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163256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基础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会学基础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会学基础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社会学基础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社会学基础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基础知识点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社会学的知识领域(第1周) 复习知识点:社会学的学科定位;社会学诞生的历史条件和进展阶段及重要理论家。社会学的学科定位:社会学是商量关于社会运行和协调进展的规律性的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学以综合性的、整体性的视角来商量现代社会。社会学诞生的历史条件:(百度来的) 历史背景(时代条件):资本主义进展起来,其弊端也开头暴露出来。生产力的进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进展中产物的很多新的社会冲突、阶级冲突和社会问题。人们急迫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科学条件:当时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物理学的进展给立志商量社会运行规律的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能否用自然

2、科学的方法来商量社会的运行规律。所以说社会学从产生开头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 思想渊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对圣西门试图用物理学商量社会的想法都对社会学的建立有直接影响。进展阶段和理论家:创立时期(1839-19世纪末):孔德实证哲学商量 斯宾塞社会学商量方法为社会学供应基本概念1839年 孔德发表实证哲学商量标志社会学的诞生形成时期(二战前):韦伯 迪尔凯姆 涂尔干 齐美尔 滕尼斯多元进展时期(二战-20世纪80年月)80年月后:吉登斯(现代化) 福科 布迪厄 埃利亚斯 哈贝马斯等社会学理论及相关理论家:实证主义学派(发现规律性):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孔德:

3、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前者商量社会秩序问题,后者商量社会进步问题) 社会秩序由人性、家庭、宗教、劳动分工组成 社会动力学:社会分为3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斯宾塞:社会与个人关系迪尔凯姆:社会事实、个人事实个人注意学派:马克思韦伯商量对象:人、精神,发现共性化、特性、理性化,重视个体精神世界,强调对精神世界的理解,提出解释性理解方法形式社会学:齐美尔结构功能主义(综合学派):帕森斯(美 现代社会学之父)批判学派:弗洛姆批判是社会学的基本路程(先批判后商量)冲突功能主义:科塞(冲突促进均衡)社会交换论:布劳总结:实证主义取向:孔德 斯宾塞 迪尔凯姆人文主义取向:韦伯 舒茨批判主

4、义取向: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 阿多诺 马尔库塞 和贝马斯)综合取向:帕森斯二、 社会角色和社会化(第2周、第3周) 复习知识点:社会角色社和会化的系列相关概念解释。社会角色:由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社会期望与个体行为模式之间的统一这肯定义包括三个基本思想: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亲密关联,社会地位必须获得社会认可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不行分可地联系在一起角色是一种社会的客观期望(角色期待)角色是一种个体的主管表演社会期望:包括自身的期望、“观众”的期望、“剧本(社会规范)”的期望、其他角色是期望等社会地位: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关系:占据的是地位,扮演的是角色;地位决定角色(由于地

5、位决定了期望,而期望是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社会角色(类型学方法):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先赋角色:又叫归属角色,是指个人与生俱来的、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的社会角色,或者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字的获得的角色自致角色:也叫成就角色,指依靠社会成员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正式角色与非正式角色:正式角色:是指存在相对明确的社会期望、得到社会正式认可的角色非正式角色:是指没有特定的社会期望,未能获得社会正式认可的角色抱负角色、领悟角色和实际角色(貌似书上没有 笔记记的):抱负角色:指抱负化的角色领悟角色:指扮演觉得的人对角色的领悟实际角色:个体实际的角色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也

6、叫工具性角色和表意性角色):功利性:以追求会实际利益、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角色表现性:以表现社会秩序与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为目的的社会角色(宣扬社会规范)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书上有 老师没讲):规定性:是指那些权利义务、行为规范有严格限制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开放性:是指那些权利义务、行为规范没有严格限制和明确规定的角色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个角色的条件、并依据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他就是在扮演这个角色扮演过程:了解角色期望;培育角色意识(想象性预演);实践角色规范;角色制造(动力来自社会化的过程)角色扮演的基本技巧:制造/建立扮演角色的基本条件;想象性预演;角色换位认知

7、社会化:社会化就是人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获得共性,是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完成的标志是人格的获得社会化的意义:对个人而言,社会化可使人获得共性(人格),获得共性是融入社会生活的前提;对社会而言,它能帮助社会得到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完成社会的继替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学习生活技能(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技能;专业知识技能等)、学习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价值观(包括个人价值观:值得与不值得的观念;和社会价值观: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福利社会、多元文化等)、培育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的担当是社会化完成的标志)社会化的类型:基本社会化 未成年人经历的对将来角色的学习,这是社会化

8、中最基础、一般的部分。可分为: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学龄初期7-11、学龄中期-14、青年期15-10左右 五个阶段连续社会化 指一个人在完成基本社会化以后,为适应社会文化环境,连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知识一种成年期的社会化。例如:职业社会化、婚姻社会化、老年社会化、死亡社会化等再社会化 指有意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和接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包括非强制性的再社会化和强制性的再社会化(如:劳动改造)逆向社会化 传统的受化者向施化者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的过程:共性是社会化的核心;共性的核心是自我的形成三、 社会行动和社会

