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166999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 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工作,是新农村建设重要任务之一。今年以来,我们按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村级示范文化大院标准、合格文化大院标准。要求 1、全县经济效益好的村,要按示范文化大院标准来建,文化场所使用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室内活动场所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室外有活动场地50平方米,图书册数为3000册以上,文体活动器材5种以上。目前,已建成15个示范文化大院。(如:石寺镇石寺村、上灯村、下灯村;铁门镇土古洞村;城关镇塔地村;五头镇马头村等)。 、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好的行政村,要达到合格文化大院标准,文化场所使用面积80平

2、方米以上,有科技指导站、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娱乐室、歌舞戏曲室,图书册数应在500册以上。室外健身活动场所40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40多家(如:石寺镇磨窝村;北冶乡北冶村、马行沟村、柿树岭村;李村乡石渠村;磁涧镇杨镇村、龙渠村等)。 3、人口较少、经济状况一般的行政村,要有活动场所4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动场所200平方米。已建成60多家(如:磁涧镇南窑村、龙彰村;石井乡南腰村、介庄村等)。 当前,全县共建成文化大院100多家,其余各村正按标 1准进行文化大院建设。县文化馆业务骨干经常深入文化大院指导业务,搞好辅导培训,帮助村里组建农民乐队、龙舞队、腰鼓队、秧歌队等文艺团体。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

3、,我县所有行政村要在三年内全部建成合格以上文化大院,各乡镇已把此项工作纳入了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二篇:村级计生文化大院建设情况汇报村级计生文化大院建设情况汇报 ,镇紧盯“争先进位”的计生工作目标,抓基层,打基础,尤其狠抓了宣传教育工作。上半年,镇村两级共投入50余万元,全面开展了村级计生文化大院建设;投入近万元,在全镇各主干道沿线刷写了近500条计生宣传标语。在全镇形成了浓厚的计生宣传氛围,有力地推进了我镇的计生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 一是因地制宜,高标准规划。针对全镇各村村部的设施现状,分别制定了新建、规范、达标三个层次的建设标准。对于基础设施较差的2个村,易地新建;对于条件相对

4、落后的个村,按照整洁、实用的要求进行规范;对于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的个村,按照整洁、美观、实用的标准建成达标。突出绿化、美化、硬化和办公条件及宣传教育条件的改善,聘请专业设计人员,高标准规划设计。 二是组织实施,高标准建设。镇村两级于7-8月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建设。按照清除杂草杂物、修砌院墙、粉刷墙面、房屋装修、购置桌椅、安装宣传标牌和大院标识的工序,逐项开展,逐项验收。 三是完善功能,高标准配套。突出村级文化大院的宣传、教育、培训功能,配套完善了电教设备、远程教育、电脑网络、教育书籍、制作了文化长廊。 经过努力,我镇的村级文化大院已成为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大育龄群众

5、在这里学法规、学政策、学知识,共享文明和谐的计生工作成果。 第三篇:山东省村级文化大院建设与服务标准山东省村级文化大院建设与服务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制定山东省村级文化大院建设与服务标准。 第二条村级文化大院是指由行政村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其基本职能是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第三条村级文化大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努力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章工作职能

6、 第四条村级文化大院的主要职能是。开展书报刊借阅、时事政治法制科普教育、文艺演出活动、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流动服务、体育健身和农民娱乐等。 第三章组织保障 第五条把文化建设纳入村总体发展规划,坚持文化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结合、相互融入、相互促进。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无偿划拨建设用地,建设规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六条村党支部、村委会负责文化大院日常工作的管理,县级文化行政部门,乡镇综合文化站负责对文化大院进行监督和检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等相关文化单位负责对文化大院开展对口业务指导和辅导。 第七条村党支部、村委会高度重视文化

7、工作,有一名村领导分管文化工作。有12名热爱文化工作,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文化管理员。有支以上的业余文体团队,常年坚持活动,每支队伍每年开展活动2次以上。 第八条加大文化工作投入,保证文化大院建设、设施设备维护、免费开放、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化管理员补贴等必需的资金。乡镇人民政府对文化大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文化活动要有一定经费保障。村党支部、村委会确保文化大院的各种设施完好无损和正常开展活动。 第九条把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加基本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化提供机制。推广政府购买、集中配送、联网服务等做法,把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8、送村入户。第十条村级文化大院要建立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由村党支部、村委会负责检查、监督,并有文字记录。 第十一条县级、乡镇文化部门负责村级文化大院专(兼)职人员、文化管理员的培训工作。 第四章 设施建设 第十二条村级文化大院应位于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环境整洁、便于群众参与活动的区域。 第十三条 村级文化大院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文化大院基本功能空间应包括:图书报刊阅览室(农家书屋)、文艺活动室、公共电子阅览室、综合展览室等。 第十四条村级文化大院应配置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必需的设备、器材和图书等文化资源,并有计划地予以更新、充实。文化设施和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登记及相关手续

