 / 碳复合材料加工技术、 陶瓷基复合材料加 工技术、防热复合材料精加工技术和复合材料低损伤加工技术。 功能复合材料测试评价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功能复合材料测试评价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功能复合材料超高温性能测试评价技术、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质量控制、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失效分析技术和复合材料介电性能测试技 术研究。(4)航天

5、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1)防热复合材料按发展历程排列, 防热复合材料先后采用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高硅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 / 石英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 / 酚醛复合材料和碳 /碳复合材料。 下面主要介绍碳 /碳复合 材料和碳 / 酚醛复合材料。 碳 /碳复合材料碳/ 碳复合材料是战略核武器弹头端头的最佳候选材料;端头在应用过程中经受的环境恶 劣,对武器的气动特性和再入飞行特性影响最大,并直接影响弹头生存能力和落点精度。碳/碳防热复合材料初期主要解决再入过程的“热障”,通过外表材料的烧蚀来吸收热量以 避免热量传向内部。进一步研究抗热应力问题,即解决再入时气动热和严重温差所引起的热应

6、 力问题。当再入到12km以下时,自然或人为粒子云的冲刷,即烧蚀/侵蚀的耦合作用将引起烧蚀量增加和烧蚀不均匀,严重时会导致弹头失效。当前碳 /碳复合材料研究重点是制造烧蚀 /侵蚀外形稳定的先进碳 /碳复合材料;由三向正交 碳/碳复合材料向细编穿刺三向碳 /碳复合材料和耐熔金属芯增强细编三向碳 /碳复合材料发展。 碳 / 酚醛复合材料 在弹头的端头稍向后的部分,虽然其温度略低于端头,但占弹头表面积的大部分,这部分的防热问题也不能忽视。战略核武器弹头要实行小型化、轻质化、高精度。碳/酚醛是当前战略核武器大面积防热层的最佳候选材料。 因为大面积防热层一般约占弹头结构重量的 1/3 ,所以应 提高碳

7、/酚醛的抗烧蚀能力,减少防热层厚度,提高它在承载、抗核、吸波、隔热方面的潜力。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 碳/酚醛复合材料的工艺进展包括: 由重叠缠绕到倾斜缠绕; 由一般 酚醛树脂到高纯酚醛树脂;由单纯碳 /酚醛复合材料到引入特种添加剂的碳 /酚醛复合材料;由 外加压固化到内加压固化。当前,碳/酚醛对弹头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实现弹头被动滚控技术; 进一步小型化和轻质化。2)多功能复合材料航天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已经从初期的双功能 (如防热 /抗核)复合材料进入到三功能 (如 防热/透波/承载、防热 /抗核/承载)复合材料。 双功能(防热/抗核)复合材料 主要用作战略核武器端头前体材料。其工艺途径

8、包括:调整增强物不同结构(包括一体化整体编织、三维薄壁织物)、与不同组元混编或混杂纱编织、调节基体的组元(包括双基体) 和改进复合工艺。 三功能(防热/透波/承载)复合材料主要用于新型战略核武器弹头的天线窗材料和常规地/地惯性/地图匹配精确制导导弹天线罩材料。其工艺过程包括:浇注熔融硅陶瓷、三向正交石英增强氧化硅基复合材料、有机硅 热解方法制备有机硅复合材料(要求承受温度高于1500 C、并坚持数秒)和磷酸盐基(温度小于1500 C、但能坚持数分钟)复合材料。防热/透波 /承载三功能复合材料(天线罩材料)的新发展包括:采用石英增强二氧化硅, 吸收浇注熔融硅和三向石英的优点;采用内外层不同工艺,

9、材料外层突出耐烧蚀性,内层则突 出结构强度;采用界面匹配以保证高透波性能的要求;重点研究三功能一体化的匹配设计。 三功能(防热/抗核/承载)复合材料主要用于新型战略核武器特定再入滚转特征的多功能端头防热套。解决再入时大面积碳/酚醛因烧蚀热结构不匹配而引起块状剥蚀问题。为实现被动滚控、小型化、轻质化、强突防和 高可靠性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目前,其抗烧蚀性能已经达到二向碳/酚醛(防热 / 抗核)的水平,而抗核加固性能和承载能力则分别提高一个数量级。需要进一步对降低表面烧蚀粗糙度、 提高被动滚控性能、提高承载能力和隔热效率方面的进一步研究。3)隐身吸波复合材料 为了大幅度提高武器系统的突防能力和生存

