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测量仪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17471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6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搏测量仪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脉搏测量仪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脉搏测量仪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脉搏测量仪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脉搏测量仪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脉搏测量仪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搏测量仪设计(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概 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脉搏测量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对脉搏的测量精度也越 来越高,国内外先后研制了不同类型的脉搏测量仪,而其中关键是对脉搏传感器 的研究。起初用于体育测量的脉搏测试集中在对接触式传感器的研究,利用此类 传感器所研制的指脉、耳脉等测量仪各有其优缺点。指脉测量比较方便、简单, 但因为手指上的汗腺较多,指夹常年使用,污染可能会使测量灵敏度下降:耳脉 测量比较干净,传感器使用环境污染少,容易维护。但因耳脉较弱,尤其是当季 节变化时,所测信号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3。过去在医院临 床监护和日常中老年保健中出现的日常监护仪器,如便携式电子血压计,可以完 成脉搏的测量

2、,但是这种便携式电子血压计利用微型气泵加压橡胶气囊,每次测量 都需要一个加压和减压的过程,存在体积庞大、加减压过程会有不适、脉搏检测 的精确度低等缺点。近年来国内外致力于开发无创非接触式的传感器,这类传感器的重要特征是 测量的探测部分不侵入机体,不造成机体创伤,能够自动消除仪表自身系统的误 差,测量精度高,通常在体外,尤其是在体表间接测量人体的生理和生化参数。其中光电式脉搏传感器是根据光电容积法制成的脉搏传感器,通过对手指末 端透光度的监测,间接检测出脉搏信号。具有结构简单、无损伤、精度高、可重 复使用等优点。通过光电式脉搏传感器所研制的脉搏测量仪已经应用到临床医学 等各个方面并收到了理想效果

3、。人体心室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导致主动脉的收缩和舒张,是血流压力以波的 形式从主动脉根部开始沿着整个动脉系统传播,这种波成为脉搏波4。从脉搏波中 提取人体的心理病理信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 重视。脉搏波所呈现出的形态(波形)、强度(波幅)、速率(波速)和节律(周期)等 方面的综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理病理的血流特 征,因此对脉搏波采集和处理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和应用前景5。但人体的生物信 号多属于强噪声背景下的低频的弱信号 , 脉搏波信号更是低频微弱的非电生理信 号,因此必需经过放大和后级滤波以满足采集的要求。第2章 总体设计思想2.1 基本原

4、理脉搏波所呈现出来的形态、强度、速率和节律等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反映出 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理疾病的血流特征。本系统采用STC89S51单片机为核心 而制作的一种实用型脉搏测量仪。采用 HK-2000A 集成化脉搏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对 人体的脉搏心率警醒数据采集。得到的信号送入 STC89S51 单片机进行处理。单片 机将采集到的脉搏心率在数码管上实时显示出来,同时还设置了脉搏测量仪的上 下限报警电路。本文首先描述本设计的整体思路,然后介绍各个部分设计中的细 节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完善本设计的改进意见。从脉搏波中提取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历来都受 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几乎世界

5、上所有的民族都用过“摸脉”作为诊断疾病的手 段。脉搏波所呈现出的形态(波形)、强度(波幅)、速率(波速)和节律(周期)等方 面的综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理病理的血流特征, 因此对脉搏波采集和处理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和应用前景。2.2 设计框图本设计中,采用HK-2000A集成化脉搏传感器,HK-2000A集成化脉搏传感器 采用高度集成化工艺将 力敏元件(PVDF压电膜)、灵敏度温度补偿元件、感温元件、 信号调理电路集成在传感器内。压电式原理采集信号,模拟信号输出,输出同步 于脉搏波动的脉冲信号,脉搏波动一次输出一正脉冲。该产品可用于脉率检测, 如运动、健身器材设备中的心

6、率测试。单片机只需要对脉搏信号的波动频率进行测量、计算和显示,对单片机的要 求不是很高。而对 51 单片机,本人比较熟悉,所以,本设计中选择 51 单片机作 为信息处理中心。设计出来的系统是可以设定报警的范围的。对显示部分采用以下方案:采用 数码管。数码管具有功耗小、轻薄短小无辐射危险,简单方便等特点。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器件和设备等因素,确定如下方案:1. 采用 STC89C51 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分别对输入、显示、信号的处理和控 制。2. 传感器部分采用光 HK-2000A 集成化脉搏传感器,该器件结构简单、可靠 性高、抗干扰能力强。3. 显示用数码管显示实时脉搏数和蜂鸣器报警上下限数值。系

7、统的基本框图如下图 2.1 所示:脉搏传感器电路STC89C51 1单片机处I 数码管显示电路震荡电路蜂鸣器报警电路图2.1基本框图第3章设计步骤和调试过程3.1总体设计电路3.1.1单片机处理电路u:VCCiHLP1. ffin?1 1785:mai VCC3:11:1210JJMJ13Ii.广1i_口19JIX20CON316p230p?:.D PLIPLS ?L3 ?i/Pi.5 ?/ P亦 REST PlD(RXDj ?3.mD): P;-IWT0) PgjIMTl) 囁(TO) P5(TL) Pifi(-WR): 欧血j ZTAL2 MLCiNDVDDP0.0(ADD)P01(AD1

