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暗示性的八句话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14840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具暗示性的八句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具暗示性的八句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具暗示性的八句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具暗示性的八句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具暗示性的八句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具暗示性的八句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具暗示性的八句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晋方言古支微(灰)韵同韵史*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09)的资助。 作者简介:乔全生(1956),男,山西临汾人,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 西省语言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和语音史。乔全生(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 太原 030006)提要 本文从唐宋以来山西籍作家的用韵以及方志所记支微同韵的实例入手,对晋方言古支微(灰)韵同 韵的历史作了简述,认为晋方言中的支微(灰)韵同韵现象是唐以来该现象的传承。关键词 晋方言 支微韵 同韵史1 唐五代以来的使用情况支微(灰)通押在隋唐之际尚不多见,隋代支微通押共有6 例:荠止、霁未、咍灰微、 咍微、咍灰之、海止

2、尾通押各一例。(李荣 1982)唐初的王梵志诗已有支微通押的现象。“稀 衣飞非肥”通押,“气费味”通押,“欺离飞”通押。大多认为代表河南一带的方言,当属中 原官话。至中晚唐才渐多。唐末变文蟹摄三四等齐祭费韵字已经普遍与止摄相押,一二等灰 咍皆佳等韵与止摄互叶仅有五例。(周祖谟 1988)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中支开三与微合三在千字文对音中部分字是细音 。 唐五代太原人唐彦谦诗文用韵中也可见到支微韵同韵,如:五古无题二十 7668 叶:堤迟枝。五古夏日访友二十7679 叶:翠邃吠处屣暑会鲙脆味趣醉去水。五古游南明山二十7679 叶:寺事聚趣里起嘴水宇语雨里伫煮契醑倚虑句汝屿去。 五古宿田家二十76

3、79 叶:履睡隶势碎踬匮醑醉跪泪弊治。太原乔琳 1 例,如:巴州化成县新移文宣王庙颂四3615 叶:萋之兹时。唐末山西籍诗人近体诗已支微相叶。如:温庭筠七律利舟南渡十七6717 叶:晖微 归飞机。唐彦谦七绝贺李昌时禁苑新命二十 7684叶:(闱)仪枝。作为中晚唐诗人,“近 体诗支脂之为一部,微为一部;古体诗和文中,微与支脂之合用51 次,约占支脂之微独用、 同用总数451 次的11.3%,故支脂之微合为一部。”(丁治民 2000,11)宋代以后,晋方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止蟹合三仍然保持与齐微韵相押,与皆来韵相押 的用例较少。从宋金山西籍的作者中可以看出。宋代王安中,山西阳曲县人,熙宁八年(10

4、75)生,元符三年(1100)进士,绍兴四年 (1134)卒。七古第二子赴河间,诗人皆作诗送行,读赵婿辞疆诗为次韵二四 15997叶:器会事。 词词968 叶:缀旎水醉翠思泪。“旎思”为止开三,余为止合三。玉蝴蝶和梁才甫游园作970叶:时差垂枝披迟旗吹池期熙。“垂吹”为止合三, 余为止开三。江神子韦城道中寄李祖武翟淳老971叶:溪垂嘶衣迷知期诗稀披。“垂”为止 合三,余为止开三。点绛唇 976 叶:泪寄醉珮思翠字。“寄思字”为止开三,“珮”为蟹合一,余为蟹 合三。安阳好 974 叶:飞依辉归稀衣。“辉”为止合三,余为止开三。宋代米芾(1051-1107),太原人,其诗支微部与皆来相叶。如七古龙

5、图歌十八 12180 叶:惠低漆意悴彼耳异坠泪侍碎。又五古和林公岘山作十八12272 叶:里二地丽饵对类 至袂得气伪易起。宋代赵鼎,山西解州闻喜人,元丰八年(1085)生,崇宁五年(1106)进士,绍兴十七 年(1147)卒。词减字木兰花1223 叶:翠意骑醉。“意骑”为止开三,余为止合三。贺圣朝丙辰岁生日作1228叶:媚气醴意醉。“醉”为止合三,“醴”为蟹开四, 余为止开三。鹧鸪天建康上元作1225叶:移枝时辉飞衣。“辉飞”为止合三,余为止开三。 金代段成已,河东(今山西稷山县)人,段克已之弟,生于承安四年(1199)。 词满江红 147 叶:袂悴泪醉累寄气计意。显示今汾河片方言十三世纪止蟹

6、通押。 金末元好问诗中反映这一现象。如:杂古游泰山四73 叶:台哉阶垓谐材苔哀涯回 杯雷来霾堆怀鞋开巍莱。五古观浙江涨四12叶:败会隘噫派碍态坏背对介怪礚大溃怀 再。今山西方言反映止蟹通押的主要是晋南汾河片与晋中并州片方言,今晋北方言已无此现 象,有意思的是金代晋北人的词作中也不反映该现象。如:金代高道宽,怀仁(今山西怀仁 县)人,生于明昌六年(1195)。词苏暮遮 1194叶:外坠睡会日瑞醉昧。元曲中,山西籍石君宝的秋胡戏妻还是通押的。如:正宫端正好 546 唱词叶: 妻体睡。滚绣毬 548叶:鸡飞配食起夕米衣饥迟。醉太平 548叶:食席搥皮济随的。山西太原籍作家李寿卿的度柳翠也是通押的。如

