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163406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 日期:1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概述了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点及发展现状,用SWOT方法分析了我国的生态农业,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特点;发展现状;SWOT分析;对策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随着我国农业的基础条件、投入程度、科技程度等的不断改良和进步,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使农民各方面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良。但是,我国在农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增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

2、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我国生态农业概况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了生态农业,在学术界得到了认可,并对生态农业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实验.对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系统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战略和模式方面. (1)宏观战略研究 最早的宏观战略研究重要集中在对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生态农业的定义、内涵、理论以及技巧系统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围绕生态农业与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发展道路及对策等问题的研究。经过学者的讨论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首先,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是必定趋势,发展生态农业对荒野化治理、脱贫致富、食品安全、资源合

3、理利用、土壤质量变更、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应对参加WTO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具有直接作用和重大意义。其次,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寻求目标是既要保证生产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又要掩护和建设好农业生态环境。因此,中国生态农业本质上是生态与经济高度和谐的生产系统,是综合农业,其基础特点是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和可持续性。再次,生态农业评价系统是衡量生态农业建设程度的基础和手段。目前主要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构建指标系统,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生态农业的效果等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法已经能够成为大家所认同的一种最广泛的方法。评价指标系统重要包含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最后,21世纪中国农业

4、与农村经济发展将朝着中国特点的现代化、市场化、知识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相互融合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2)生态农业模式 一是时空结构型。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点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地位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地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二是食物链型.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放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进步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地防止农业放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工三联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三是时空食物链综合型。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联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 二,生态农业的基础内涵与特点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础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剂和管理农业生产和

6、农村经济的工程系统.它请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生态农业与二、三产业联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和谐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掩护之间的抵触,形成生态与经济上2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施展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效,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和谐、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方案,调剂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撑,相得益彰,进步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多样性.生态农业主要针对我国地区广阔,各地自

7、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差别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联合现代科学技巧,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巧类型设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施展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和谐发展.三是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履行放弃物质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进步效益,为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掩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四是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掩护和改良生态环境,防治污染,掩护生态平衡,进步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惯例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联合起来,在最大

8、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固性和持续性,加强农业发展后劲。三,发展现状 生态农业在我国出现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经过学术界的开辟研究、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和全国宽大干部群众积极摸索和实践,中国生态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试点和生态富民家园打算,这在世界上都是最大规模的开创性工作,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也展现了广阔的发展远景,不仅为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供给了一条有效的道路,而且对国际上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供给了范例示范。 到目前为止,全国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已达3 000多个,其中国家级试点县51个,省级试

9、点县100多个,其中11个荣获“全球500佳”称号,生态农业建设示范面积已达666。67万k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通过生态农业建设,“九五”期间51个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平均年增长分辨为8。2、7。2和6.8%,比项目开展前3年平均增长速度高4.7、4.5、3.3个百分点,并分别比全国同期平均程度高出2.2、0.6、1。5个百分点;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良,51个县的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基础得到把持,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3.4%,土壤沙化治理率达到60.5%,森林笼罩率提高了3.7个百分点,秸秆还田率达到49,省柴灶普及率达72%,废气净化率、废水净化率、固体放弃物利用率

10、等均有大幅度进步,生态环境和农业的抗灾能力大大改良。另外,通过实行生态农业,改良了农民生活质量,增长了收入.一些示范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由于贴近百姓,具有多种功效,深受农民欢迎。3.生态农业供求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的耕地却在不断减少,因而农产品的供需矛盾不断激烈.由于生态农业是高产循环的经济模式,它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但要想消除这种矛盾需要不断加大力度的推广生态农业,直到我国彻底的摒弃传统的农业,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四,SWOT分析优势分析第一,中国农业历史底蕴丰富。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农民的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因此民间还流传

11、着许多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总结的有关气象、天象等如何影响农业收成的俗语。中国的农历、节气等在民间的广泛应用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将经验升华的智慧的结晶。第二,中国幅员辽阔,总耕地面积大且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的土地、气候等条件。中国现有领土960万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占世界总数的7%左右,无论是时差跨度、日照时间、温度差异,还是气候、水源、风力等自然资源的差异都很大.这就决定了中国农产品产量丰富、种类繁多。第三,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农业生产迈进了机械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的崭新时代。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中级阶段,随着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还将保持前进的势头。第四,中国劳

12、动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显著。所谓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即以劳动资源为基础的农产品,主要包括各种蓄产品、水产品、园艺产品及加工食品等。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导致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较为显著。劣势分析一是我国生态农业在理论上不成熟,科学边界不明确,没有形成自己的技巧系统;在实践上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有必定规模的生产资源(如土地、水域)、较大的资金投入、有多元化技巧和较高的成熟度、有国家相干政策的支撑、有必定的人力资源为基础等.二是我国农业的重要成绩就是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而取得的,水资源缺乏、土地资源减少、温室效应、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农业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13、中国农业发展面临更为严格的来自资源环境的挑战。三是科技基础单薄是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瓶颈因素,加大技巧研发力度是有效推动中国生态农业的有效道路。与现代农业相比,支撑中国生态农业的科技基础相对单薄,科技动力不足,很多还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四是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正在兴起,但基础单薄;强地区性和多元文化对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态农业供给了良好的条件,但对生态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又客观地形成了一些障碍。五是农业农村体制对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具有重要制约作用,适度规模经营对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转变农民生产与生活方法已经成为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重要制约因素。六是中国农民素质较低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

14、个现实问题,是一个制约我国农村全面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农民是农业技巧的直接应用者和受益者,对农业技巧的利用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机会分析第一,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尤其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政府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攸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新举措,还对全国范围的农业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切实加强了科技兴农、科学促农的力度。特别是对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增大,例如,对农民的生态农业发展不仅提供技术保障,定期有农业专家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农民在生产方面遇到问题,专家随时进行指导,而且对农民的生态农业提供资金支持。为中国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15、政策保障。第二,加入WTO使中国充分享有成员应享有的利益,改善出口环境。这主要包括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减少歧视性待遇及利用WTO机制解决贸易争端等。加入WTO后权利明确,中国出口环境大大改善且贸易争端有门可解.这就大大降低了农产品贸易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并获得了解决农产品外贸问题的规范渠道。第三,中国优势农产品市场扩大。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提高及WTO的要求,中国这些优势农产品面对的是整个国际大市场,其国际竞争力非常强大。而市场的拓展将更进一步促使这些优势产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促进这些农业产业的发展。第四,外商投资力度加大,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根据世贸组织的要求,中国农产品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外资进入中国农业更加容易.而这些投资往往能带来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先进的运作方式等,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五,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状况将为中国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