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一月考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187518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一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一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一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一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一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一月考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题一、基础知识选择(24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嶙峋(xn) 啜泣(chu) 迸溅(bng) 忍俊不禁(jn) B收敛(lin) 骸骨(h) 峰峦(Lun) 一瞬(shn)间C喑哑(yn) 静谧(m) 潜行(qin) 头晕目眩(xun)来源:Zxxk.C D狩猎(shu) 预兆(zho) 圆弧(h) 更胜一筹(chu)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A仙露琼浆 伫立 喧滕 丝丝缕缕 B一丝不苟 葱拢 弥漫 惊慌失措 C开膛破肚 喧嚣 和睦 昂首挺立 D一页孤舟 椭圆 劫掠 海枯石烂 3、选出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

2、()(3分)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B来的小伙儿十八、九岁的年纪,精神抖擞,充满活力。C在这横跨中国南部的“户外采风”中,东方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酷暑、严寒、狂风、暴雨、沙尘等越向西就越是人烟稀少。东方不得不经常风餐露宿。D“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节日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霓虹闪烁,真是令人头晕目眩。B看到他那瘦骨嶙峋的样子,我们怎能不生心怜悯呢?C他说话做事总是小心翼翼,害怕伤着

3、别人。D.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海、王明、马俊三位同学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见贤思齐。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的一项是( )(3分)A.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B.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C.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D.为了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县法制部门近期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法律常识竞赛。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B.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C酒店经理对员

4、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的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7选出下列作家作品搭配错误的一项()(3分)A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B紫藤萝瀑布宗璞(当代)铁箫人语C虽有嘉肴儒家经典礼记D河中石兽纪昀(明代)阅微草堂笔记8、将句填在横线上,选出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3分)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_,_;_,_,_ 。 在苦难中奋起 有的人甘于沉沦 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最终获得了成功 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 B C D 二、综合学习(9分)1、语文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请你将下面的错字改正并字端正、规范、清楚写

5、在格子里。(3分)老骥伏厉 ,志在千里。2、仿照例句,写一组句子。(3分)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仿句: 3、名著阅读。(3分)繁星春水是冰心的诗集,现在你要想同学推荐这本书,请从内容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推荐。_三、名句默写。(11分)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关怀的句子是 , 。2、曲径通幽处,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来源:5555& 5、_,夜泊秦淮近酒家。6、在观书有感中写要不断读书学习才能有新的收获和境界的句子是 ? 。 7、无可奈何花落去, 。8在过故人庄中写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

6、的句子是 , 。四、古文阅读按要求答题。(44分)(一)虽有嘉肴阅读(21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加点的词语。(8分)(1)虽有佳肴( ) (2)不知其旨也( )来 (3)教然后知困( ) (4)学学半(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3、 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节拍(划一处)。(2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 (1

7、)本文的中心句子是_(2分) (2读了本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3分)(二)河中石兽阅读(共23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

8、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 , , ?5、下解释划线的词语(8分) A山门圮于河( ) B棹数小舟( )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D遂反溯流逆上矣(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译文: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 7、讲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3分)A、 尔辈不能究物理; 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8、老河兵得出的结论则为( )(3分)A、水不能冲石; B、转转不已,遂反朔流逆

9、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 D、石必倒掷坎穴中。9、默写原文中空缺部分。(3分) 五、现代文阅读。(12分) 灯影下的人生生命里使用煤油灯的那段日子,充满了泪的挣扎。 那时,我才五岁多。父亲失业,我们一家五口,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迁进了一间租来的小木屋里。木屋很简陋,无水又无电。白天阴阴,夜晚暗暗。地面潮湿,蚊虫很多。由于整个区没有电力的供应,所以,夜晚一来,处处伸手不见五指。母亲在屋子里点了几盏煤油灯,飘忽不定的火舌,将幢幢的人影这里那里胡乱的贴在木屋的四壁上。屋里明明只有五个人,可是,壁上的黑影,却把一种无声的热闹带了进来。这个穷苦的家,有爱。爱是一把蘸了蜜糖的刷子,把孩子的心,髹得甜滋滋的。爸爸爱说笑,尽管在外面为了生活而碰得焦头烂额,但是,他把他的忧他的烦搓成一小团,密密地锁在心扉中,他给孩子的,是成箩盈筐轻松的笑语。小小的木屋,常常被笑声震得几乎崩塌下来。终于,父亲的生意有所好转。我们一家子在一座类似大杂院的大房子里租下了一个小房间。这时,最小的弟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