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个人工作总结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14959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员个人工作总结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研员个人工作总结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研员个人工作总结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研员个人工作总结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研员个人工作总结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员个人工作总结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研员个人工作总结精选 身为一个教研员,听课、评课可谓是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汉语文母语教学环境的人文透视与改善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后,我才真正去收集资料,从感到的确有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 一、对传统与现代评课标准的反思 传统评课标准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新课改以来的评课标准注重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却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个性灵性、情感、风韵。 课堂教学评优标准,我们把它看做语文教学环境中一个处于相当重要地位的环境要素,我们搜集了能够获得的各种量化评价表。 我们首先用重视还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标准,将这些评价表分为传统类与现代类。

2、分析结果如下: 、202X年仍在使用的评价表中,传统类与现代类的比例为3:1。 2、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时间界点为22X年,各校的转化情形与该校的教育科研开展情形成正比关系。 3、重点学校、教科研先导校的评价标准对外具有扩散性。 4、学术报告会、高层次竞赛课评价标准对学校评价表的修订具有直接影响。 这一状态要求我们应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尽快能在学校中得到落实,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又以重视学科个性与忽视学科个性为标准,以202X年为界点分为四类,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传统类(均为1999年以前制表)中重视与忽视比为51:1; 现

3、代类(均为202X年以来制表)中重视与忽视比为8。5。 如以重视语文教学个性衡量,仅一所学校202X年春所制评价表附列了一句:“要考虑语文教学的个性”。 我们又对语文评优课评价表进行统计分析,也发现一般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教学效果”为主体分项,而对“教学个性”不够关注。 基于上述状况,我们建议各校制定评价表时,应考虑教师对教学个性的追求,考虑共性之外就学科个性另立评价项目。 二、对优胜课与落选课的反思 因评价标准的制约,每次都会对参评课排出顺序,选取优胜,给予表彰。于是,优胜课成为学习的样板,而落选课便成为警诫的案例。 优胜课都是相对的,相

4、较于落选课,它代表了当时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一般来讲,优胜课具有下列特征: a、能够体现当时教改的理念取向; b、能够符合评课活动的举办期待; 、能够应和评委人员的教学口味; d、执教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e、教师、学生、评委形成和谐的教学场。 对优胜课的态度调查显示: 1、认为“优胜课多是表演课,其法可用于参赛,不适于日常教学”者占6;2、认为“优胜课代表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应学习借鉴,用于日常教学”者占5;3、认为“对优胜课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长则取,短则弃”者占11;、认为“对优胜课取排斥态度,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者占1%。 这告诉我们,凡举办评优课活动,应将活动宗旨广

5、泛地告诉参与者,参赛者应是为研讨而来,不是为获奖证书而来。活动结束,应以报告的形式,将研讨成果广为宣传。 对于落选课,我曾进行抽样分析,主要是那些评委分歧较大的课。冷静分析起来,虽各有不足处,但有两点是很值得注意的。 第一,具有超前意识的课,因不合当时主流而被淘汰。反思起来,如当时能给予肯定该多好。 第二,具有个性追求的课,因不愿随大流而被淘汰。反思起来,如当时能尊重个性该多好。 这告诉我们,评优活动结束后,应组织评委或另行组织专家组对所有参赛课,特别是具有分歧的课进行冷静分析,做出客观评价,以供人们借鉴。 三、对说课、评课的反思 说课与评课,是近年评优课活动中的重头戏,是最能体现评化课活动科

6、研探讨特质的两种形式。只有参与了语文教学环境改善对策研究之后,我才真正认真剖析这两项活动。 对于说课,说课者多从微观角度展开述说,讲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程序安排,而宏观层面的述说却不多,建议说课者,除谈自己的教学实践外,也谈一下自己课的教研取向:如体现什么教学理念,追求什么教学个性,展示什么样的语文教学风格等等。 对于评课,有评委评说与公开评说之分。共2页。上一页12下一页。一般来讲,评委的评析较为客观,均会一分为二的进行分析,先赞扬优点,后指出不足,提出希望。这里侧重说一下公开评课,公开评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研讨方式,如果有时间,我认为应多安排一些,但公开评课常会出现二极倾向,一是赞扬太多,这样会使参赛者翘尾巴;一是批评过多,这样会使参赛者失去信心。因此,我希望评课者发言前,先认真分析一下执教者的得与失,能作出客观的评说,特别是有吹毛求疵习惯的同志,应注意全面地看问题。 但我个人的习惯是,不太重视所评课自身的得与失,而强调他的课引发了我哪些思考,对我日后的工作有什么启发。 结束共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第 2 页 共 4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