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16050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考试试题及其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史考试试题及其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史考试试题及其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史考试试题及其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考试试题及其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考试试题及其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文学史考试试题及其答案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错别字每个字扣半分):1、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建安时期( )所作的( )。2、( )(字仲宣)被称为“建安七子”之首,他的登楼赋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名篇,有人将其与洛神赋并提。3、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4、“陈王”“陈思王”“东阿”“平原”都是对建安时期著名诗人( )的别称。5、正始时期著名诗人( )所创作的咏怀八十二首是著名的五古咏怀组诗,对后代诗歌产生过深远影响。6、“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2、,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段文字出自( )的( )。7、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一诗中有“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这两句中提到的这位诗人是南齐的( ),“澄江净如练”出自他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这句诗的上一句是( )。8、南齐时期,在沈约、周颙等人的倡导下,许多诗人开始将新发现的汉语四声的规律运用于诗歌创作。同时还吸收了魏晋以来日渐发展的骈偶形式,发展出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史称( )体,又称新体诗,这是唐代律诗的雏形。9、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其中“鲍参军”是指刘宋时期著名诗人( ),他的拟行路

3、难十八首为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庾开府”是指梁和北周大诗人庾信,他的骈赋名篇 长约五千言,描述了梁朝败亡的历史和诗人自己的遭遇,堪称“赋史”。10、南朝乐府民歌多用谐音双关这一手法来传情达意。西曲歌青阳渡“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这四句诗的后两句中,运用了谐音双关手法的应该是( )这个词组,它双关的应是( )一词。11、卢照邻行路难中“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这两句诗的对仗属于“八种对”中的( )。12、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 )。年年战骨埋荒外,

4、空见蒲桃入汉家。”13、杜甫秋兴八首其七:“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14、“玉溪生”和“樊南生”都是晚唐著名诗人( )的号,这位诗人创造了一种十分独特的诗歌形式无题诗。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请结合诗人生平及作品阐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及特色。2、请结合诗人作品阐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及艺术成就。三、作品分析题(20分,要求结合杜甫生平以及他的其他作品对下面这首诗的主题及艺术成就进行分析,不必对诗歌作逐字逐句的解释,只须加以整体性的评析即可)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十月十九日

5、,夔州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公元717年),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尝於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行曰: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嚯(改为“火”旁)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

6、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考试样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曹丕 燕歌行2、王粲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4、曹植5、阮籍6、王羲之 兰亭集序7、谢脁 余霞散成绮8、永明体9、鲍照 哀江南赋10、轻捣 倾倒11、双拟对12、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13、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14、李商隐二

7、、论述题答题要点(论述题的回答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本要点只具备参考意义,非标准答案)1、(1)陶渊明隐居前后诗歌的题材与风格有差异,可举例说明。 (2)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田园生活与日常生活的诗化。可以从他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状态来加以说明。他真正地参与农耕活动,对田园生活的乐趣有深刻的体会。 (3)他的田园诗中包含深刻的老庄哲学思想的底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真正合一。 (4)陶渊明的诗歌给中国诗歌带来了意境这样一种美学形态,他的诗歌意境是自然的、淳厚的、冲和的、淡雅的。(5)陶渊明诗歌的人格力量对清高孤傲的人格的描写和象征。2、(1)狂放的想象力,不受题材、格律拘束的创造

8、力和表现力;卓越的语言能力; (2)五绝、七绝、七古、歌行、乐府都取得很高成就; (3)多种风格兼具:雄浑壮阔、壮浪纵恣、纯净爽朗、清新明丽、自然天成、不假雕饰; (4)一个宏阔时空的建立:时间上纵横古今,空间上包举宇内; (5)以夸张为主的修辞体系之建立;众多特殊句式的创造性运用;三、作品分析1、简要介绍与此诗写作相关的杜甫的生平经历:早年在盛唐时期的生活状况及安史之乱中流离的经历这首诗歌的内容即与这种经历有关系。2、诗歌主题:通过对作者与公孙氏及其弟子在安史之乱前后两次相遇的描写来反映盛唐王朝的衰落,表现作者沉痛悲凉的人生体验。3、诗歌的表现手法:今昔对比(人物经历与时代面貌两个层面)。风

9、格:雄壮中蕴涵沉痛与悲凉。4、跟秋兴八首及江南逢李龟年进行比照。四、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 2、上官体 3、沈宋体 4、盛唐气象 5、山水诗派6、边塞诗派 7、韩孟诗派 8、元白诗派 9、花间词派 10、通江唱和11、大历诗风 12、沉郁顿挫 13、三十六体 14、苦吟诗人 15、唐传奇四、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2、上官体:初唐诗人上官仪,作诗“好以绮错婉媚为

10、本”,即重视诗歌的形式技巧、追求声辞之美,代表了当时宫廷诗的最高水平,时人称其诗为“上官体”。3、沈宋体: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完成了律诗的定型,于是后人称律诗为“沈宋体”。4、盛唐气象:是后人对盛唐诗歌时代特征的一种概括,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形式完美,技巧精纯,风格明朗,诗歌洋溢着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浪漫的青春旋律。5、山水诗派:指以山水自然物色为主要表现对象或借景写情的诗歌流派,它开创于南朝谢灵运,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人将这一题材的创作推向高峰。6、边塞诗派:指以边塞风光或边塞生活为主要题材的诗歌流派,盛唐时期,高适、岑参

11、等诗人在这一题材的创作上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7、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以韩愈、孟郊为核心的一群诗人,在理论上提出“不平则鸣”之说,在诗歌创作中积极创新,追求雄奇怪异之美,后人称之为韩孟诗派。8、元白诗派:中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后人称之为元白诗派。9、花间词派:晚唐五代词坛上的一个流派,其名源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此派在创作上主要描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表现男女之情,在艺术上文采繁华,轻柔艳丽。代表作家有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10、通江唱和:指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被贬后以诗歌相酬唱的现象,因他们的贬所一在通州,一在江

12、州,所以其间的唱和被称作“通江唱和”。11、大历诗风:指中唐大历至贞元年间诗歌创作风貌,以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12、沉郁顿挫:是对杜甫诗歌创作主要风格特征的概括,所谓沉郁,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13、三十六体:晚唐骈体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流,尤其是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三人以擅长骈体齐名,因为他们在其从兄弟中皆排行第十六,所以,时人号为“三十六体”。14、苦吟诗人:晚唐诗坛上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诗人,由于对社会生活关心不够,阅历范围狭窄,入诗的事料相对贫乏,所以以苦吟的态度创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作,后人将他们及其追逐者称为苦吟诗人。15、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此名源于晚唐作家裴铏的小说集传奇。传奇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文异事,如莺莺传、枕中记等,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进入成熟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