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项目建设方案报告编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18349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项目建设方案报告编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2年项目建设方案报告编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2年项目建设方案报告编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2年项目建设方案报告编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2年项目建设方案报告编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项目建设方案报告编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项目建设方案报告编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项目建设方案报告编制 一、建设标准和规模 (一)、建设标准 本项目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执行。 (二)、建设规模在各乡镇内。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为: 新建二层砖混结构楼房一栋,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配套建设水、电和信息化设施、室外环境。 二、项目工程布局及设计方案 (一)、总平面布置 1、总平面设计思想 结合场址建设条件,注重区域文化氛围,创造具有活力的空间。通过建筑和绿化、道路等协调设计,创造适宜工作、休养、尺度宜人、各具特色的外部空间。 (1)、充

2、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展现人与自然、人与科学、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新建建筑与原有环境在空间组织上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不同层次的、丰富生动舒适的生活、工作空间。 (2)、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有机组织空间布局,创造注重自然的生态环境,追求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高度统一,塑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3)、布局力求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布局,明确分区,较好地解决建筑、环境、场地的有机关系。 2、总平面布置原则 (1)、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建筑物规划;(2)、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可能体现建筑物设计合理,方便生活、工作的原则; (3)、依据国家有关规

3、划、建筑、环保、防火、抗震、劳动安全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4)、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加大绿化面积,美化环境;(5)、总图布置时,要考虑到建筑物发展规划和人流出入的合理性。 3、总平面布置方案 主体建筑物沿道路走向顺向布置,原则上朝向以有利于夏季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为原则。主体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5米,与周边建筑物间距10米,在场地范围内尽量多地布置绿地,并综合考虑消防通道和步游小道建设,同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 (二)、土建工程 1、建筑设计(1)、设计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 (2)、设计方案、综述

4、本项目选用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中的县级d型。 、平面布局 拟建建筑物主要采用传统的条形平面布局,总长15米,进深10米,为内走廊式二层建筑物。 、建筑空间 建筑物室内布置简洁灵活,房间基本单元开间为3.0米,进深为4.5米,层高3.64.5米,楼梯和卫生间的布置考虑到人流集中的特点进行布置。 、建筑立面造型设计建筑物造型设计力求简洁整齐、和谐统 一、庄重典雅、立意新颖。整个建筑远观轮廓起伏、有特征、体形比例优美,近看有细部、有内容。造型设计力求空间构图的均衡和多向性,不是单纯的主要立面和次要立面,而是从空间体形入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有变化、有起伏。色彩主要以白为主,局部采用银

5、灰、粉红形成对比。 2、结构设计(1)、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972002);、其它有关的现行国家规范、规程及标准。(2)、自然条件、抗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度。 、荷载 风载:0.30kn/m2,恒载:0.50kn/m2,活载上人屋面: 2.0kn/m2, 不上人屋面。0.5kn/m2。(3)、结构安全 本工程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安全

6、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二级。 (4)、建筑结构方案 拟建建筑物采用砖混结构,楼面为梁板式。室内层高为3.6米。、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的设计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场地的地震危险性作综合评价,正确确定地基承载力。基础埋深应根据地质情况、土的冻层深度以及地下水位等情况综合考虑后确定。本项目拟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后的人工基础。 、结构形式 本工程承重结构体系采用砖混结构,砌体采用mu10页岩砖,楼板主要为预制空心楼板(局部现浇)。为了提高墙体承载力的稳定性,设有明柱和暗柱。 、结构材料 钢筋采用hrb2 35、hrb3 35、hrb400热轧钢筋;混凝土等级。基础部分、构造柱、圈梁、楼梯

7、过梁均采用c20。 (三)、安装工程 1、给排水工程(1)、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室内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96); 、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2)、设计范围 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建筑消防用水等。(3)、设计原则 根据本项目的规划设计,合理预测需水量,按各用水单元要求,合理分布于全楼,在满足用水单元用水量、水压要求及考虑施工和维修便捷的原则下,尽可能缩短室内供水管线的总长度。 给水系统应根据生活等各项用水对水质、水温、水量和水压的要求,结合室内外给水系统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或综合判定方法确定。

