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治奇病46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156435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血疗法治奇病46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放血疗法治奇病46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放血疗法治奇病46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放血疗法治奇病46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放血疗法治奇病46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血疗法治奇病4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血疗法治奇病46(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血疗法治奇病46 放血疗法 (中暑、昏迷、休克、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头痛、感冒、咳嗽、肺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瘫、胃痛、腹痛、胁痛、癫痫、腰痛、急性肠炎、象皮肿、破伤风、丹毒、疔疮、瘰疬、乳痈、痔疮、湿疹、神经性皮炎、风疹、落枕、扭挫伤、痄腮、百日咳、小儿发热、急惊风、疳积、小儿哮喘、口疮、麦粒肿、角膜溃疡、目翳、暴发火眼、急性扁桃体炎、牙痛、眩晕、顽癣) 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选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刺络”、“划割”等疗法)。 传说在远古的石器时代就产生了放血疗法。那时人们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向患病局部砭刺放血,来治疗疾病。后来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

2、展,产生了金属针,又根据医疗实践的要求,砭石分化成了。“各有所为”的九针,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内经中,如灵枢?官针篇说:“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灵枢?针解篇亦说:“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内经缪刺论篇、五邪篇、癫狂篇等,更明确地指出刺络放血可治疗癫狂、头痛、暴痦,热喘、衄血等病证。扁鹊遇到虢国太子“尸厥”,就令弟子子阳在太子百会穴放血治疗,而使太子苏醒。以后历代都有放血疗法的记载。华佗用放血疗法治疗“卒死”,以出血与否判断预后。到了唐代,宫廷侍医已用放血疗法为皇帝治病。据新唐书记载,侍医秦鹤鸣在唐高宗头顶放血,治愈了他的“头眩不能视”之症。宋代有人

3、将放血疗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扩大了放血疗法的影响。 金元时期伟大医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放血疗法的经验也很多,如治疗目疾、头风等证,他指出“出血者宜太阳,阳明”,“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 至迟在明代,三棱针已分为粗、细针,使针具更为适用。清代医家赵学敏和吴尚先,广泛收集民间疗法,也搜集了一些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和理瀹骈文中。近些年来,不断有放血疗法的报道,疗效提高,适应证增多,并已经有专著出版。放血疗法的科学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放血疗法的针具是三棱针或小眉刀。三棱针由不锈钢制成,分为粗细两种,针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锋利。粗针长7lOcm,针柄直径约2mm,适用于皮肉丰厚

4、的四肢、躯干放血。细针长57cm,针柄直径约1mm,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小眉刀长7lOcm,刀刃长约lcm,也十分锋利。如临时没有上述工具,也可暂用注射针头、缝衣针,瓷器碎片、刮脸刀片等代替,但要注意消毒。 【操作方法】 一、消毒 放血前,针具要煮沸消毒,医生的双手和患者的放血局部都要做常规消毒。 二、体位 根据放血的部位,选取适当的体位。 三、放血方法 放血有刺络法和划割放血两种。 1刺络法医生一手持针具,若持三棱针,用拇指、食指、中指挟持针柄,指实掌空。若持小眉刀,与持三棱针略有不同。为持稳当,还要用食指第一关节把住刀柄,另一手作捏、按、推、提等辅助动作配合。根据施术部位与治疗需要,

5、可选用下列几种刺法: (1)点刺:这又可分为速刺与缓刺。 1)速刺:对准放血处,迅速刺入153mm,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如果血或粘液流出不畅,可以在针孔周围推压挤捏,帮助血液或粘液流出。速刺法运用较多,大多数部位都适宜用速刺法放血治疗。 2)缓刺:用针具缓慢的刺入静脉12mm,然后缓慢退出,放出少量血液。如果静脉不明显,可沿静脉分布上下推按,使静脉怒张,然后针刺。缓刺法主要用于胭窝、肘窝处的放血。头面部放血时,为谨慎起见,也可以采用缓刺法。 (2)挑刺:针具刺入皮肤或静脉后,随即针身倾斜,挑破皮肤或静脉,放出血液或粘液。挑刺法适用于胸、背、耳背静脉的放血,儿童疳积刺四缝穴也常用挑

6、刺法。 (3)丛刺:用针具在较小的部位作叩刺,刺数多,刺入浅,以有血珠渗出为度。适用于扭挫伤、脱发、皮肤病等。本法当配合拔罐疗法运用(参见“拔罐”疗法)。与丛刺手法类似的还有“散刺”、“围刺”,这几种刺法后来发展为“梅花针”疗法或“七星针”疗法。(详见“七星针”疗法)。 2划割法一手持刀具,持法不拘,以操作方便为宜,一般用拇指与食指捏牢刀身,使刀身与划割部位大致保持垂直,进刀划割;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辅助动作配合划割。本法宜用于口腔内膜、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 【主治病症】 放血疗法属于泻实的疗法,有开窍醒神、泻热救急、活血消肿等功效,可治疗许多实证,急证、热证。 一、中暑 1点刺中冲、委中

7、、十宣穴。 2点刺十宣穴、并在肘窝曲泽穴、胭窝委中穴拍打,待其血瘀后点刺。 二、昏迷、休克 点刺人中,十宣穴。 三、溺水 点刺人中、会阴穴。 四、煤气中毒 1点刺人中、大椎穴。 2从患者肩臂向十宣穴推压,然后点刺十宣穴。 五、食物中毒 先用三棱针点刺四井穴,再从患者手腕向四井穴推按顺压,使之充分出血,以血色由紫暗变淡红为度。症轻者只刺手四井穴即可,重症加刺脐周四穴(水分、阴交、肓俞),可略深,刺312mm,若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呈休克状态者可深至15mm,然后用大臼径玻璃火罐以闪火法拔罐(见“拔罐疗法”),罩住包括脐中穴在内的5个穴位,观察脐中穴充血如红桃状,脐周四穴血流成行,即可起罐。

