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16946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甄选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甄选 7月1日至7月6日,在县委组织部的统一组织和精心安排下,我随学习考察团赴河南省红旗渠干部培训学院,进行了为期6天的学习、体验和实践。通过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亲临红旗渠,感受红旗渠,我不仅被宏伟壮观的红旗渠深深震撼,更被激荡人心的红旗渠精神深深感动,让我真正理解了amp;lqo;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am;rdqu;的红旗渠精神,真正感悟了林州人民&duo;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ru;四部曲的宏伟画卷。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实地见证红旗渠的工程伟大,实地感悟红

2、旗渠精神的可歌可颂,思想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鼓舞了发展斗志,坚定了发展信心。 一、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践行共产党员立足实际、敢想敢干的气魄 红旗渠的规划设计,不是临时动议,更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意气用事,而是林县人民在修建一批灌区工程和三座水库的基础上,在积累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的前提下,在能够组织动员群众、有一定后勤保障的条件下,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最终确定的这项伟大工程。正如作为红旗渠工程的主导者、策划者和参与者,林县的老书记杨贵同志深情地指出,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是建成红旗渠工程的关键,&am;ld;红旗渠那么大的工程,那么长的工期,如果不是无私无畏、敢想敢干,不是实事求是、灵活

3、机动,要建成红旗渠是根本不可能的。&am;rqu;正是基于这种立足实际、敢想敢干的气魄,林县县委、县政府才发出了&duo;重新安排林县河山&p;r;的豪迈宣言,而后通过近十年不折不挠的连续奋战,使林县河山真正换了新颜,林县人民真正过上了吃饱饭的好日子。 林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敢想敢干的精神气魄,时隔多年,在我们林西县也得到了集中体现和深刻印证。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跨越赶超的总体安排和发展方向,确立的工业有色金属、农畜产品加工、新型化工主导产业、农牧业∓duo;5”发展战略和打造新型服务业发展基地,就是充分考虑了林西县的发展现状、产业基础、前进方向提出的,就是

4、充分考虑了广大林西干部求真务实的精神、百折不挠的韧劲、旺盛无畏的热情提出的,实践证明,我们县的做法符合实际、实事求是,并且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走向了成功。 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要按照我们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在实事求是中敢想敢干。敢想,就是要解放思想,破旧创新,要破∓ldqu;常规”,反&p;lquo;常态&rduo;。解放思想,本质就是一次次自我否定和创新,才能发展,才能达到&am;dqo;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dqu;的新境地。敢干,就是要克服畏难情绪,敢干善干。要消除少干活、少犯错,不干活、不犯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

5、极思想,主动地置身于各种复杂的矛盾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历练自己的素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才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借鉴做法,提升个人创新能力。 二、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践行共产党员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勇气 红旗渠启动建设,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对于这样一个宏伟浩大的工程,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障碍,但这没有妨碍林县县委对事业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没有击垮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委书记杨贵同志敢于担当、不辱使命的勇气,使得这一伟大工程顺利建成。1961年,红旗渠工程刚上马,有人借中央纠正农村amp;ldquo;左&rquo;

6、倾错误之际,歪曲事实,说≈ldquo;林县群众没有饭吃,还在被迫修渠&p;rdqo;。在各种反对下,刚刚开始的修渠活动被迫中断。1966年,红旗渠支渠配套工程建设全面铺开,但是随着m;lquo;≈dquo;的爆发,红旗渠被指为&a;duo;死人渠∓rdqu;、修渠人成为了罪人,仅有的几个技术员被诬蔑为&lduo;臭老九p;dquo;。接着县委书记杨贵被打成≈lduo;黑帮&p;rdquo;、&;duo;走资派&;rdquo;,包括杨贵在内的县委成员遭受到了轮番的批斗,红旗渠建设也被迫再次下马。针对这些不公平的待遇,林县广大干部群众不气馁、不消沉、不退

7、缩,排除万难继续施工,争取早日完工、早日通水的同时,针对不实情况,积极抗争,向上级汇报详细情况,争取上级政府和中央的理解与支持。中央和上级政府通过调查了解分析,对否定红旗渠成就、大砍林县红旗的错误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并给予了最大支持,从而加快了工程建设,使得总干渠和三条支渠得以提前竣工。正是林县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敢于在巨大困难面前,坚持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原则与立场,积极争取来自上级甚至是中央的理解与支持,才使得红旗渠虽饱经磨难,却最终成功。 林县党员干部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最终化为不可阻挡的精神动力,不可战胜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伟业。时至今日,我们林西县委、县政府也在发扬这一优良传

8、统,特别是在国贫县摘帽这一举措中,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为人先,成为全区第一个申请退出国贫县的地区,这就是林西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对事业敢于担当、对群众高度负责、对地区经济发展敢于挑战的充分体现。 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更要按照我们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在高度负责中敢于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一些很好的机遇、很好的政策来之不易,机会稍纵即逝,我们ap;ldquo;等不起、慢不得、退不了&a;rdo;,必须高度负责,敢于担当,承担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作用。作为全市经济总量后进地区,要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就要求我们必须敢于担当,做干事创业的领跑者、群众发

9、家致富的带头人。提升担当能力,就要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方法。提升担当能力,要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在与同事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中共同提高。提高担当能力,必须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群众尽职、对事业负责。 三、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践行共产党员以民为本、务实清廉的品质 红旗渠的推动实施,是和民心、顺民愿的,得到了林县广大人民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林县能在最困难的时期修成红旗渠的关键因素是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千百年来,林县人民想水、盼水、找水,但历朝历代都没能解决,只有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是基于这种出发点和落脚点,才从根本上解决了

10、水的问题,逐步提高了林县人民生存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县委书记杨贵为首的班子成员以高度的责任感担负起为民造渠的历史重任,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放在首位,干净清廉地推动着工程建设,成为了那个时期、乃至现在廉政工程的一面旗帜。 作为新时期的基层党员干部,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的亲民精神和工作态度,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要走进群众农田,走进群众家中,这样才能走进群众心田,只有这样,才能与群众沟通好、联系好、对接好,才能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尊重。要直面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以绝大多数群众赞不赞成、满不满意为尺度,不折腾、不作秀、不扰民,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红旗渠的事迹还留给后人的重要思考是,干部清廉,没有因为贪污问题倒下一名干部,没有因此失去民心和党心。因此,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既要发展民生事业,建设民生工程,又要把握自己,告诫自己,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决不能发生&lduo;工程建成了、干部倒下了&;ruo;的悲剧。在工作中,要切实做到自警、自省,不破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用清正廉明的工作换得事业的发展和群众的信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