8、 结合本项目的规划设计,合理预测污水量,建立合理完善的排水系统,有效收集污水,同时尽可能考虑工程造价和运行管理维护费用。(4)、给水系统、水源 本项目用水就近由城市市政供水干管接入,供应量可满足办公需要。给水水质标准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之规定。 、用水量 供水标准。用水按50升/人班计算。项目实际用水量由班次人数确定。 、系统选择a、室外给水系统 从城市市政供水干管引入,在给水管上安装水表和闸阀,本项目建筑为2层,在市政管网供水压力服务范围之内,因此,办公用水由市政直接供水。 b、室内给水系统 由接入室内的供水干管,经立管通向各楼层,各楼层引出供水支管,通向各用水点。 (5)、排水系统、生活

9、污水系统排水量 本工程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0%计。、污水的收集与排放系统室内卫生间的粪便污水和废水分流排放,采用单立管排水系统排放至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用d200混凝土管接入市政排水管网。 室内排水主管系统一般采用主通气立管系统,以改善通水条件,按规范设置清扫口,并在适当位置设置地漏。 、雨水的收集和排放 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设置屋面pvc雨水口、雨水斗、落水管,将雨水排放到明渠收集后,统一排放至市政排水管。 (6)、管材及接口、给水管材 室内生活给水管材采用铝塑复合管,压紧式卡套连接;室外给水管道dn50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dn50采用给水铸铁管,石棉水泥接口。 、排水管材

10、 室内排水管道采用upvc排水塑料管,粘接连接;室外排水管道dn100采用排水铸铁管,石棉水泥接口;dn200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套环接口或钢丝网抹带接口。 (7)、消防用水 项目拟建建筑物使用市政消防设施,消防用水量不再增加。 2、供配电工程(1)、设计依据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2)、设计范围 建筑物室内的电力、照明等供电、屋面防雷系统,低压配电接地保护

11、系统等。 (3)、供电设计 供电电源由项目所在附近市政供电线路接线口引入,供办公用房用电。供电设施应安全可靠,保证不间断供电。 (4)、敷设方式 在建筑物一层设总配电箱,楼内强电及弱电垂直布线采用电缆穿管暗敷以树干式,每层设配电箱,水平干线采用穿管暗敷以放射式,地下采用电缆沟或电缆直接埋敷。 室内分支线路采用bv500型铜芯塑料绝缘线、穿钢管或塑料pvc管沿墙、楼板或地坪内暗敷设。(5)、照明、照明电源 采用tncs接地系统的配电线路供电,电压220伏。照明标准按国标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设计。不能保证持续供电的地区,可设自备电源。 、照明配电系统 照明配电采用pz20型照明

12、配电箱为照明用电设备配电,其安装方式均采用在墙内暗装的方式。导线选用bv200/500型,穿塑管在墙内、地板内或在楼板板缝内暗敷。照明用电设备的接地和接零要严格分开。 (6)、防雷与接地 、本设计防雷系统采用在建筑物屋面明装避雷带作接闪器,利用柱子内的主筋作引下线,利用柱子基础内的钢筋作接地极,在建筑物四周沿柱基敷设镀锌扁钢作接地干线,将各柱基连在一起,构成环形接地网。接地系统采用tncs系统,电器设备装置的接地与各自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共用一套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所有建筑物的进线电缆在入户处均需作重复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所有插座接地极、配电箱金属外壳等均需与接地线可靠

13、连接,屋面上突出之金属体、建筑造型、结构钢筋、屋面楼板内钢筋、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均要可靠接地。 3、弱电工程(1)、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20893)、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2)、设计范围电话、宽带等。、电话通讯系统 根据实际需要,每间用房设置12个接线口。、宽带 宽带引至每个房间,每间用房设置12个接线口。 4、暖通工程 本工程暂不考虑供暖、通风设施 (四)、节能设计 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2)、公

14、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2005) 2、建筑物节能体系和主要节能技术措施 (1)、本项目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屋面1.0、外墙1.2;(2)、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用3厘米厚水泥复合保温砂浆;(3)、外墙阳台、阴角、勒脚、窗洞口四侧、雨蓬、女儿墙、管道穿墙洞口、屋面等与空气接触处均作2厘米厚水泥复合保温砂浆保温层; (4)、在满足采光、通风等要求下尽量减少窗洞口面积,外窗采用塑钢窗框(单框); (5)、外窗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透明玻璃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规定的3级,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玻璃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