9、,依法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第十五条图书报刊阅览室(农家书屋)拥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适合农民阅读的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化类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图书一般不少于00册,品种不少于0种;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种;并定期予以更新。每周开放不少于3次,年接待读者100人次以上。 第十六条公共电子阅览室有宽带接入,有投影机、有源音箱和10台左右电脑。 第十七条村级文化大院建有室外文化小广场,场地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有灯光、有源音箱等必要的配套设施设备。有条件的地方文化小广场要硬化地面。 第十八条村级文化大院可以“一室多用”,依托文化大院,整合各部门面向农

10、村实施的各项惠民科技文化教育工程,实现综合利用,做到共建共享,形成集文化、教育、体育、基层党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第十九条因建设规划需拆除村级文化大院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 第五章 服务活动 第二十条村级文化大院根据当地群众的需求和设施、场地条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开展综合性文体活动5次以上。举办各类展览、讲座,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指导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培养群众文艺骨干。 第二十一条加强当地文化活动的组织、培育,形成12个常年坚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在一定区域内影响较大的品牌文化活动,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挖掘当地优秀民间艺术,开展独

11、具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 第二十二条在上级文化部门、单位的指导下,管好农家书屋,开展群众读书读报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图书报刊借阅服务。 第二十三条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开通留守家庭与外出人员视频窗口。 第二十四条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第二十五条协助做好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及监督工作,发现重大问题或事故,依法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 第六章 管理制度 第二十六条村级文化大院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并制作上墙,严格执行、规范运转。 第二十七条明确村级文化大院管理人员

12、岗位职责,细化工作标准,提高服务效率。 第七章考核奖惩 第二十八条加大对村级文化大院建设与服务的考核力度,重点考核各项重大文化工程在村级的落实情况、村级文化设施建设情况、村级文化投入保障情况、村级文化活动与服务开展情况和村级文化队伍建设情况。对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文化大院管理员,给予表彰。 第二十九条违反规定,对未按规定向群众开放文化设施、传播腐朽落后文化的、未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责任无所作为的文化大院,以及损坏文化室设施设备的、扰乱文化室正常工作秩序的、因工作失职或措施不当造成安全事故的人员,根据情节经重,对分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篇:农

13、村文化大院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建设 农村三类文化大院是以村委会、农户大院、村三室一场、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为依托,以农村民间艺人为骨干,以村委会所在地、村民小组服务中心和农家大院为场所,以文化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的政府主导、农民自办的公益性综合文化传播点,集党的政策教育、科技普及推广、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阅览、信息查询、体育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农村三类文化大院建设要坚持勤俭节约、注重实效的原则,整合利用好现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建设标准。农村文化大院可分为村、组、户三类。 一类文化大院:即村级文化大院,院址设在村委会,一般设有三室一场,即:游艺室、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农家

14、书屋)、一个篮球场。其中:游艺室备有国际象棋、跳棋、扑克等3种以上娱乐设施,乒乓球、篮球或台球至少两种以上文体设备,多功能室有电视机、dvd播放机,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并开展各类培训,农家书屋藏书02X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种以上,有一个篮球场,配置6种以上健身项目及器材,又10人以上文体活动队伍等必要设备,每年至少举办6次以上文体活动。 二类文化大院:即组级文化大院,院址设在村民小组服务中心,一般设有三室一场,即:游艺室、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一个篮球场。其中:游艺室备有国际象棋、跳棋、扑克等3种以上娱乐设施,乒乓球、羽毛球或台球至少一

15、种以上文体设备,多功能室有电视机、dv播放机等设备、可利用基层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开展各类培训,农家书屋藏书1500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3种以上,配置3类以上健身项目及器材,有人以上的文体活动队伍,有满足小型演出的音响等必要设备,每年至少办3次以上文体活动。 三类文化大院。即农家文化大院(户级),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0-2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有农家书屋,原则上要有电视机、dvd等设备,农家书屋藏书500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1种以上,户主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具备文艺特长,能联系周围15户以上的群众,经常性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满足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需求,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五篇: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自检情况汇报市文化局: 2X年月日至2日,我县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农村文化大院检查组,对全县个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全面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大部分乡镇都能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基本实现了时间与任务的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