8、)P0.2(AD2)P0.3(AD3)PQ.如) P叮血、P0.d(ADfi)P0.XAD7)-掘 VppAU-PROG|PSENP?.卓 16P2.血 5P2.AI2)P2.3(A11)P2.2A10)P2 lA3)P2.0A8)353&37DOLEUSTC89P.2LED 31-31777?7Z2:亘2C51单片机中-_咤-FTVCCbellN.- BELL2L_LE理电路图3.1单片机处理电路STC89C51系列单片机是宏晶科技推出的新一代超强抗干扰、高速、低功耗的 单片机,指令代码与传统8051单片机完全兼容。3.1.2单片机复位电路图3.2单片机复位电路图时钟电路工作后,在REST管

9、脚上加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芯片内部开始 进行初始复位。3.1.3脉搏传感器电路3.1.4报警电路图3.4 LED灯与蜂鸣器电路根据医学数据,人体脉搏正常在60到120之间,当数码管所显示的示数大于 120时LED红灯亮,蜂鸣器响应报警;示数小于60时LED黄灯亮,蜂鸣器响应 报警;示数大于120时小于60时,LED绿灯亮,蜂鸣器不响。因为单片机的端口 输出电流能力低,无法直接驱动那些器件,故增加三极管加大功率,驱动蜂鸣器 工作。3.2模块设计和相应模块程序3.2.1程序设计在软件设计中,一般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它具有明显的优点。把一 个多功能的复杂的程序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功能单一的程

10、序模块,有利于程序 的设计和调试,有利于程序的优化和分工,提高了程序的阅读性和可靠性,使程 序的结构层次一目了然。应用系统的程序由包含多个模块的主程序和各种子程序 组成。各程序模块都要完成一个明确的任务,实现某个具体的功能,在具体需要 时调用相应的模块即可。这里采用顺序结构,通过对按键的扫描,判断要实现什么功能。是I直位炸吗器标恚盃,同时关面走时弱J中時、外部中站“源回,夕卜害匹匸口断耳展脉冲亡缈鹉 r;ourit 吕士曲 1 - 图 3.5 程序流程图/* 初始化函数void init()t=0;TMOD=0x11;TH1=-5000/256;TL1=-5000%256;TH0=0x3c;T

11、L0=0xb0;EA=1;ET1=1;TR1=1;TR0=1;ET0=1;IT0=1;EX0=1;3.2.2 主程序源代码设计源程序的编写有多种语言,经过对原理的分析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本课程设采用c语言编写,其主要程序代码如下:/定时器0, 1的定时方式1都打开/定时器1定时5ms/定时器0定时50ms/开总中断/开定时器1中断/开定时器1/开定时器0/开定时器0中断/下降沿促发/开中断03.3 实验调试结果由仿真图可知,该程序可以实现任务书中所要求的脉搏检测的功能,包括常 人脉搏、婴儿脉搏及老人脉搏三部分,并通过数码管显示其脉搏。为了实现脉搏测量重复性,特别设置单片机复位按键和测试复位按键。同

12、时 方便观察脉搏次数变化,采用动态扫描显示的方式,使用共阳极数码管,可以随 时方便观察脉搏跳动变化。当测试结束时,增加的报警功能,起到对病人进行预 警作用,当3种灯任何一种灯亮起时,即表示测试结束。当然本次脉搏测量仪还 有很多改进地方,比如HK-2000A集成化脉搏传感器对微弱跳动特别敏感,在测量 时,手腕手指手掌等身体移动都会影响测量,因此在测量时需要防止其他部位移 动。总结总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觉得做课程 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 做完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比如单片机管脚 用途

13、,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主要是因为没有动手实践过吧!认 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 内容设计方面,比较深入的学习了单片机方面的知识,补充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 刘云丽,徐可欣等.微功耗光电式脉搏测量仪.电子测量技术.2005.第二期2 李世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 33 朱国富,廖明涛,王博亮.袖珍式脉搏波测量仪.电子技术应用.1998.第1期4 欧阳俊.基于BL-410的指端脉搏波采集系统应用研究.2004.第11卷第2期5 程咏梅,夏雅琴,尚岚.人体脉搏波信号

14、检测系统.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6.第25卷6 任为民.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7年5月第1 版7 张毅坤.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9第1 版8 刘文,杨欣,张铠麟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指脉检测系统的研究医疗装 备.20059 朱月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210 韩文波.光电式脉搏波监测系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1999.第22卷 第4期附录 1 仿真电路图u二-p-l-fllrlilirrsLIJ .U 1-T1 J._i?u r.r- i 7 abMRE-rbN = -u一二u-mua-d 疇豊咼一HTrFrFFr亠p-lpr-一 一 一 一一-二rr- ;二 p-l U F-l IP-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