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效并流蒸发器设计说明(精品)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18078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效并流蒸发器设计说明(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双效并流蒸发器设计说明(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双效并流蒸发器设计说明(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双效并流蒸发器设计说明(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双效并流蒸发器设计说明(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效并流蒸发器设计说明(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效并流蒸发器设计说明(精品)(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目 录第一章 任务书31.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3第二章 蒸发工艺设计计算321蒸浓液浓度计算322溶液沸点和有效温度差的确定4221各效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5222各效由于溶液静压强所因引起的温度差损失5223由经验不计流体阻力产生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624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和有效温度差在各效中的分布825有效温差再分配8第三章 蒸发器工艺尺寸计算1131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11311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11312循环管的选择11313加热室直径及加热管数目的确定113

2、14分离室直径与高度的确定1232接管尺寸的确定13321溶液进出口13322加热蒸气进口与二次蒸汽出口13323冷凝水出口13第四章、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1341气液分离器1342蒸汽冷凝器14421由计算可知,进入冷凝器的二次蒸汽的体积流量可计算得到冷凝器的直径D14第五章 工艺计算汇总表14第六章 工艺流程图、蒸发器设备简图及加热器的管子排列图1541工艺流程图1542中央循环管切面图15第七章 课程设计心得16参考文献:17第一章 任务书1.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含固形物16%(质量分率,下同)的鲜牛乳,拟经双效真空蒸发装置进行浓缩,要求成品浓度为49%,原料液温度为第一效沸点(60),加

3、热蒸汽压力为450kPa(表),冷凝器真空度为94kPa,日处理量为15吨/天,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试设计该蒸发过程。假定采用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双效并流进料,效间流动温差损失设为1K,第一效采用自然循环,传热系数为900w/(m2k),第二效采用强制循环,传热系数为1800w/(m2k),各效蒸发器中料液液面均为1m,各效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均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并假设各效传热面积相等,忽略热损失。第二章 蒸发工艺设计计算21蒸浓液浓度计算多效蒸发的工艺计算的主要依据是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及传热速率方程。计算的主要项目有:加热蒸气(生蒸气)的消耗量、各效溶剂蒸发量以及各效的传热面积。计算的已知参数

4、有:料液的流量、温度和浓度,最终完成液的浓度,加热蒸气的压强和冷凝器中的压强等。蒸发器的设计计算步骤多效蒸发的计算一般采用试算法。(1)根据工艺要求及溶液的性质,确定蒸发的操作条件(如加热蒸气压强及冷凝器的压强),蒸发器的形式、流程和效数。(2)根据生产经验数据,初步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各效完成液的浓度。(3)根据经验假设蒸气通过各效的压强降相等,估算个效溶液沸点和有效总温差。(4)根据蒸发器的焓衡算,求各效的蒸发量和传热量。(5)根据传热速率方程计算各效的传热面积。若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不相等,则应按下面介绍的方法重新分配有效温度差,重复步骤(3)至(5),直到所求得各效传热面积相等(或满足预先给

5、出的精度要求)为止。F=1875kg/h 总蒸发量:W=F(1-)=1875(1-)=1262.8kg/h 并流加料蒸发中无额外蒸汽引出,可设:W2 =1:1.1 而W=W1+W2 =1262.8kg/h 由以上三式可得:W1=601.4kg/h;W2=661.4kg/h;设各效间的压强降相等,则总压强差为: X1=0.24; X2= =0.4922溶液沸点和有效温度差的确定由各效的二次蒸汽压强从手册中查得相应的二次蒸汽温度和汽化潜热列与下表中: 蒸汽压力(KPa)温度()汽化热(kJ/kg)一效加热蒸汽551155.32101.9一效二次蒸汽19.9602393.9二效加热蒸汽19.8592

6、313.4二效二次蒸汽7.439.82401.6进冷凝器蒸汽738.82403.8 多效蒸发中的有效传热总温度差可用下式计算:有效总温度差 式中 -有效总温度差,为各效有效温度差之和,。-第一效加热蒸气的温度,。-冷凝器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气的饱和温度,。-总的温度差损失,为各效温度差损失之和, =/+/+/式中 /- 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由于蒸发器红溶液的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由于管道流体阻力产生压强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221各效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则 f =0.0= = =0.28 =.0= 0.66 =1.19 =0.28+1.19=1.

