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卷及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187054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卷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 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卷及答案班级:(时间:60 分钟 姓名:分数:100 分) 分数:一、选择题(共 25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下图)。这一伟大工程 ( )A中心是长安 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B最南端到达今天的扬州 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2、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 B C D3、唐代以前,耕犁需要两头牛才能牵引,对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田来说难以推 广使用。唐代以来,耕犁逐渐被长江下游地区的农民所接受。下列农具与此变 化有关的是( )A B1 / 8C D4、下面两位人物的对外

2、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B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5、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吕后 B孝庄 C武则天 D慈禧6、“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 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7、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 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 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A黄帝 B舜 C禹 D启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对应的朝代是( )A

3、商朝、秦朝、三国 C商朝、唐朝、明朝B隋朝、唐朝、元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9、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兵部 东厂 锦衣卫 刑部2 / 8A B C D10、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 是( )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 D陈胜、吴广起义11、“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 弃”,反映了唐太宗( )A勤于政事 B善于纳谏 C节俭治国 D重视人才12、唐蕃和亲是我国的一段历史佳话,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唐朝公主是 ( )A金城公主 B王昭君 C西施 D文成公主13、宋时,“状元登第

4、,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 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A渴望夺回幽蓟地区 B崇武抑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 14、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兴起 C商业的发展 D畜牧业繁荣15、“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 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 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16、由契丹族建立的政

5、权是( )A辽 B西夏 C金 D元朝17、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速与“浪子”燕 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 等。请问,他们走到的地方当时被称作( )A坊 B市 C瓦舍3 / 8D夜市18、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9、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多年分裂局面,使南北重新统一的是(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20、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 的主题是( )A唐朝繁荣辉煌的文学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B宋代领先世界

6、的科技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21、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人类有史以来 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修筑都江堰 C发明活字印刷术B改进造纸术 D制造地动仪22、“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这段话体现 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A汉族与南诏 B匈奴与回纥 C汉族与突厥 D汉族与吐蕃 2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保甲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24、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 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

7、方只有一个, 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 路。”这段话不能说明( )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B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C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D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25、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4 / 8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二、非选题(第 1 题 18 分,第 2 题 15 分,第 3 题 17 分,共 50 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8、。材料二汪洙神童诗载初元年(690 年)二月,武则天“策问贡人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 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 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 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 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1)材料一中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与 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该制度选拨官员的依据是什么?(2)在这一制度创立过程中隋文帝和隋炀帝分

9、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3)根据材料二,武则天是如何对科举制进行创新的?(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历史地图册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5 / 8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泰汉统一的多民族中 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子心原天下.百家新说送出汇聚成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请回答:(1)材料中图王朝的建立者是谁?该王朝开创的哪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永 袭?(2)从图一到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巩固疆土,图二王朝 建立了什么制度?结

10、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商周时期典型的文明成果。 (3)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归纳“兼井战争”的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4)综上所述,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 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 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 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 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

11、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1)材料一中的“商君”实行变法受到谁的支持?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 面的内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江南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 施?(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6 / 8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 25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D2、A3、B4、D5、C6、C7、C8、A9、C10、D11、D12、D13、D14、A15、A16、A17、C18、C19、C20、B21、B22、D23、C24、C25、B二、非选题(第 1 题 1

12、8 分,第 2 题 15 分,第 3 题 17 分,共 50 分)7 / 81、(1)科举制度。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2)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 举制的正式创立。(3)创立殿试制度。(4)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 竞争机会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 象。(意思相同或相近,答出 3 点即可)2、(1)禹。王位世袭制。(2)地域扩大。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3)春秋战国时期。带来了灾难,促进了民族交融。诸子百家学说。(4)中华文明发展的奠基阶段。3、(1)秦孝公;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北方战乱不休,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 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3)迁都洛阳;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4)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或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