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17920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练习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地理必修三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A干湿地区 B行政区 C热量带 D自然带 2与北美洲相比,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是 A极地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回答3-5题。3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4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5松下电器公司是全球著名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初

2、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运输6.对图1地区的地理特点描述可信的是A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B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C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低D处在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读 “沿20N所做的地形剖面图”,(图2)回答7-10题。7甲地所在半岛的平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农耕制度A水稻 一年三熟 B小麦 一年二熟C天然橡胶 一年三熟 D香蕉 一年一熟8乙所在地区名称及其主要气候类型是A印度半岛 热带雨林气候 B印度半岛热带季风气候 C中南半岛 热带季风气候 D斯里兰卡热带季风气候9若我国某集团要

3、向甲半岛的某个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下列产业适宜的有A轮胎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10甲地中的a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是亚洲跨国最多的河流,其名称是A湄南河 B湄公河 C萨尔温江 D布拉马普特拉河综合地形、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读图7回答11-13题。11这种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12图7中各大自然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13区域多是草原、荒

4、漠牧区,区域多是农耕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14.下列哪些现象不属于荒漠化的范畴A. 沙质漠化 B. 石质荒漠化 C. 次生盐渍化 D. 过度开垦化读图,回答15-17题。15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A 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16该图体现了能源基地建设的A扩大煤炭开采量B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C减少煤炭开发以缓解交通压力D提高煤炭外运能力17下列关于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条件的评价正确的是A临黄河,水运条件

5、便利,有利于原煤输出 B山西煤炭不适合通过黄河外运C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的煤炭外运网已逐步形成D加强坑口电站建设和炼焦业,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当地环境保护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8-19题。18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19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A沙尘暴频度减少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2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能够提供定位外,还能够提供的服务

6、包括: 授时测速农作物长势监测气温异常监测ABCD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从而影响区域的生产生活及发展方向、发展水平,结合图10,回答21-23题。21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东北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纬度高,松嫩平原纬度低 B.两地虽然都是雨热同期,但松嫩平原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的土壤肥沃,松嫩平原的土壤贫瘠 D.长江三角洲的水力资源丰富,松嫩平原的石油资源丰富2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松嫩平原作物生长期较长 B长江三角洲降水较少 C长江三角洲海洋性较强 D松嫩平原高温多雨23.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相

7、比,矿产资源条件差异是 A松嫩平原矿产资源贫乏 B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 C松嫩平原石油等矿产较丰富 D长江三角洲石油等矿产较丰富24图11亚马孙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对其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是由于 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B粗放的畜牧经营方式C滥捕滥杀野生动物D过度引水灌溉25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雨林观光生态旅游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A B C D 26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干湿地区 B自然区 C高原区 D热带雨林区27不适宜作为海南特色经济发展的是 A油气化工和汽车制造 B木材加工和有色冶金

8、C热带水果花卉生产与加工 D海洋生态和民族风情旅游读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2829题:28该植被最有可能是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29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69题:3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31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3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A植被

9、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33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34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35中共中央在“十六大”中提出我国社会发展应采用“科学的发展观”,其核心观点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36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为适应区域发

10、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A B C D读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3740题:37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130E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38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39城市P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技术的研发人才40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

11、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二、综合题(50分)26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图13为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其荒漠化发展统计图。材料二:图14是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和地表景观分布图。(1)根据图13中的统计图归纳70年代以来内蒙古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变化的特点是 。据此判断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2)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在风沙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是 ;主要生态作用是 。(3)据图14说出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分析产生的

12、自然原因。(4) 指出图14地区荒漠化问题最突出的地带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 地区,并说明荒漠化主要表现和实质 。27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1)请据图18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优越性。(8分)(2)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图19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12分)28.读 “黄河三角洲1956一1996年4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 简述1956年1996年4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海域和水域面积的变化及产生此种变化的原因。(6分)(2)1996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未利用土地在空间分布上发生的变化及原因,对现有未利用土地应如何开发利用? (6分)(3)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国土整治任务有哪些?(要求至少答出3项)(国土整治是对国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总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