7、5 222各效由于溶液静压强所因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由于蒸发器中溶液静压强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某些蒸发器在操作时,器内溶液需维持一定的液位,因而蒸发器中溶液内部的压强大于液面的压强,致使溶液内部的沸点较液面处的为高,二者之差即为因溶液静压强引起的温度差损失,为简便起见,日夜内部的沸点可按液面和底层的平均压强来查取,平均压强近似按静力学方程估算:pm=p/+式中 pm蒸发器中 液面和底层的平均压强,pap/二次蒸气的压强,即液面处的压强,pa溶液的平均密度,-液层高度g-重力加速度,根据pm=p/+取液位高度为1米有牛乳的平均密度=1.030kg/m Pm1=25.0KPa Pm2=KPa 对应的饱

8、和溶液温度为: T=63.3 ; T =49.2; 根据 = 式中 -根据平均压强求取牛乳的沸点,-根据二次蒸气压强求得水的沸点 所以1= T- T=63.3-60=3.3 2= T - T=49.2-39.8=9.4 =3.3+9.4=12.7223由经验不计流体阻力产生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由于管道流体阻力产生的压强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在多效蒸发中末效以前各效的二次蒸汽流到次一效的加热室的过程中由于管道阻力使其压强降低蒸汽的饱和温度也相应降低由此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即为,根据经验其值可以省略。=1+1+1=3根据以估算的各效二次蒸汽压强及温度差损失,即可由下式估算溶液各效溶液的沸点t 所以总的

9、温度差损失为 =+ =1.5+12.7+3=17.2 溶液的沸点ti=Ti/+ 0.28+3.3+1=4.6 所以各效溶液沸点:t1=60+4.6=64.6,t2=38.8+11.6=50.4由手册可查得551KPa饱和蒸汽压的温度为155.3,汽化热为2101.0KJ/kg,所蒸汽压力(KPa)温度()汽化热(kJ/kg)一效加热蒸汽551155.32101.9一效溶液19.964.6一效二次蒸汽19.8602313.4二效溶液2550.4二效加热蒸汽19.8592313.4二效二次蒸汽7.439.82401.6进冷凝器蒸汽738.82403.823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水量的计算第i效的

10、焓衡算式为:有上式可求得第i效的蒸发量.若在焓衡算式计入溶液的能缩热及蒸发器的热损失时,尚需考虑热利用系数一般溶液的蒸发,可取得0.960-x(式中x为溶液的浓度变化,以质量分率表示)。 第i效的蒸发量的 计算式为式中 -第i效的加热蒸汽量,当无额外蒸汽抽出时= - 第i效加热蒸气的汽化潜热 -第i效二次蒸气的汽化潜热-原料液的比热 -水的比热,-分别为 第i效及第i-1效溶液的沸点-第i效的热利用系数无因次,对于加热蒸气消耗量,可列出各效焓衡算式并与式(3-2)联解而求得。 第一效的焓衡量式为:W1= 由相关手册查得cp0=3.89Kg.)W=同理第二效的热衡算式为:W (a) W =0.7

11、85 = 联立(a),(b),(c)式,解得:W=707.2kg/hW=555.6kg/hD=861.4kg/h24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和有效温度差在各效中的分布 任意一效的传热速率方程为Si=式中 -第i效的传热速率,W。 -第i效的传热系数,W/(m2, ). -第i效的传热温度差, Si-第i效的传热面积,m2误差为,误差很大,应调整各效的有效温度差,重复上述计算过程。25有效温差再分配重新分配有效温度差得,重复上述计算步骤(1) 计算各效料液浓度 由所求得的各效蒸发量,可求得各效料液的浓度,即 X1=; X2= =0.49(2) 计算各效料液的温度 因末效完成液浓度和二次蒸汽压力均不变,各种温度差损失可视为恒定,故末效溶液的温度仍为50.4,即 则第二效加热蒸汽的温度(也即第一效二次蒸汽温度)为 所以第一效料液的温度为t=82+4.6=86.6第一效料液的温度也可下列计算t=155.3-67.7=87.6 说明溶液的各种温度差损失变化不大,不需重新计算,股有效总温度差不变,即温度差重新分配后各效温度差情况列于下表:效数第一效第二效加热蒸汽温度155.382有效温度差()67.731.6料液温度()86.650.4(3)各效的热量衡算 第一效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