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枢协调障碍早期干预综合性康复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163478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中枢协调障碍早期干预综合性康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儿中枢协调障碍早期干预综合性康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儿中枢协调障碍早期干预综合性康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儿中枢协调障碍早期干预综合性康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儿中枢协调障碍早期干预综合性康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中枢协调障碍早期干预综合性康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中枢协调障碍早期干预综合性康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儿脑性瘫痪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或围生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性综合症。国际上统计的发病率为1-5%,其症状在2岁前出现,伴随运动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及精神行为异常、语言发育异常等。近几年,随着儿童保健工作的广泛开展,对高危儿童筛查工作的有效进行,对脑性瘫痪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入较高水平,因此早期干预综合性康复的研究及治疗,对儿童晚期瘫痪的预防及治疗起关键作用。 1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临床资料依据vojta的诊断标准,诊断中枢协调障碍患儿435例,根据家长是否选择治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月龄从72天-6个月,进行2年的治疗及跟踪随诊。 1.2治疗方法采用综合干预治疗手法。 1.3

2、疗效评定及评定标准根据gmfm量表,分别于72天,4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评分。 1.4统计方法应用spss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x-s)表示。 2临床研究 本课题临床研究应用综合疗法,包括bobath法、vojta法、上田法及中国传统的按摩手法来抑制异常放射活动,促进正常运动出现,运动语言疗法来训练构音障碍及舌面肌肉、智力障碍的患儿应用引导式教育来对患儿的心理行为进行有效训练,以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我科自2009年的1月-2010年1月,共收治中枢协调障碍患儿289例,其中早产132例,hie65例,宫内发育迟缓92例,采用综合康复的运动疗法进行干预治疗

3、,治疗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干预组患儿共289例,平均治疗时间32天,最短治疗时间10天,最长2年,共有8例患者在运动语言及智力方面存在一项及多项障碍,经过治疗及训练均有明显的提高。 对照组患儿共146例,因为经济及时间等原因家长选择放弃治疗或家庭康复治疗,同干预组一样,分别在不同的月龄进行康复评定,共有14例患者在运动语言及智力方面存在一项或多项障碍,达到正常化的提高和发育速度明显低于干预组。 3结果 治疗前后经统计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治疗的年龄及坚持治疗的时间等因素。早期诊断、准确评价是使脑性瘫痪患儿得到理想的康复,有效地进行发育疗育的关键。只有早期发现、早期

4、干预,才能有效减少脑性瘫痪的发生,不仅促进脑损伤的恢复,控制疾病的发展,还能使患儿获得正常的运动语言功能,达到运动语言的患儿,在运动发育及智力发育方面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岁时,在运动发育、语言发育及智力发育、儿童残疾率为0,但干预越早,效果越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4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以在妊娠期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以变化和姿势异常,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或围生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性综合征。国际上统计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为1-5%,其症状在2岁前出现,因为神经系统的损伤恢复机制,其自然恢复需要12-18个月,因此从可变概念讲,作

5、为脑性瘫痪的诊断至少在今后1-1.5岁,我们习惯把做出诊断以前的具有神经发育异常的时期用vojta的中枢协调障碍(zks)作为诊断中枢协调障碍的诊断可以根据高危行为的正常化。 近年来由于儿童保健工作的广泛开展,对高危儿筛查工作的有效进行,对脑性瘫痪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较高水平,但早期干预综合性康复的研究在国内还刚刚起步,尤其在中枢协调障碍的早期干预是空白。早期干预综合性康复是通过各种手法,主要为运动功能训练和“肌肉骨骼系统的管理”持续的进行对神经肌肉系统促通而作的功能训练为康复的核心和关键,bobath法、vojta法、上田法以及传统的中医按摩手法等治疗体系,都是基本以姿势运动

6、的中枢神经肌肉机构为对象,并且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变形挛缩的预防和矫正也非常重视以促进正常运动的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姿势模式,预防合并症,促进智能和社会性的发展。 正常儿童在脑发育的前提下,提高刺激和学习,促进运动和动作发育,可在一个月龄完成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动作,在脑部产生一个个新生活动点。脑性瘫痪患儿由于脑损伤防碍了上述的动作完成,并且由于代偿完成而表现出向异常方向发展出现异常姿势和动作。但如果我们通过被动的刺激训练或者激发某些诱发点,控制异常的放射,强制性克服那些不应有的姿势和动作,扶持其生来就会的动作,反复强化,便有可能重建正常的功能活动,这也是小儿脑性瘫痪和成人脑性瘫痪的不同之处。 国外报道,通过早期干预综合性康复的研究发现,神经细胞虽然不能再生,但脑的可塑性可以再构成,即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可通过轴突和树突建立新的联络,恢复兴奋传递,发挥代偿作用,并且年龄越小再构成代偿能力越强,治疗的可能性越大,这一时期也是语言发育的敏感时期,行为习惯的训练有效时期,因此,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早期干预综合性康复是脑性瘫痪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对发育中的幼儿更具有意义,对减少残疾儿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