7、:中吕粉蝶儿 1345叶:回意泥 气催力。醉春风1345叶:水移几世。乾荷叶1346叶:的飞势偎俐机意。尧民歌1348 叶:西归随西知翠会。明末清初太原傅山的诗中支微韵与齐祭韵也是叶韵的。如卷三庚子诗三首叶:瘁憩 缀媚醉睡。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临晋县志记载:“飞读如希,不出微韵。”1917年修纂的临县志卷十三风土方言也记载:“鸟飞曰希。”今临县话读DDo 1920 年修纂的虞乡县志卷之四方言略记载:水读作缶,来读作厘,飞读作希, 喂读作与。“水”是止摄合口三等旨韵字,“来”是蟹摄开口一等咍韵字,“飞”是止摄合口 三等微韵字,“喂”是止摄合口三等寘韵字。运城、临猗一带称麻雀为“也虫”,即为

8、“飞虫”。其他词,“肥费妃”读也。洪洞、 临汾亦然。 1923年修纂的襄陵县志卷八方言记载:“雀谓之宿娃子”,“宿”在襄陵 方言读音,本读应为“飞娃子”,“飞”本读,读是受后面“娃”圆唇同化的 影响。1929 年修纂的新绛县志卷一方言略用注音字母记载:止摄开口三等明母字读 韵母。如:眉嵋楣媚。2 现代晋方言使用情况晋中并州片地方戏中路梆子打金枝21叶:罪依你非的跪仪。今晋方言并州片太原等地及汾河片方言将纬、喂、围、尉、苇诸字白读均读为,如: 表醉嘴随岁穗闺脆柜慰止合三止合三止合三蟹合三止合三蟹合四蟹合三止合三止合三去至精上纸精平支邪去祭心去至邪平齐见去祭清去至群去未影清徐太谷平遥孝义临县岚县隰

9、县洪洞丄丄霍州闻喜运城灵石地名“苇沟”读 DDo_。平遥读“髓喂苇蔚”为口 韵母。今晋方言保留的无疑是唐西北方音:止蟹合口三四等读细音。且由于韵母读细音,舌根声母多颚化为。今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飞肥费”的韵母读,与“稀衣气欺离”同韵。保留了止蟹合口三等读齐韵的特点。如:运城芮城万荣永济夏县闻喜稷山平陆临猗河津新绛绛县飞月巴费垣曲沁水乡宁侯马襄汾临汾翼城浮山吉县古县洪洞霍州飞月巴费注音中止摄脂之支微简直没有多大区别,对音为A、i,与蟹摄三四等很相近。(张清常 1963)上表中汾河片方言正反映的是天城梵书的特点。中原官话汾河片稷山话今口语读“虽”为,今晋方言多数方言点蟹止两摄的精系还 保留撮口呼。

10、如蟹摄:脆* -,岁*口一也,止摄:嘴*-,随*丄 。此外,臻通两摄的合口三等精系一部分和来母一部分还保留撮口呼。如臻摄:遵 *亠OJ f,笋*亠0也口,伦轮*0伫口。通摄:龙*0/,入 声:肃宿 *,俗 *一。,绿 *0一。/,足 *一。fd这种方音现象与吴方言苏州话文白异读中的白读音类似。丁邦新先生举例并作分析2002)文言读舌根音,白话读舌面音。如:例字、 、乂言白话例字、 、乂言白话龟鬼贵柜u张琨先生(1992b)早就注意到这些字的特殊性,他认为所以会有两读是因为中古韵母 经过一个*丄/ *_的调换。并指出除吴方言之外,还有徽州方言、山西方言和闽北若干方 言都有类似现象。“不过在这里对

11、演变问题可以作一点推测,这几个字都是止摄三等的合口 字,分属脂微各韵,如果切韵时代北方话是_一类的音,北方大致保留这个读法,见系声 母也不变;另一个方言则由_,见系声母则由舌根音变为舌面音,有可能成为苏 州白话音的来源。这些字在方言中颇有念_啲例子,不一定要用换位来解释。”(丁邦 新2002)这个解释是恰当的。但丁先生没有确指苏州白话音的这“另一个方言”源于何处。 从山西方言看,与唐五代时的西北方音是一致的,苏州话的白话音也应该说来源于南朝前的 西北地区的方音。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记载:“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 西北流寓之人遍满。”(1983, 36)“因金人大举入侵而南下避难的西北

12、人号称遍满江南, 带来西北口音当属情理之中,”(刘晓南1999, 163)只是今吴方言保留着浊音,山西方言已 经清化。纵向看,晋方言从唐五代西北方音和唐末山西籍文士用韵一直到现代都保持止蟹摄读细音的特点,横向看,晋方言南部、中部、西部保守地区都保留了这一特点。东南部和北部与 北方官话接近。从南至北保留此特点呈递减状。古沙州一带的方音在今敦煌一带反而无存。3 古齐微韵与皆来韵相叶在早期的晋方言中齐微韵与皆来是相叶的。皆来韵的“来”入不入齐微韵,晋南籍郑光祖的三战吕布第三折中吕耍孩儿 中有一例:韵脚字为:来嘴里疾祟敌。杜海涛在谈到“来”字是否入韵时说到“:来皆来 韵字。郑曲用中吕耍孩儿7支,其中5支首句入韵,元曲选中另有同牌曲子36支, 全部首句入韵。然耍孩儿曲常为9句,唯本曲8句,且曲律似有不同,故此来字是 否入韵,不易肯定。”(2001)其实,利用晋方言,是可以确定的。晋中并州片、晋西吕梁片、 晋南汾河片有的方言点至今还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