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于醇美的诗化世界(何英老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17503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栖息于醇美的诗化世界(何英老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栖息于醇美的诗化世界(何英老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栖息于醇美的诗化世界(何英老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栖息于醇美的诗化世界(何英老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栖息于醇美的诗化世界(何英老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栖息于醇美的诗化世界高中古诗文审美化教学尝试 何 英内容摘要:高中古诗文审美化教学的意义、实施步骤:重组、整合、优化古诗文内容,形成一道靓丽的审美风景;“情致”与“理趣”兼有,读出古诗文别样的审美滋味;“语言”与“意境”统一,开启古诗文的审美想像;“积累”与“思考”结合,进行美的创作。关键词:高中古诗文 审美化 教学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句话,语文教育本质就是审美化教育。所谓语文审美化教育就是语文艺术化教学,它是教学规律和审美规律的高度融合,也是美学原理在语文教学活动的渗入和具体运用,更是教与学

2、的审美化活动。克菜E柯伦说:“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质怎样进入人的生活,用审美的理想来考虑教学过程,当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完善、扩展这种美的体验时,他们也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高中古诗文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遂的思想,承载着鲜明的人文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如何甩开种种羁绊,把美的人文素养注入语文教学,让新的语文课涌动着真情,充溢着美感,焕发出生命活力,笔者于高中古诗文审美化教学中做了努力和尝试。通过引导,学生竭力去品味语言,感受意境,共享审美愉悦。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品味、徜徉、栖息。为让审美化教学落到实处,我尝试从几方面入手:一、重组、整合、优化古

3、诗文内容,形成一道靓丽的审美风景优化、整合、重组、古诗文内容,就是对高中古诗文教材处理艺术化、科学化,原则是简化教学内容,拓展审美空间,培养学生要高尚的人文性。我对高中古诗文内容进行认真审视,发现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古诗文内容过于集中到第三册,学生刚开始饶有兴趣学习,一个星期、二个星期,可一个多月都是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荡然全无,随之产生厌烦情绪,可是课文对重点作家、优秀作品只是蜻蜒点水、点到为止。如创作丰富的爱国诗人陆游,课文只选编他的两首诗,我加入了他的词钗头凤,让学生深度地认识到陆游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个深情至关的诗人。根据这些,我对高中古诗文内容进行疏理,

4、整理组合,优化教学内容,大胆引进经典诗文,把高中古诗文穿插于各个学期,落实每个古诗文教学美点,如把古诗文分为情爱篇、山水篇、理趣篇等,我还适度增加了语文读本内容作为讲读课文,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通过优化、整合、重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前漫步,栖息,让语文之河流淌到他们的血液里,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这样的语文才能把美的素质落到实处。二、“情致”与“理趣”兼有,读出古诗文别样的审美滋味高中古诗文之所以能穿越时空,传涌不已,源于其生生不息的魅力、那些“情致”与“理趣”兼有的文章,教师凭借自己的慧眼与个性,引导学生读出语文的别样滋味。“语文滋味”是通过情感激发的,在师生互教互学中体验到一

5、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乐,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和文化积淀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文本,从而产生情感美的愉悦。在教与学中,长期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涵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风度,久而久之,学生洋溢着浓郁的文化味,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品味,理想人格也由此得到提升。高中古诗文审美化教学,就是让学生体验到诗文的精华所在,旨趣所在,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获得创造能力。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应先做到“披文入手,”然后引导学生“披文入手”,尊重文本、解读文本,师生教学互动过程中,凭借自己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独特

6、见解,在教材蕴涵的丰富情感和潜在的精妙之处寻求教学情趣,充分挖掘真美的内涵。如高中第四册古文赤壁赋,此文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但最拔动人们心弦的不是“大江有色”的美景,而是人类永恒性悲剧的主题生命的飘忽,时空的永恒:个人渺小、短暂如同“一叶扁舟”、“沧海一粟”,宇宙又如此的博大浩渺,读之此,压抑、窒息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可作者又用他的旷达的人生情怀和飘逸的人生思考,以“山水明月”为喻阐明一个人生道理:“月亮阴晴圆阙、晦塑变化,实际没有消长”,这种哲理化的解脱,其实就是天地万物与我同在、达到永恒的境界。三、“语言”与“意境”统一,开启古诗文的审美想像教师要善于在古诗文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能够触发的审美联

7、系,巧用古诗文“语言”所描绘的“意境”,给学生开启审美想像的通道,审美想像本身就是一种审美鉴赏的再创造,是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的高级阶段。初读古诗文、意境可能有些杂乱、甚至模糊,但通过审美想像,再创造,最终形成一幅分明而有序的画面,而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与意绪,又可能增加一些未提及的对象,因而,这种审美过程是一种享受过程。古诗文,经过千百年时间的陶洗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入编的高中古诗文,大抵也是人们乐于吟诵的经典古诗文,或深婉、或典雅、或磅礴大气,那些“醉眠胡姬”的不羁,那些“挥鞭直让三军而泪下”的豪气,这些都与古诗文语言描绘出的竟境有关。高中古诗文学习语言,学会含英咀

8、华,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反复揣摩文本的妙悟,让学生体会“言之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味。如第三册归有光项脊轩志,文中一幅“夫教妻学”的动人画面出现眼前:夫妻恩爱、感情笃深,言词清新质朴,但感情醇美,特别“庭中枇杷树,吾妻死之年之手植也,如今亭亭如盖也,”谈之此,不论什么“大男人”也会泪流落面:看到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想起亭亭玉立的妻子,我对她的爱就像庭中的枇杷树长青不变,树在、人亡,物是人非的的悲哀,没有大道理的阐述,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文抒情婉转,意趣含蓄,没有浓艳的辞藻、却描写得如此细腻,让人感到萦绕在诗人心灵上挥之不去而又深沉的忧愁。四、“积累”与“思考”结合,进行美的创作活动只接受,不思考,仅是

9、拾人牙慧,语文教学,应抓住机会,让学生展开自己佳作,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功,感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一定量的学习上,学会了思考,用自己特有的经历解读文本、用自己的经验思考人生,从而进行“美”的创作。我在讲解诗经氓古诗文时,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重在指导,让学生用现代诗改写诗经,另外我还适度增加诗经一些篇目,同时提出改写的要求,首先意蕴,其次简法,最后有文采,学生开始还有点胆怯,不敢展现自己的作品,我把我改写的现代诗展示出来,学生的学习创作热情一下被激发出来,师生互相欣赏“好诗”,并且指出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共同商讨,然后装订成册,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得到满足,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迸发出来。学

10、生进行审美化的创作,本身就是语文审美化教学的终级目标,“教会学生每天聪明一点点”,是我们教学的追求。下面是学生的创作摘选:氓登上城楼来等待,盼你回到关里来。不见你影泪下腮,一等再等你在来,眼泪擦干笑口开。为你求神求八卦,卦词偏偏还不赖,我和嫁妆一齐带。高中语文审美化教学还在积极探索中,让学生读出风格、读出个性,让教师教得轻松自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和活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海洋里徜徉、栖息,在语文课堂里沐浴“美”的阳光、吸收“美”的醇香。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2、胡家祥,审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3、马斯洛著,许金声译,动机与人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4、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5、席勒著,徐恒醇译,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