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4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177639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4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4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4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4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4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4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4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6.十二词类:名

2、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二)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6、不孚众望:不能使

3、群众信服。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21、济济

4、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三)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有”同“又”

5、。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四、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5、下饮黄泉:

6、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五、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二)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六、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七、文言翻译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

7、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

8、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四)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3、四书五经,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四书指大学-曾子、中庸-子思、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4、“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9、,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其副官为“大理寺少卿”,从四品。光禄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5、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诗经的“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比:类比,比喻。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8、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汇编

10、。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9、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司业、博士为之师”。10、童生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可分为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备注】进身:指被录用或提升。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

11、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乡试一般在_月举行,故又称“秋闱(wi)”。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11、会试,又称“春闱”或“春试”或“礼闱”,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在乡试次年_月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会试的主考官称“总裁”。高三语文常考的知识点梳理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12、(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5)幼稚盈室幼稚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古义:感慨。第页共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