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标整理化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179166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据课标整理化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根据课标整理化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根据课标整理化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根据课标整理化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根据课标整理化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根据课标整理化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据课标整理化学复习资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块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第一单元物质的多样性一、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1、认识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解释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宏观方面: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微观方面: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二、 物质的分类1、 了解氧化物的组成,能识别氧化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例CO2、CO、 SO2 、 P2O52、 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组成,能区别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Fe, S, O2(2)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CO2 、KMnO4 (3)区别单质

2、和化合物是从元素的种类的多少来区别,两者的共同点:都为纯净物。3、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组成,能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是指只有一种物质。例氧气。(2)混合物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例空气(里面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4、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组成,能区别有机物和无机物。(1)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CO、CO2、CO32-等除外。例CH4、C2H5OH (酒精)CH3COOH(醋酸)等。(2)无机物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第二单元微粒构成物质一、 物质的微粒性1、 了解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了

3、解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气体(除稀有气体)、水、有机物等。(2)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属单质、碳的单质等。(3)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碱、盐等。2、 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核心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明:这些物质必须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这概念的实质是指若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则分子就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概念的实质是指若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不发生变化。)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例Mg2+ 、 SO42-3、 了解分子的主要性质。(1)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4、(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二、原子的构成1、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2、 知道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 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例三、 原子与分子,原子与离子的关系和相互转化1、 了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在分;2、 了解原子通过核外电子的得失,可以形成阴、阳离子,如:CI- 、 Na+,3、 了解带电的原子团也是离子,如OH- 、SO42-等。四、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1、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2、3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为稳定结构。2、 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1)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2)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成为阴离子(3)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为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第三单元化学元素一、 常见元素1、 了解元素的含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 认识氢(H)、碳(C)、氧(O)、氮(N)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1)人体内元素百分含

6、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氢(H)、碳(C)、氧(O)、氮(N)。(2)地壳内元素百分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氧(O)、硅(SI)、铝(Al)、铁(Fe)、3、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上册书75页表4-3)4、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N”既表示氮元素,又表示氮元素的一个原子。二、 元素的简单分类1、 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2、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方法: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进行排布,那么电子层数就是该元素所处的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就是该元素所在的族。例氧元素核外电子

7、的排布为 那它就是在第二周期第六族。第四单元物质的组成表示一、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 了解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 记住几种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银氯氢,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四碳三五氮二四六硫齐全。-1价氢氧根硝酸根;-2价碳酸根硫酸根;+1价铵根。二、化学式1、了解化学式的含义四个含义:(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3)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4)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单质:氧气 氢气 氮气 氯气 氧化物: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二氧化锰 五氧化二磷 氧化钙3、 能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第一步:写组成物

8、质的元素,+价在前价在后;第二步:元素上方标化合价;第三步:将化合价交叉标在元素的下脚,然后约简。(或求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后,再求原子个数,标在元素的下脚)。第四步:检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是不是为零。4、 能应用化合物的化学式推求元素的化合价。原则: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二、 相对原子质量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三、相对分子质量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第五单元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一、 物质的变化1、 了解物质能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2、 了解化学变化及特征。化学变化

9、是指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其基本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二、 化学变化与能量1、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吸热反应的代表:C+CO2=2CO放热反应的代表:燃烧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呼吸作用。2知道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例,生活中的燃烧反应、呼吸作用。三、 催化剂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第六单元、几种化学反应一、 反应类型1、 了解化合反应的特征,能识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例CaO+H2O=Ca(OH)22、 了解分解反应的特征,能识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由两种

10、或两种以上物质。例H2CO3=H2O+CO23、 了解置换反应的特征,能识别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例Fe+H2SO4=FeSO4+H24、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特征,能识别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例:NaOH+HCI=NaCI+H2O(化合价不变)5、 初步了解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元素发生的反应。有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燃烧,还有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二、 金属活动性顺序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I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强 弱2、能

11、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排在前面的金属活动性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K、Ca、Na)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第七单元质量守恒定律一、 质量守恒定律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微观解释: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求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 宏观表现: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运用于化学方程

12、式的灵活计算,可化繁为简)(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通过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求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二、化学方程式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1)可反映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2)可反映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之比。(3)可反映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2、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化学式、反应条件书写正确。(2)要配平。(3)“”“”标注正确。第八单元溶液一、 溶液1、 了解溶解现象,知道物质的溶解伴随有热量的边变化。(1) 溶质在溶液中是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的。(2) 溶质在溶液中溶解时,有两个过程即扩散过程(吸热)和水合过程(放热),溶解时的热量变化为两者时的综合。(3) 溶质在溶液

13、中溶解时温度升高的代表:氢氧化钠固体(NaOH)。 溶质在溶液中溶解时温度不变的代表:氯化钠固体(NaCI)。 溶质在溶液中溶解时温度降低的代表:硝酸铵固体(NH4NO3)。2、 了解溶液、溶剂、溶质的含义,了解水是最重要的溶剂,知道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1)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 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3)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3、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1) 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生产产品。(2) 生活中又常把药品、药剂配成溶液使用。二、饱和溶液1、 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和特征。(1) 饱和溶液是指在

14、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就被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2) 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就被称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2、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三、 溶解度1、 了解溶解度的含义,指导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1) 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 气体溶解度: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3) 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温度和压强。 温度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成反比。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成正比。2、 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1) 可查阅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2) 可看出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物质例KNO3等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影响较大。少数物质例NaCI等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影响较小。极少数物质例Ca(OH)2等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3)可比较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4)可计算某物质在某温度的饱和状态时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四、 溶质的质量分数1、 了解溶质的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