10、能力,研究开发了隐身吸波功能复合材料,包括隐身材料与结构。研究重点是隐身吸波复合涂层,包括:研制高性能吸收剂、隐身吸波复合涂层设计、可见 光近红外远红外雷达波兼容原理和多功能复合涂层和多频谱隐身涂层的复合技术和大面 积施工工艺。4)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性能评估与质量控制技术 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性能评估与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防热材料烧蚀与剥蚀分析研究、功能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功能复合材料的断裂破坏与界面研究、模拟超 高温、超低温、空间环境下功能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与分析、功能复合材料构件的失效分析、 功能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功能复合材料构件在使用环境下的损伤起源与变化趋势和功

11、能 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的性能表征与质量控制。当前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是:碳/碳复合材料超高温(3000 C以上)力学性能测试技术研究。并重点解决超高温下小变形的测量技术;含钨丝碳/碳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研究。解决含钨丝碳 / 碳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方法,并对缺陷做到定位、定量分析。( 5)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展望 随着对航天功能复合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和研究越来越深入;复合材料在航天高技术上的 应用将越来越扩大;在航天高技术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功能复合材料中的透波(透微波、 透光)、人工介质材料、隐身功能复合材料(微波隐身、声波隐身)、梯度功能复合材料、其 他材料(磁屏蔽、电磁屏蔽、抗 x 光辐射

12、、仿生、摩擦、超导)等均给予较大的关注。812 结构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用针刺毡/沉积碳(CVD)制造的C/C复合材料刹车片,比碳布 /沉积碳(CVD )刹车片的剪切强 度提高56%,平均导热系数提高1倍,达到13.6 w/(m? k)。刹车过程平稳,磨损率低。针刺毡由三层结构组成:即上、下两层用30-100mm勺短纤维随机排列后加压针刺而成,中间为无纬连续长纤维束,三层之间用针刺连接,由于针剌纤维的方向垂直于摩擦面,增加了导 热通道, 从而提高了此方向上的导热系数。 这种材料成本低,仅为碳布 /沉积碳复合材料的 1/4 。用PCS/DV系,加压浸渍一裂解(先驱体转化)法制备C纤维/SiC复合材

13、料。与常压裂解法相比,性能大为提高。密度可增加到1.892.05g/cm 3。弯曲强度为511MPa断裂韧性达1/215.19MPa? m1/2。采用短期化学气相渗透(ICVI)法与先驱体(PCS浸渍一裂解(重复三次)法混合工艺制备33D-C纤维/SiC复合材料。3D-C纤维/SiC复合材料的密度可达2.0 g/cm以上。弯曲强度达到643MPa断裂韧性达到17.9 MPa? m/2。其性能较单纯浸渍一裂解法大为提高,且生产周期缩短。用热解碳对纤维进行涂层时,涂层厚度对3D-C纤维/SiC复合材料性能有显著影响,存在一最佳界面厚度。热解碳层厚度为0.7 m左右时,C纤维/SiC复合材料的界面结

14、合适中,综合性能良好。热解碳涂层能够改善纤维与基体的结合质量,弥补其表面缺陷,使纤维的物理性能得到改善。81 3 值得重视的复合材料研究新动向(1)引言 为了使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以外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能力,拓宽应用领域,参考国 外复合材料的研究动向和国内的实际情况,值得重视的复合材料研究新动向是:降低复合材 料成本(包括改进和简化复合材料工艺和减少辅助设施);复合材料再生利用。( 2)降低复合材料成本 降低复合材料价格需采取的四种途径:降低碳纤维原丝成本;发展大丝束碳纤维;将单根 碳纤维的直径变细;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效率和减少辅助设施。1)降低制造碳纤维的原丝价格因为碳纤维原丝

15、的成本约占碳纤维成本的60%,通过降低原丝价格实现碳纤维价格的下降,是使先进复合材料降价的重要途径之一。日本岩石山研究所认为:碳纤维价格只有降至每公斤 16.5 美元以下,其复合材料才能在汽 车工业中与普通钢材竞争。 而日本东丽公司的 T-300(12K) 的价格约为每公斤 33.07 美元; 卓尔泰 克公司的Panex33-0048的价格为每公斤17.64美元。后者已经接近与普通钢材竞争的价格。2)发展大丝束碳纤维国际上碳纤维的丝束一般为 3K、6K、12K。东丽公司正发展24K的碳纤维;卓尔泰克公司生产48K(Panex33-0048)、160K(Panex33-0160)和320K的碳纤维。他们认为大丝束碳纤维并不影响 在一般工业中的应用,而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据称已降至1516美元/公斤。可广泛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体育用品、建筑及结构修补。3)将单根碳纤维的直径变细新型细直径碳纤维只有现有碳纤维直径的 1/150,但其强度 、模量、密度等力学和物理性 能不仅不降低,而且个别指标(如强度)还可能增高。它们是用碳氢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直接制成的非连续碳纤维。由美国空军和俄亥俄 州应用科学公司共同资助研究。4)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