8、对重度休克,神志昏迷者可配用直径070.9mm的粗针刺足三里天,刺时可沿胫骨外缘15mm处进针,由浅入深,以针尖滑刺胫骨外侧面,听之有刺骨膜声为度。对腹痛较剧,血压偏低者,可同时肌注o5lml阿托品,并在腹腰部用热水袋保温,饮用温开水。本法适用于急性嗜盐菌食物中毒。 六、头痛 1点刺太阳、百会穴。 2点刺太阳、印堂穴:额痛加攒竹穴,巅顶痛加百会、四神聪穴;眩晕、眼花耳鸣加头维穴。每穴可出血五六滴,体质壮实而头痛严重者可多至10余滴,每日或间日1次,lo次为一疗程。本方适用于高血压头痛。 七、感冒 1点刺大椎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本法适用于发热而汗不出者。 2点刺少

9、商、太阳穴。 3用酒擦肺俞穴,以肤红为度,然后挑刺。 八、咳嗽 点刺肺俞、少商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九、肺炎 点刺大椎、十宣、尺泽、委中、十二井穴。 十、哮喘 用手指点揉华盖,膻中穴200次,然后点刺。 十一、三叉神经痛 挑刺耳背第一条静脉。本方适用于初次起病。 十二、面神经麻痹 1在患侧口腔粘膜上用小眉刀划割,使之出血。本方适宜于初病者。 2在患侧下关、牵正、太阳、阳白四穴中,每次选1或2个穴,丛刺后再用闪火法拔罐10分钟。3日1次(见“拔罐”疗法)。 十三、胃痛 1点刺足三里,膏肓穴。 2以手蘸酒拍打痛处,肤红为度,然后挑刺最红处。 十四、腹痛 1从大腿向下

10、推按顺压,至商丘穴,点刺放血,然后下推至厉兑,点刺放血。 2以手蘸酒拍打腘窝,待其瘀血后点刺。 十五、胁痛 1医生用双手指尖分别顺左右胸胁间推揉,由慢渐快,由轻渐重,肤红为度,然后寻找红点点刺或挑刺出血。 2点刺阳陵泉、窍阴穴,并丛刺疼处。 十六、癫痫 癫痫发作时,急在会阴处寻找暗紫色条点状物,挑刺出血。 十七、腰痛 1用手蘸酒拍打胭窝,肤红为度,挑刺红点。 2丛刺压痛点,然后用闪火法拔罐(见“拔罐”疗法)10分钟。本法适用于慢性腰痛。 十八、急性肠炎 点刺曲泽、委中穴;呕吐者加刺金津、玉液穴。本方适用于水泻脱水者。 十九、象皮肿 丛刺或点刺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三阴交穴及肿胀最明显处。丛刺

11、的手法要重,然后用闪火法拔火罐510分钟(见“拔罐”疗法),放出血水后,用纱布绑腿,每天1次。刺后须避免接触污水,溃烂处不宜用本法治疗。 二十、破伤风 点刺大椎、人中、太冲、二间穴。 二十一、丹毒 在红肿部丛刺,手法可略重,然后用闪火法拔罐510分钟(见“拔罐”疗法)每天一二次。 二十二、疔疮 点刺天宗、灵台、中枢、身柱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二十三、瘰疬 在患者背部推擦,以出现红点为度,然后挑刺红点。每周1次。 二十四、乳痈 1点刺肩井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分钟。 2在背部第5至第7胸椎旁开15寸处寻找反应点,多数病人有形似丘疹,大小如粟粒状的红色小点。如果没

12、有,可在患乳同侧背部找压痛点,用点刺法刺三针,呈形,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530分钟(见“拔罐”疗法)。 二十五、痔疮 点刺龈交穴。 二十六、湿疹 1将耳背分为上、中、下三等份,在上、中13交界处耳根部,可找到一根较明显的细血管,即为针刺放血点。用三棱针向耳根内侧刺,以出血为宜。根据湿疹发生的部位,可选刺一些辅助穴位加强疗效。如上肢湿疹,加内关穴放血;下肢湿疹,加三阴交穴放血,阴陵泉穴中刺激(见“针刺”疗法);全身湿疹,加内关、三阴交穴放血、百会穴中刺激(见“针刺”疗法)。一般14天为一疗程,休息一周,再进行第二疗程。 2丛刺病变局部,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二十七、神经

13、性皮炎 挑刺耳后静脉。一 二十八、风疹(荨麻疹) 1挑刺耳后小静脉。 2丛刺血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穴。 二十九、落枕 寻找压痛点,然后丛刺,再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三十、扭挫伤 先揉搓按摩患处几分钟,找出压痛点;再在健侧对称部位揉压,当患处痛势缓解而健侧揉压处轻微疼痛时,可在患处点刺35分钟。 三十一、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1点刺合谷、耳尖、百会穴。 2挑刺耳背第二条静脉。 3点刺临沛,颊车穴。 三十二、百日咳 点刺或挑刺四缝穴。 三十三、小儿发热 1点刺手十丹穴。 2点刺或挑刺四缝穴。 三十四、急惊风 点刺人中、十宣、涌泉穴。 三十五、疳积 点刺或挑刺四缝、鱼际穴。 三十六、小儿哮喘 点刺或挑刺四缝穴。 三十七、小儿口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