9、互动(第4周、第5周) 复习知识点:人的需要的层次;社会互动和集体行为的概念定义;不同类型的社会互动的理论描述。社会行动:指行动者为实现肯定的目标而对所实行的手段与客观情境条件加以掌握和利用,并遵循肯定的规范的行动。社会互动:社会成员针对他人实行的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做出反应的过程(最核心的环节是意义理解)社会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互动=符号互动:人们彼此理解姿势,并在理解过程中获得意义,在此基础上的行动即为符号互动。包括定义符号、解释符号的过程,戏剧理论:每个行动者都是人生舞台的表演者(剧本:各种社会规定、规章;观众:互动过程之外的人;导演:掌握权力的人;前台和后台:可以相互转化;个人门

10、面:用来编年史每个人的身份;印象管理技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掌握】:神奇化技术【制造社会距离】;隐饰的技术【把表演中失败的、不好的隐藏,展现最好的给观众】;视而不见的技术【观众对不成功的东西视而不见】)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互动的目的:得到利益)社会互动:付出成本并得到回报的过程,在成本和回报中,金钱地位最低,尊敬和听从较高。社会交换的过程:吸引(建立吸引力方法:特别的价值观、特别才能、微妙的自吹);竞争(目标:时间【有时间与某人交往、交换sth、共度time】);分化(分化成吸引人和被吸引的群体);整合(稳定的交换关系)社会互动的类型:社会竞争(相同或相对性质的社会角色在共同的时间区域内,

11、依照肯定的规章,接受河畔的方式各自努力追求吸纳然不能共同实现的同一社会目标,谋求相对短缺有限的同一社会资源的过程;竞争的方法有:破坏法、贿赂法、宣扬法【宣扬自己的优势】、专业化方法);社会冲突(有关价值、对稀有地位的要求、权力和资源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对立双方的目的是要破坏甚至损害对方);社会合作(社会会成员彼此协作协助,达到共同目标的互动过程。合作条件:全都的目标生疏、肯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合作者自身的素养、物质条件);社会调适(社会成员调整自我,相互适应以削减或避开、消除冲突的过程。方式:托词额、和解、调解、仲裁、容忍)四、 初级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第6周、第7周) 复习知识点:社会群体

12、、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和科层制的概念解释;初级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特征区分;社会组织的管理。社会群体:社会成员之间依据肯定的社会关系组成的彼此有共同行为模式的共同体。特点:成员之间具有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群体内部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存在;多数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初级社会群体:也称首属、基本群体。是指人际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成员面对面交往。特征:情感深厚、成员难以代替、内聚力很强、规模小、持久地直接交往、全方位满足成员需要、尘缘的全面投入(感情、精力等)。类型:血缘型、地缘型、友谊型、业缘型初级群体。功能:在社会化和社会秩序维护方面有乐观作用;但是如果初级群体过分进展可能会阻碍个人进展,也

13、可能会形成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等,从而损害社会其他利益。趣缘群体由于本身的群体特征,带有肯定的封闭性,对外群体有种至少是行为上的排斥。他们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形式。外群体仅通过表面的因素生疏趣缘群体,难免会产生生疏上的误差,这种误差不行避开地会衍生趣缘群体与外群体之间的冲突和冲突。社会组织:组织就是人们未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协调彼此行动而建构起来的社会单元。特征:明确、简略的目标,明确的分工和权力安排体系,内部存在权力中心,成员常常流淌。科层制: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制度体系,具有明确的分工、职权等级、规章制度以及非人格性等特点,能够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科层制特征:1、把为实现组织

14、的目标所必须的日常工作,作为正式的职责安排到每个工作岗位(内部分工明确,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2、全部岗位的组织都遵循等级制度原则,每个职员都受到高一级职员的掌握和监督(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的指挥);3、组织活动有一些固定阿不变的抽象规章体系来掌握,这个体系包括了在各种特定情形中对规章的应用(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4、成员必须在技术上合乎要求,并且不能被任意解雇(组织成员都是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5、官员以严格排解私人感情的精神处理公务,没有憎恨和喜爱,也不受感情的影响(组织内部排解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6、规范的科层化行政

15、可使组织达到最高点效率(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全部者)五、 社区(第8周)复习知识点:社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不同社区的特征比较;城市化的概念中国社区建设的状况。社区(德 滕尼斯最早提出):在肯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社区的构成要素:以肯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肯定的地域、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特有的文化、社区认同感。农村/传统社区:多为情感、血缘、地缘关系;同质性(熟人社会,同一社会的人的相像性高);乡土性(地方性,不需要文字、契约,没有历史【不需要记载】,没有诉讼);组织化程度低城市社区:多为契约关系;异质性高(陌生人社会,异质性包括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社会地位多元化等);多元文化;组织程度高城市化:是指一种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是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是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增大,城市人口怎讲;另一反面是指农村中的城市特质的增加。中国社区建设的状况:农村社区建设可以追溯到清末,之后不断进展,20世纪二三十年月晏阳初、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19471957农村合作社1958人民公社(五保户)现在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中国新世纪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部分。城市社区建设也由原来的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